望子成龙,就让孩子上自己喜欢的兴趣班

【家教智慧 第521期】

湖南卫视《少年说》中,一个女生吐槽:强人妈妈给自己安排了太多的补习班,多也就罢了,最为关键的是,本来舞蹈学得好好的,也很热爱,妈妈又给自己报了武术,想成为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却硬生生被练成了女汉子,

现在,正值暑假期间,虽然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但我们的孩子们却没有休息,甚至比在校时更忙了。除了作业、文化科补习,还要上各种各样兴趣班,训练各种各样特长,上五六个班,实属正常现象。山东某“最拼小学生”,更是一气上9个兴趣班,游泳、相声、模特……一天要赶好几场,比顶尖的大腕明星都要忙,每天时间被安排满满当当,可谓左脚迈出兴趣班,右脚就得再踏进特长班。

学校放暑假的目的不仅是天气的炎热,让孩子休息与放松,更是为了让孩子跃出课堂,接触社会、发展自我。如果假期仍把孩子囚入“课堂”,那放假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当然,漫漫暑期,两个多月,如果不做点计划、让孩子学点什么,全凭孩子任马由缰,于情于理,也的确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学东西不一定非上“班儿”,即便上“班儿”,也不能全日制、课程安排得比学校还满。更为重要的是,上什么“班儿”,应征求孩子的意见,最好不要因为孩子某科的成绩差,就让其去补习,那不但给孩子贴上“差”的标签,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伤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认为能力差而不再努力。课本知识是“学校的事”,应是在学校完成的,一味让孩子补习也会让孩子养成在校不学习,单等假期再补习的懒惰、依赖心理,形成越补越差的恶性循环。

要想让孩子发展特长,那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根据孩子的个性、潜质,上一个孩子子感兴趣的“班儿”,不能只为了增加升学的筹码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

著名数学家邱成桐说:“中国很多学生不是凭着兴趣,而是为了考奥数才去学奥数,得奖后便飘飘然,以为关于数学什么都懂了,进入大学很多基本课程不愿意学习,奥数金牌反而害了他们。”“从事科学工作如果不是真有兴趣……不可能会有很深的成就。”所以,作为家长,不能急功近利,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升学。上什么样的“班儿”不应是冲着等级、奖牌,为了升学加分。要切实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从孩子的个性、潜质出发,让孩子做自己确实感兴趣的事。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在某方面可持发展下去,才可能对孩子的一生有所裨益,使孩子做出超乎常人的成绩。就像魔术大师刘谦,从小就对魔术感兴趣,小学、中学、大学一直绕有兴趣地“玩”着魔术,最终歪打正着,“玩”出了世界顶尖的魔术大师;2008北京奥运会的“菲鱼”,也是从小对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头扎进水里就不想上来,23年水中游,终于成就了“一揽8金”的奥运神话。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就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潜质去培养,让孩子上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不要盲目跟风,看别家的孩钢琴过了级,就逼着孩子学钢琴;看别家的孩子奥数得奖牌,又逼着孩子学数学……人家上的什么“班儿”,我们也上什么“班儿”,自以为“我的孩子也是钢”,也能磨出刀刃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跆拳对打,无所不能,十八身武艺样样行……那只是文学作品塑造的“偶像”而已。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各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形态却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在某些特定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独特性才是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才是孩子发展的前提。每一位家长,要掘弃浮躁的功利之,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研究孩子,走进孩子心灵,了解他们心中想的是什么,知道他们想脑中想着做什么,用你的慧眼洞察出孩子的潜质、特长,摸准孩子的兴趣、爱好,量体裁衣,制定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精心培养,持之以恒,或许,你的孩子考不上清华,进不了北大,但是,却可能造就出21世纪的爱迪生,陈景润,亦或成就刘谦般的魔术人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