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人生高度的,是心理韧性

9月的第一天,郎平宣布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离任后,她带上花和茶,来到苏州为母亲扫墓,终于可以有时间陪老人家说说话。

郎平也在社交媒体上发了长文,用“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无愧于心”12个字概括了自己的执教生涯。

这让我想起了2009年3月23日,同样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陈忠和。

郎平与陈忠和,都对中国女排有着极深的情感。

不过,作为中国女排标志人物,郎平站在高光处;

而当了22年的陪练,陈忠和一度一直隐在角落里。

千禧年过后,他开始执教中国女排。

整整8年时间,他只休息了一天,最终,带领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世界杯冠军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中国女排“最长情的告白”。

来自福建的陈忠和,很喜欢家乡的大榕树。

而他,也像榕树一样韧性十足,经得住锤打、耐得住寂寞。

在与中国女排朝夕相伴、荣辱与共的30余年里,不论发生什么,他始终面带微笑,泰然自若。

是他强大的心理韧性,帮他走过低谷、夺得辉煌。

如今,繁华落幕。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时代必将开启。

不过,与郎平一样,陈忠和在中国女排的位置,始终值得我们铭记。

(左:郎平,右:陈忠和)

01

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时间

福建漳州,被誉为“中国女排的娘家”。1957年10月2日,陈忠和就出生在这个排球氛围浓厚的地方。

小学五年级加入校队、开始接触排球;17岁被选入福建青年男排;后又调至福建男排……从小到大,陈忠和与排球紧密相连。

不过,因为不到1米8的身高,他成了男排中的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多余的那个人”,他一直没闲着。

做替补、学管理,他还考了裁判资格。

只要与排球有关,他都想尝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吉拉·李·达科沃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发现: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脉,不是天赋,而是一个人坚韧不拨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被称为“心理韧性”,是一个人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

所以在1979年,中国女排志在冲出亚洲、急需一位能模仿日韩球员的陪练时,陈忠和就这样入选了。

他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国家队,但作为陪练,可能永远都无法踏上正式比赛的赛场。

而帮助女排夺冠,就成为了他此后最重要的事。

谁都没有想到,这一陪伴就是20余年。

陪练的日子里,每天都是枯燥无味、简单重复:看比赛录像,然后上场模仿,一练就是一整天。

最终,从深蹲到起跳、再到发球扣球,每个动作,他都模仿得精准到位。

正如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描述的那样,陈忠和经常穿一身紫红色的女士运动服,在场上跟姑娘们一起打球。

他也乐于被女排姑娘们“小陈指导”“小陈指导”地叫着。

虽然他和郎平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也面临着家人的不理解等诸多窘境:

作为陪练,没有鲜花、没有奖牌、更没有掌声与荣耀,所有的繁华同自己无关。

但付出终有回报。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首夺世界冠军!

当女排队员们登上领奖台、金灿灿的奖杯挂在胸前时,台下的陈忠和默默地站在角落里湿了眼眶、他是真的替她们开心。

之后,5次问鼎世界之巅,中国女排成为当之无愧的“五冠王”。

这样的高光时刻,在整个体育史上都是少有的。而这份荣耀背后,离不开陪练陈忠和。

02

应对挫折的能力,决定人生的高度

千禧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第5名的成绩黯然离场。

时任主教练胡进迫于压力卸任,新的主帅人选迟迟未定。

中国女排,就这样陷入了困境。

这时,上级领导找到陈忠和。

语重心长的一次谈话过后,陈忠和临危受命,接下了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重担。

他将22年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女排,也曾辅佐过郎平等多位主教练,没人比他更懂中国女排,也没人比他更合适女排主教练。

不过,由于没有国家队主教练的执教经历,从一名默默无闻的“陪打”一跃成为中国女排的“总教头”,陈忠和上任之初,并不被看好。

顶着极大的舆论压力,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启用了冯坤、赵蕊蕊等“80后”新队员,他还狠下心,将队员们带到基地附近农村体验生活。

重整队风后,新的《国家女排管理细则》被称为“27条军规”:从饮食到守时……规定事无巨细,涵盖了方方面面。

执教第一年,陈忠和率队在世界女排“大冠军杯”比赛中夺得冠军。

这是中国女排10多年来夺得的第一个世界级大赛冠军,女排姑娘们在陈忠和的带领下,再次觉醒了。

不过,随之而来的2002年,或许是陈忠和一生最为黑暗的一年。

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他们用“田忌赛马”战术想输掉比赛,选到容易打的对手,把球队送进四强。

却没想到接连输给意大利和俄罗斯,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国内舆论也是一片哗然。

这次“让球风波”就像原罪一样,将他钉到了耻辱柱上。

这本是集体研究的决定,但面对外界的谴责和批评,陈忠和和女排代表团团长徐利公开检讨,他甚至想过辞职“谢罪”。

那年农历八月十五,他先是收到了一束鲜花。

进了驻地,女排姑娘们聚齐了,蛋糕、祝福卡片……一下子都拥到了他的面前。

陈忠和差点忘了,那天是他的生日。

当时的那种处境,队员的信任让他特别感动,这也是支撑他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一年后的女排世界杯,中国姑娘们大获全胜。

陈忠和也登上了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台。

从幕后陪练的“无名小辈”,到成为国家队主教练,再到带领女排重回巅峰。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能够让陈忠和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并且走到最后的,靠的是心力,也就是所谓的“心理韧性”。

成熟在逆境,成长在绝境。但凡像陈忠和一样,能够凭借心理韧性走出困境的人,都拥有真正强大的人生。

03

人这一生,本质上拼的是心理韧性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在与俄罗斯的对决中,连扳两局的中国姑娘们状态回来了。

决胜局,她们一鼓作气,趁势追击。最终,张越红一记大力扣球,15∶12,中国队大逆转!

比赛哨声一响,陈忠和跑进场地,和队员们紧紧相拥。

他们哭了笑、笑了哭,所有的情绪在那一刻找到了出口,在泪水汗水中,他们反复验证着:赢了,终于赢了!

领奖的间隙,陈忠和站在球场门口,眼前是片绿地,而一抬头,满眼都是星星。

那一瞬间的美好,让他热泪盈眶。

每每忆起那天的情景,陈忠和坦言:

“给你1000万你都没有这种感觉,做好一天容易,但做好十天、做好一年就很难了。只有在每天的训练当中,做好点点滴滴,最后才能爆发这种强大的精神。”

当时,只有央视见证到最后的高光时刻,很多媒体觉得大势已去,几乎都提前离场,谁都没有料想到女排会逆风翻盘。

而随着女排的再次崛起,陈忠和渐渐成为媒体“宠儿”。

人们发现,微笑是陈忠和的标志性动作。

正如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是这样描写陈忠和:

“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魅力,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总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出自内心,也因此更加动人。”

而这背后,“微笑主帅”陈忠和的命运很坎坷。

1992年,妻子王莉莉去厦门出差遭遇车祸、当场去世……2000年奥运会期间,他的父亲脑溢血离去。

家人的病重及离世,陈忠和没能陪在对方身边。只能将悲痛藏在内心、继续比赛。

他在自传《笑对人生》中说过:

“一个人经历的挫折都是人生财富,它可以锤炼你的坚强意志。”

由此可见,心理韧性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关键素质,它预示着在不同的生活状况下,一个人都能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无缘金牌。

2009年,陈忠和卸任了女排主教练。

繁华谢幕,他一笑置之,说自己终于可以好好陪家人了。

04

写在最后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而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它有幸福、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痛苦……

一个人要想活得明白、通透,需要的是一种强大的心理韧性,在人生的沉浮里,勇敢地做出选择,面对成败。

就像谈起往事时,陈忠和总是淡淡地说道:

“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