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有董仲舒,宋有朱熹,明有王阳明,为什么盛唐没有思想家?

中国自秦以降的历代王朝,以汉唐宋明为代表。

在思想领域,在汉代,西汉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有经学大师郑玄。

宋朝思想界更加繁荣: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号称北宋五子。

南宋则有陆九渊和朱熹,朱熹则是理学集大成者。

明代有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明末则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王阳明

那么号称盛唐的唐朝呢?有哪些思想家?

似乎很难找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

汉亡后是三国乱世,晋朝短暂的统一之后便是五胡乱华和漫长的南北分裂。

天下的分裂和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士人消极避世,而老百姓则需要精神寄托,因此积极入世的儒学日渐式微,“老、庄、易”三玄大行其道,之后则是出世的佛学开始逐渐繁荣。

南北朝至隋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佛学的全盛时代。在儒家,唐朝确实没什么代表人物,而在佛学领域,唐朝则有两位伟大的思想家。

1、玄奘

也就是唐僧了,他是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

公元627年,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玄奘在天竺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翻译佛经75部、1335卷。

玄奘取经

公元641年,玄奘会见天竺戒日王。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此次辩论有天竺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2、惠能

佛教在唐朝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即禅宗。

惠能

禅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对后世影响深远,包括后来的儒学——心学。

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中有句台词:风未动,幡也未动,是人心自己在动。

此典即出自六祖惠能。当时来到广州法性寺,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当然惠能还有那首最有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的全盛促使儒家开始反思,而唐朝后期的韩愈就是代表人物。

韩愈

如果说儒家在唐朝还有代表人物的话,那就是韩愈了。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除了诗和古文外,还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

韩愈在儒学式微,佛教、道家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最终促使儒家在宋朝全面复兴。而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在儒家的历史上,韩愈是一位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其上呈汉学,下启宋学。

因此,唐朝在古代思想领域是一个过渡时期,是佛道全盛而儒学式微的时期,是儒学开始复兴的时期,也是为此后的三教合流奠定基础的时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