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篇赏析《桥乡醉乡》 陈从周

记得十几岁回老家绍兴,一大早从钱塘江边西兴乘船,初次看到越山之秀,越水之清,陶醉在这明静的柔波里。在隐约的层翠中,水声橹声,摇漾轻奏着。穿过桥影,一个二个,接连着沿途都是,有平桥、拱桥,还有绵延如带的牵桥,这些灵珑巧妙,轻盈枕水的绍兴桥,它们衬托在转眼移形的各式各样的自然背景下,点缀得太妩媚明静了。清晨景色仿佛是水墨淡描的,桥边人家炊烟初起,远山只露出了峰顶,腰间一绺素练的晓雾,其下,紧接平畴,远望桥身如同云中之洞,行近了舟入环中,圆影乍碎。因为初阳刚刚上升,河面上的水气随舟自升,渐渐由浓到淡,时合时开,由薄絮而幻成轻纱。桥洞下已现出深远明快的水乡景色,素底的浅画已点染上浅绛匀绿,河的深广,山的远近,岸的宽窄,屋的多少,形成了多样的村居。粉墙竹影,水巷小桥,却构成了越中的特色。晌午船快到柯桥了,船头上隐隐望见柯桥,而这水乡繁荣的市镇亦在眼前。船夫在叫:“到哉,到哉,柯桥到哉,落船在后面。”船泊柯桥之下,香喷的柯桥豆腐干,由村姑们挽着竹篮到船上来兜销,我们用此佐以干菜汤下饭,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吃得那么甘香。午后乘兴前进,船从水城门驶入市内。在我的脑海中那点缀古藤野花的水城门与斑驳大善寺塔所相依而成的古城春色,再添上岸边花白色的酒坛在水中的倒影,既整齐又明快,逗人寻思,引我浮想,是桥乡也是醉乡。

1954年我应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之邀,普查浙中古建,水游了越中的名迹遗构。后来在一个暮春的寒天,乘着乌篷船,缩身上禹陵,筹划修建工作。水寒山寂,逆风吹篷,寒不能忍,暂避桥洞之下,觉温和多了,我分外地尝到了桥的另一种滋味。至于大暑之天,桥洞又是纳凉洞天福地,而桥头望月,桥栏乘风,桥堍迎阳,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宜越人之爱桥,故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镇了。绍兴石桥之多,堪称天下第一。绍兴有数以千座的桥,恐穷尽天下画工,无以描其飘渺凌波之态,人但知山阴道上之美,而不知桥起化工之妙。

一舟容与清波里,两岸稀疏野菜花,山似黛眉谁淡扫,水边照影有人家。

青青隐隐水迢迢,是处人家柳下桥,晓雾蒙蒙春欲醉,黄鹂几啭出林梢。

三步两桥接肆前,市头沽酒待尝鲜,渔舟唱晚归来近,水阁人家尽卷帘。

这三首是我那次去安昌镇归途中写的。绍兴的村镇,其幽闲恬淡,适人乡居,确是耐人寻味,甘心终老之处。桥是在整个村镇中起着联系的作用,东家到西家,南头往北头,都要经过桥,桥与桥相联,桥与桥相望,而相隔人家白墙灰屋,倒影在水流中,水上有轻快的脚划船,有平稳的乌篷船,门前屋后皆是停舟处,老人小孩对划船来讲,仿佛城市中的自行车,太方便了。

“小桥通巷水依依,落日闲吟到市西,柔橹一声舟自远,家家载得醉人归。”人们都称美绍兴城,是水乡城市,我说绍兴是水乡村镇,水巷城市,比较妥帖一些。因为绍兴城外弥漫着广泛的河流与湖泊,村镇都安排在水上,无处不可通舟,而城市呢,周以护城河,环以城墙,有陆门水门,过去水门交通,远超陆门,那大舟小船,清晨鱼贯入城,中午或傍晚又相继返乡。城中的交通很多是水陆并行,有一路一河,有两岸夹河,亦有只存水巷,仅可通舟。所以河道是成为绍兴的动脉,无水未能成行。而桥名又多取吉利,每当喜庆,花轿所过之桥,在西北方向要过万安、福禄两桥,东北要过长安、宣祐两桥,往南要经五福、大庆两桥,事虽近迷信,亦可以看出绍兴桥梁之多,与人们的生活所起紧密的关系。在城市因桥所起的街景,亦就是人们所谓的水乡景色的组成中心。这些有桥与塔,桥与住宅,桥与廊,桥与寺观,桥与戏台,桥与牌坊……而建筑物中又点缀了桥。其形式大小,可说是因地制宜,极尽变化之能事。从步桥、牵桥、梁桥、拱桥、三脚桥、八字桥等等,古代劳动人民凭其对石桥的巧妙运用,可以灵活自如地应付各种水上的需要,那是太伟大了。如今新建之桥几乎只有一种拱桥形式,似乎感到太单调点吧!

玉带垂虹看出水,酒旗招展舞斜阳,

人生只合越州乐,那得桥乡兼醉乡。

桥乡、醉乡,唯绍兴得之,在城乡风光组成起主导作用的,应该归功于桥,它是我国石桥宝库,在世界桥梁史中占极光彩的一页。

陈从周是著名的古园林专家,曾为我国的园林艺术做出过不少贡献。他在专攻园林的同时,只要有暇,仍常写些诗文,《桥乡醉乡》便是其中一篇。此文主要写他两次回故乡绍兴,对故乡的桥所产生的一些感受。

绍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化名人比比皆是,触目可见。而作为园林学家的陈从周,却偏偏对桥发生了兴趣,把绍兴称为“桥乡”,这也真是独具匠心。看来,让一个有深厚国学和文学修养的园林学专家来写绍兴的桥,那恐怕也是最适当的人选了。

凭着陈从周丰富广博的学问,以及他对桥的掌故了解,他可以把绍兴城中及周边地区一座座桥的来龙去脉,一个个如数家珍般地细说过去,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以他两次回绍兴故乡的所见所闻,夹叙夹议,详略得当、错落有致地描写和叙述了绍兴桥的特色。

我们如果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此文的第一节作者借泛舟返乡一路上的目睹耳闻,着重写的是桥与山水、村落的关系。桥不仅便利交通,而且有艺术之美。特别是在山水原野自然景物的陪衬下,更是显得妩媚动人,明静多姿。

而在文章的第二、三节,作者又借一九五四年重游绍兴的机会,着重描写和叙述了桥与城市的关系。认为桥除起交通作用外,还有许多实际效用,在桥上可以望月乘风,在桥洞可以纳凉取暖,而且对绍兴来说,已构成了“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镇”的状况。换句话说,在绍兴,桥不仅成为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而且与绍兴完全融成一片,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如果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说,有三点是颇值一提的。

首先,是出色的描写。陈从周的国学根底极好,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位国画家,因而在文中描写起景物,往往宛然如画。如他描写清晨所见山水衬托下的小桥景色:“桥边的人家炊烟初起,远山只露了峰顶,腰间一绺素练的晓雾,其下,紧接平畴,远望桥身如云中之洞,行近了舟入环中,圆影乍碎。因为初阳刚刚上升,河面上的水气随舟自升,渐渐由浓到淡,时合时开,由薄絮而幻成轻纱。桥洞下已现出深远明快的水乡景色,素底的浅画已点染上浅绛匀绿,河的深广,山的远近,岸的宽窄,屋的多少,形成了多样的村居。”在这里,山、水、桥、屋、舟、岸和田地,以及炊烟、水气、云雾、阳光等,组构成一幅非常宁静清丽的水乡清晨图景,诚如作者所说“仿佛是水墨淡描的”。如果没有出色的描写能力和文学修养,是难以用文字绘制成如此美妙的图景的。

其次,是有详有略,穿插得体。写桥这类文章,很容易形成平铺直叙的知识性介绍的文字,陈从周尽管对桥有丰富的认知,但他并不着意去描写各种桥的形状、大小、历史渊源之类,而是着重在写桥与城市、桥与村镇、桥与山水的关系,有关桥的类型或专业知识,都不展开,只用笔轻轻掠过,如步桥、牵桥、梁桥、拱桥、三脚桥、八字桥等,都仅提一下名称而已;而绍兴桥之多,他也只用“绍兴石桥之多,堪称天下第一。绍兴有数以千座的桥”略过,仅此而已,且都巧妙地穿插在字里行间。但每写到桥与山水、城镇的关系时,则不惜笔墨,详加描述。

再次,是诗文相间,借诗点题。陈从周不仅能文,而且善诗,尤雅好旧体诗,因此得意起来,时而会在文中配上几首诗,可谓文之不足,以诗配之。这样不仅会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有时也就靠它来点出题意。如作者在本文末尾处的最后一诗中写道:“人生只合越州乐,那得桥乡兼醉乡。”便是借诗点题,点出“桥乡、醉乡”的题意,并以此稍加概括,结束全文,显得十分自然。

不过,此文重点所在,仍在“桥乡”,可说是介绍了绍兴的桥文化,至于“醉乡”一面,说得极少,似与题不切。倘以“醉乡”为题,另撰一文,专述绍兴的酒文化,亦未尝不可。当然,这已是题外话了。

(0)

相关推荐

  • 七绝·读于伟——【绍兴古城掠影】

    七绝·读于伟 --[绍兴古城掠影] 雲游原创 2021.1.23 七绝·读于伟 --[绍兴古城掠影] 雲游 乌篷流水映清明,地灵人杰赋盛名. 显赫圣贤芸泰斗,旧居典雅念先生. 附原玉原图 绍兴古城历史 ...

  • 陈从周《江南水乡的桥》

    <江南水乡的桥>    陈从周                            提起"江南水乡",不由使人想到"户藏烟浦,家具画船"一些水乡景 ...

  • 水乡一日

    水乡一日 2018年4月18日 绍兴的水乡是一幅唯美的图画,一座古老而鲜活的城. 时尚又古典,安静又喧哗,城市的道路边上都是修缮整齐的水系,潺潺的流水,精美的石桥,街上的绿树成荫与北方城市的粗旷形成鲜 ...

  • 东浦古镇

    小众景点推荐 位于中国浙江绍兴的东浦古镇以黄酒著名,它是黄酒的发祥地.古镇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各种小桥把古镇变得四通八达,因此东浦又有"桥乡"的别称.东浦古镇至今仍保持着水乡古镇原 ...

  • 【原创摄影】古越绍兴(东方威尼斯)

                      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桥乡,是令人魂牵梦萦的婉约灵秀的水之城.要说走进绍兴城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肯定是满眼的纵横交错的河道,以及沁透的扑面而来的水韵气息."百 ...

  • 【绍兴】安昌古镇:水乡风情延千年

    绍兴柯桥的安昌古镇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传统水乡古镇,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我这是第二次走进镇子,上次来是个阴雨霏霏的冬日,只走了小部分. 古镇是安静的也是喧 ...

  • 散文名篇赏析:《田园之秋(一章)》陈冠学

    陈冠学 (KoarnHack Tarn; 1934年-2011年7月6日),台湾屏东县新埤乡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师从牟宗三先生. 9月3日 这秋来的第三天,我还没有意思想着下田做活,很想再到 ...

  • 散文名篇赏析:《失根的兰花》陈之藩

    陈之藩(1925年6月19日--2012年2月25日),字范生,河北霸县(今霸州)人,北洋大学电机系毕业,取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后,又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哲学博士.他曾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 ...

  • 散文名篇赏析:《乡居闲情》钟梅音

    (1922-1984)女,散文家,笔名音.爱珈.绿诗.福建上杭人,生于北京.早年肄业于广西大学法律系. 门前一片草坪,人们日间为了火伞高张,晚上嫌它冷冷清清,除了路过,从来不愿也不屑在那儿留连;唯其如 ...

  • 散文名篇赏析《怀念》 陈荒煤

    在春天,一个异常阴暗的春天,雨是好容易住了,但是看光景,也许要不了一会儿就又会滴落下来吧. 一整个春天几乎就是这样阴沉地过去了. 我是一整个春天连一朵花儿或是一根青草都没有看见过的;我想我底话一些也不 ...

  • 散文名篇赏析|阿兰:读书之乐

    读书与做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 有时候我们感觉做梦是愉快的,于是几乎就不去读书.而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当年,我的父亲由于债务累累,心中烦闷,于是便一头钻进书堆里以寻求 ...

  • 中国散文名篇赏析:《保险柜里的人》林彧

    太阳消逝了,星星和月亮,所有的 发光体都不见了.我在黑黝黝的方 盒里,是我在冷冰冰的保险柜中-- 他们说,他躲在那只保险柜中--是自己躲进去的,保险柜的钥匙和号码只有他知道. 一群人围着铁皮保险柜指指 ...

  • 散文名篇赏析:《溪涧的旅次》 刘克襄

    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赋予我强烈的安全感.连带的因了溪涧向下流出,最 ...

  • 散文名篇赏析:《小村即景》韩小蕙

    韩小蕙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 ...

  • 散文名篇赏析《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