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取名?常用的方式有5种,真懂得用的人不多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取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因为大家都是名字跟命运有联系,甚至有些地方认为,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一生命运。
这种认识不能说完全正确,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正因为如此,我们也从诸多的文字作品中看到人们对于起名字这件事的重视。如钱钟书的《围城》中,方家几个媳妇生的那几个小孩,都被方翁非常郑重其事地起了名:
大媳妇生的小孩奇丑无比,方翁取名叫“丑儿”。三媳妇生小孩于凶年,他也触景生情,取名叫“阿凶”,并给大家讲了很多如此起名的道理。
可见,在中国,取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大家都认为名字是一个人生命的预期,也是人生未知的奥妙。从另外的角度上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
那么,古人是如何给人取名的呢?
其实常用的方式有5种,真懂得用的人不多:
一、信,所谓的信就是指用一个人的出生的情况来命名作信,如以上说的方翁给孙子取名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又如传说晋国的始祖唐叔虞出生时,他手掌上有“虞' 的字形,因此,取名叫虞。鲁国的季友出生时手掌上有“友”的字形,后来取名为友,也是这个道理。
二、义,用祥瑞的字眼取名叫作义,比如周文王名昌,是因为他的祖父知其必能昌盛周国,因此,取名如此吉利。
三 、象,用相类似的字眼命名就叫作象,比如孔子出生时头像尼丘,因此,才取名丘字仲尼。
四、假、借万物的名字来取名字的就叫作假,比如孔子的儿子伯鱼出生时有人赠送鲤鱼,孔子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五、类。用跟父亲相关的字眼取名字叫做类,这种方式用得较少,如父亲的姓名叫李昌,儿子的姓名叫李盛,喻指几代人昌盛之意。
因此,古人给人取名是非常讲究的,讲究的背后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只是我们现代人没有古人那么重视而已。但话又说回来,真懂的人也不多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