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解读唐代越窑前世今生
辨别越窑瓷器的真伪,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别:胎质与胎色:真品的胎质细腻呈青灰色,仿品的胎质粗糙呈灰白色, 胎体生硬,造型生硬,施釉不满。釉面与釉色:真品釉面匀净滋润,光泽柔和,釉色是鉴定越窑瓷器真伪的重要手段,不同时代越窑青瓷的釉色不尽相同。釉面匀净滋润,光泽柔和,器形饱满,赝品圆珠形垫烧痕过于明显,垫珠材质不对,胎体生涩,刻花生硬不自然,釉光过亮赝品圆珠形垫烧痕过于明显,垫珠材质不对,胎体生涩,刻花生硬不自然,釉光过亮赝品圆珠形垫烧痕过于明显,垫珠材质不对,胎体生涩,刻花生硬不自然,釉光过亮。
唐、五代时最著 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慈溪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中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邢瓷类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当时,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虞一带。因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县、萧山、上虞七县)内的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它地区的窑场,尽管生产越窑风格的青瓷,但不能称之为越窑,而只能为越窑系窑场。
越窑位于浙江省,唐代越窑的烧造地主要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等地,以后逐渐扩展,形成越窑窑系。按越窑器型和风格可分为初唐时期和中晚唐时期。
唐代早期的产品质量、制造工艺都尚处于恢复阶段,到了唐代中期左右,胎釉技术和装烧工艺都有明显进步,晚唐时,烧制秘色瓷最重要的烧具瓷质匣钵出现了,因而越窑瓷器的烧制技术突飞猛进,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越窑瓷的秘色瓷出现。
越窑的烧造地点,现已发现的有浙江余姚上林湖木杓湾窑,鳌唇山窑,上沗湖窑,白洋湖窑等。绍兴九岩窑和温州西山窑,上虞百官镇坳前山窑,都是越窑系统。唐代青瓷产地除越州外,还有浙江婺州金华窑、湖南岳州窑头山窑、江西景德镇的湘湖、湖田窑,江西永和镇吉安窑等等。
越窑伴随着中国瓷器从萌生到成熟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风雨,终成大器。在唐代中晚期越窑发展达到顶峰,烧制出了后世至今无法超越的秘色瓷,成为绝世佳品。之后北宋中期开始出现衰落迹象,至北宋晚期全面衰落,一代名窑黯然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