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都在夸大哥,我却真实羡慕了四美的社交牛逼症!
最近网络上新流行起来一个词叫“社交牛逼症”,资深社恐患者可以说真实羡慕了!
乔四美,作为将这个词直接舞上热搜的“社交牛逼症晚期患者”,身体力行地向我们展示了人不社恐能多开心。
小时候被领养,敢一个人从苏州偷偷坐火车回南京,一路上面对路人、乘务员、警察都不怯生;长大后面试酒店,明明什么都不会还能在面试官面前,无伴奏倾情演绎《冬天里的一把火》;一个人去西藏,跟初次见面的兵哥哥们聊得火热。
乔四美的社交圈之广泛,从二姨、表嫂、街坊,到大哥的同事、弟弟的同学,她都能立刻打成一片。
偷跑出去看演唱会的四美,
你听到大哥白头发滋滋往外冒的声音了吗?
不得不说,不知道“尴尬”俩字咋写,也是一种能力。“社交牛逼症”,堪称社恐患者2021最想得的病。
你好像有那大病
在百度百科的定义中,社交牛逼症患者指与自闭尴尬症患者相对应的概念群体,在大众社会中具备性格开朗外向,善于社交,八面玲珑的基本属性。
同时,区别于哗众取宠或没眼力见大声嚷嚷的人,社交牛逼症懂得适当与距离,不会给人以压迫感与不适感,是真正讨喜的高情商人群。
但“社交牛逼症”这个词却并非乔四美首创。而且词源本尊可远远没有宋祖儿这样古灵精怪又讨喜的模样。
挤满人的地铁里大吼惊人语录,@双喜哥可谓社交牛逼症第一人了。
“我叫马牛b,我敢吃屎,我每天吃三斤屎”
“啊,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很难想象,有人会在公共场合大喊出上面的话来。
当有的人还在忧心社恐的时候,一些人早已突破人类羞耻的极限,告诉全世界“我最牛b”。
像马哥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但并不是都像他这样狂放得令人咂舌。
有些人的“牛逼”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出没在各个公共场所,地铁上,马路边,饭馆里,公交站牌前。尽管其貌不扬,但你很难不注意到他们。
地铁里高声打着电话,动辄几个亿的生意,随便一提就是私人飞机和上市股份。
或者穿着奇装异服大摇大摆地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或唱或跳或搞怪,然后趾高气昂地走过去,旁若无人。
敢于大马路上拍搞怪视频的博主们,某种意义上也属于社交牛逼症了吧
哪怕别人看见都要为他们尴尬地抠出一亩三分地来,他们也永远摆出一副整个世界都是我的,爱咋咋地的神情。
社交牛逼症在他们这里有了一层反讽的意思:尴尬的,没素质的,哗众取宠的,审“丑”的。
尴尬俩字到底怎么写?
因为怕社死,所以全点了牛逼。社交牛逼症的出现,正是社恐人群一次集体的自嘲和反讽。
像网友@妙脆企鹅 说的那样:“比如我下午四点要打一个电话,那么我从上午十点开始,就会深呼吸,时间越临近,我越想死。”
社恐人眼里,外面的世界处处是危险,只有被子里才安全,主动社交怕是需要我们做上好几天的心理建设。
社交牛逼症的走红,背后折射出了许多共性的心理问题。
第一个,席卷全球的疫情大大干扰了我们正常生活的同时,人们的社交需求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千奇百怪的姿态得到空前的关注。
有的人在隔离期间逐渐“自闭”,有的人却抑制不住自己的表达欲,在家隔离也能隔着屏幕跟你唠出花儿来。
比如著名“入党积极分子”CardiB女士。作为美国顶级女说唱歌手。
真正让她在中国火出圈的并不是她的作品,而是作为网络红人拍的那些短视频。尤其是疫情期间,卡老师不止一次公开夸赞中国的防疫措施,顺带拉踩一下漂亮国。
疫情期间卡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不少对中国的正面言论。
事实上卡老师在做歌手之前就已经凭着自己略带粗俗,但是又不失可爱的风格走红,拥有了大批粉丝。卡老师毫不避讳地谈及自己的出身、工作和整容经历,而且经常口吐芬芳,敢于评论时下热点话题。
不少网友被她的魅力折服,评论她:“既能讲荤腥的段子,也能可爱地傻笑。”
卡老师真就不拿粉丝当外人
第二,哗众取宠的人,多不合时宜的地方都是他们的舞台。
网络上哗众取宠的小丑式人物也不知道尴尬两个字怎么写。但他们以让人脚趾施工为荣,并没在把握社交中那个让彼此都舒适的度。
说白了,他们只想要关注,而不是赞赏。
有个来源于韩语的流行词叫“关种”,就是“关心的种子”的缩写,意指为了博眼球而不择手段的人。
“关种”往往是因为内心的空虚,才会不顾一切希望获取外界的关注来填补内心的缺失,是一种病态心理。
本来哗众取宠之类的都是贬义词,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开始流行“黑红也是红”的价值观。
如果说“关种”只是为了博得关注,那么现在网络上那些通过扮丑、作怪而出圈的网红们,可是实实在在靠这些赚到了钱。
靠“郭言郭语”迅速走红的郭老师,
你身边一定有人学过她的说话方式
全民审丑的时代,荒诞是内核,猎奇是内容,围观是方式。
无论是社交牛逼症,还是“一给我里giao”,又或者是马保国的“耗子尾汁”。情感的发泄,快感的享受,这就是这类审丑、土味视频的全部意义。
医生,您看我还有救吗
对于“社交牛逼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相信各位看官都有自己的解读。
但就大多数人的情况来看,社恐患者羡慕的“社交牛逼症”肯定不是哗众取宠作妖的样子。而是:不怯场打底,再有一些“人来疯”气质加持,能再来点高情商就再好不过了。
何老师在社交这块属实拿捏了
首先一说到不怯场,很多小朋友就:我不行,我就是害怕,一看见人我就紧张......
先别急着否定自己,我们先来假定一个前提:需要你克服紧张做到不怯场的社交场合,一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甭管你想从这次社交中得到什么,机会也好青睐也罢,我们总是需要为了目标付出一些努力的。
再来,“不怯场”是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说你只需要表现得不害怕,哪怕是演的呢。演戏嘛,谁不会。
假设这个社交场合是我们要完成的一幕戏,为了表演时不出错,我们要做到:
熟悉角色——清楚自己在社交中的角色、目的和需要做的准备;
熟悉台词——做足够的准备,包括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表情语气等;
多次彩排——实在害怕,就多演几遍,熟能生巧嘛。
央视F4,大写的不怯场模板
“人来疯”气质就要稍微难一些,特别是本就内向的朋友们。这时就需要我们花点努力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
这里并非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违逆自己的本性而硬凹一个“人来疯”的形象出来,而是克服阻碍我们社交的“聚光灯效应”。
在聚光灯下,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
而社恐人士内心的那盏聚光灯未免也太过闪亮,照到我们误以为别人都把目光放在我们身上,一举一动都被关注。关掉聚光灯,在社交中适当地把注意力投向他人,真的会不一样。
@鸟鸟的社恐段子太真实了,然而武松不关心你叫他啥,还是打虎比较重要
高情商就更难了。
目前对情商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aniel Goldman提出的,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深度的认知,并且能够比较准确地去辨析跟表达情感,然后通过对情感的认知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由此可知,高情商的人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情绪认知、情绪管理、同理心和社交技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都是源自于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怎么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高情商的修炼非一日之功,而是在不断的修炼和打磨中逐渐变好。
不过好在对于成为“社交牛逼症”这件事来说,情商高就像附加题,做对了大大加分,没有那个能力,咱们暂时先空着也不是不行。
不管怎么说,对重度社恐患者来说,我们只能先让自己“牛逼”,再学习怎么恰到好处的“牛逼”。
社交恐惧也好,过度外向也罢,都不是成熟的状态。在社恐和社交牛逼症中找到一个让自己最舒适的平衡点,才是我们应该为之付出努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