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永乐宫可以说是誉满中国,堪与敦煌比肩的圣地。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乃是奉祀道教祖师吕洞宾而建的道教宫观。永乐宫原址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旧属永济)。此地前临黄河,背依中条山,山川蕴秀,土膏林郁。唐代此地为河中府永乐县,宋熙宁三年改为镇。据传八仙之吕洞宾就出生在这里,吕仙去后,唐代就改其住宅为“吕公祠”。据韶载,“每遇毓秀之辰,远近士庶毕集其下,强乐置酒,籽日乃罢”已然成为一个热闹的聚会之所。至金朝末年,碍于祠的房舍狭窄,人们已不在使用此地聚会。后整修门厅,略微扩充,易祠为观。元太宗十二年,披云子宋德芳来永乐拜谒纯阳祠,慨叹荒芜,一度准备兴建纯阳宫,未果。元太宗后三年,道观为野火焚毁。而此时正是“新道教”得势的时期,师祖吕洞宾备受尊崇。“有勒升观为宫,进真人号日天尊”,尹志平、李志常等道首推荐潘德冲为“河东南北两路提点”,主持修建大纯阳万寿宫。于是,大纯阳万寿宫于1247年动工,至1262年工程方告一段落。新修建的宫观“规模宽敞,严饬壮观”,同时还在九峰山上修建了一座纯阳上宫。至此,全真教的三大祖庭正式形成(北京白云观和陕西重阳宫)事实上,规模宏大的大纯阳万寿宫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工程的艰巨,修建过程相当漫长。如三清殿、纯阳殿、纯阳殿三座费时十五年才修成。公元1256年,潘德冲仙逝,永乐宫仍未全部完工。到公元1294年,宫门—无极门才最后建造而成。殿宇修建完工后,又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到泰定年间,三清殿才进行壁画、彩画的绘制。根据壁画的题记记载,纯阳殿的壁画到1358年才全部完成。这样前后一算,永乐宫从开始动工到壁画完工,差不多进行了近百年的时光,几乎和元代共始终。此后历代均有修葺,明清以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筑活动。据考证有三次规模较大的维修活动:第一次在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第二次在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这次规模较大,进行了三年,三清纯阳两殿的梁架就是此时更换的。第三次为1890年(光绪十六年),此次修葺了三清、纯阳、真武阁等三座建筑,并将三大殿的壁画进行了修补。民国时期,永乐宫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文管所,进行了保护。后由于兴建水利工程,决定将其迁移到芮城县北,从1959年动工,将四座元代建筑包含壁画全部异地按原状修复。
永乐宫由宫门至重阳殿共计五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都保存有彩画。元代壁画主要保存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三座主要的殿宇之中。尤以三清殿壁画最为精致,纯阳殿次之、重阳殿稍稍粗陋。此三座殿宇除重阳殿为砌上露明造外,三清纯阳二殿皆天花。
永乐宫中轴线上现存的四座殿宇都是比较典型的元代木构建筑。他们在建筑桔构和形制上,继承了宋、金时代的“营造法式”, 是我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无极之门,永乐宫原来的宫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门内当中悬匾额一方,榜书“ 无极之门” 四个大字,为至元三十一年( 公元1294) 所制。
三清殿,又名无极之殿。此殿为供奉道教三清祖像之殿,是永乐宫最为重要的一座殿宇,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矗立在一个高大的台基之上。巍峨壮丽,绝冠全宫。
纯阳殿,亦名混成殿,因供奉道教祖师吕洞宾,又称吕祖殿。他的地位仅次于三清殿,前面建有月台,中间以甬道与三清殿相连,殿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自南至北深度逐渐减小。殿内绘有吕纯阳故事组画52幅。
重阳殿,亦名七真殿,因供奉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和他的七个弟子而得名,在现存的四座殿宇中规模最小,位于纯阳殿之后,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永乐宫壁画 元
景区内还有2017年从临猗县搬迁而来的“熙宁八年”宋墓一座,墓内有启门图和墨书题记。
景区内还有古魏城遗址一段,碑碣等,其庭院深深,古朴悠然,是一处不错的怀古发思之所。
永乐宫最为珍贵的当属久负盛名的壁画,观之满壁风动,仙气飘飘,如同众仙在眼前一般,让人目眩神迷,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