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刻满岁月的疤,也刻满了中国的苦难历史(十八届叶圣陶杯决赛佳作)
A卷第一题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中国人历来最重视的就是家族的传承,最反对的就是“数典忘祖”。
日常生活中,家里的老人往往都喜欢向晚辈讲述家族的往事,尤其是几十年前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不少是祖辈当年投身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突出贡献,也有很多是关于贫穷、关于苦难、关于生离死别、关于爱恨情仇的记忆;他们被潮流裹挟着前行,为家族奋斗、也为社会牺牲。这些故事从一个个侧面、从细微处真实地反映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变迁。这样的故事从我们戴上红领巾时就听,并伴随我们成长的每个时刻。
请你依据长辈的讲述,结合你所了解的时代背景,以一百年来的家国变化为主题,写下令你印象深刻的前辈故事。题目自拟。
明 天
□沈瑞曦(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高二)
爷爷的脸上有道疤,这使得他看起来格外与众不同。小时候,因这道疤,我常不敢与他亲近。而常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每当别人问起这道疤,他并没有感到不好意思,倒像一把火,突然点燃了他的激情,满脸自豪地向别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这疤的来历。眼中闪烁的光芒,似明天升起的太阳。
这天,我正同几个表哥表姐一同看电视,准备到九点观看今年的阅兵。爷爷缓缓走过来,一边盘着手里的核桃,一边向我们说:“今天啊,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你们爷爷我,作为一个亲历过战争的战士,给你们讲讲我参军的经历。”
“其实啊,那时候,我娘,也就是你们太奶奶是死活不同意我参军,我趁半夜大家都睡着了,留了一封信,就逃出来了。”爷爷缓缓地说道,慢慢喝了口碗里的茶,语气中透露出些许得意。
这段回忆,爷爷曾不止一次向我说起。那年,他十七岁,正是壮志满怀,一腔热血,做事冲动莽撞,又义无反顾的年龄,他虽早有参军的念头,但一想到母亲疲惫的身影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他又犹豫了。而那日,他正在远处的坡地上放牛。他亲眼看着小鬼子进了村,他呆在那儿,纵使心中怒火燃烧,却不知该怎么办。远处传来妇女和孩子的哭喊,如针般戳在那颗年轻又火热的心上,刺痛着他每根神经。如血的残阳笼罩着天地,万事万物都沉没在这片红色的阴影里。望着远方渐渐落山的夕阳,他不知明天该怎么办。
爷爷顿了顿又说道:“后来,我成功地找到了党组织,也入了伍。的确,每天训练很艰苦,我没读过几天书,那个时候也并不懂政委所讲的家国情怀,但我清楚地知道,自从小日本踏上了我们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天不把他们驱逐出去,我们就一天过不上安稳日子。”
再后来啊,我就参加了那个平型关大捷,你们历史课肯定都学过吧。那一夜打得真是痛快啊,你别看我们是“小米加步枪”,照样能把他们的“坦克加大炮打得落花流水”,爷爷的脸上露出骄傲而自豪的笑,“不过这道疤啊,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当时,敌方的手榴弹滚到了我们连长脚下,说时迟那时快,我猛地把连长扑倒,炸弹的碎片扎进了我的脸上,就留下了现在这道疤。”
“其实,一开始我还是挺难以接受的,毕竟我年轻时也是个帅小伙,但后来政务委教导我说,不用为这道疤而感到自卑和难堪,这道疤,是你为国家和人民战斗的见证,是光荣的象征。后来,我慢慢接受了,甚至以此为荣呢!”听着爷爷爽朗的笑声,我仔细地看了看爷爷那道疤,这一次,我不再觉得害怕,反倒感觉异常亲切,因为我知道,那道疤刻满了岁月,镌刻着爷爷的青春,也记录着中国那段苦难的历史,它是贫穷,是苦难,也是生死离别与爱恨情仇的记忆。
“再到后来,新中国成立,你们可不知道,我前一天晚上激动得一夜没睡。当时村里还没有电视,全村男女老少一大早就跑到村头大刺叭底下等着听开国大典,当我听到毛主席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激动地一下就哭出来了,这一路,太不容易了……”我看到爷爷边讲边用手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是啊,太不容易了,那一刻,亿万的中国人心中定是激情澎湃,我想,他们每个人眼中必定闪烁着希望之光,那是对新中国明天的希望,未来的希望。
九点钟,阅兵开始了,看着一辆辆驶过的新型坦克,一架架飞过的战斗机,爷爷不禁感叹中国今日发展之快,我们已拥有了自己研发的新式武器,以科技强国,更加有自信、有底气的屹立在东方,笑傲寰宇,守住每一寸疆土。
当人民军队步伐整齐,铿锵有力朝天安门走来时,我看到爷爷,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拄着拐杖,缓缓站了起来,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一行清泪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望了望远处天空上光芒四射的太阳,用他厚重的双手拍了拍我的肩膀,似乎向我诉说着什么。那一刻,历史与现实回望,老一辈的革命者向当代青年传递着力量。
我知道,他对我说:明天就在你们手中。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