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咸阳汇通面
咸 阳 汇 通 面(散文)
·马腾驰
咸阳汇通面,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面馆,咸阳“第一面”。它响亮的名号,不是一夜窜红,是靠自己的好口感,是一批一批食客们吃后口口相传,靠口碑红火起来的。
“吃啥呀?”“吃面!”“吃啥面?”“咱去咥汇通面!”每到下午下班时,咸阳人就会相约了——去吃那想起来就美,就让人口舌生津的汇通面!
咸阳汇通面,起源于咸阳秦都区汇通什字汇通大厦楼下。20多年前,咸阳彩虹集团公司的夜班工人下班后无处吃饭。于是,便有人在离彩虹厂不远的汇通大厦楼下摆起流动面摊,这就是咸阳汇通面的发端。起初,并没有叫什么面,时间长了,人们便以地点位置,把那面叫作汇通面。世上本无汇通面,吃的人多了,就有了汇通面,就有了撩人食欲、名声广远的汇通面。
咸阳,是以面食为主的古都,以有久远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吃Biángbiáng面为代表的一系列美味面食。咸阳,又为面食家族新添一枝娇艳的花儿,一个新的种类:汇通面。
咸阳汇通面,说是亚洲最大的面馆,其实是汇通大厦楼下,顺着那条街摆开的上百家露天夜市摊点。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热闹起来,吃面的人川流不息,咸阳本市的,下边县上的,西安的,还有从百里之外的宝鸡、渭南等地赶来的。汇通面,每晚可卖出几千碗,逢节假日高达1万多碗。那么多,那么远的人从不同地方赶来,就是为了吃这一碗地道诱人的汇通面。
汇通面,这里不是高档酒店,没有豪华包间,来这里吃面的,没有地位高低之分,都是为吃这一碗有滋有味,气氛热烈的面。高官名仕、商贾巨富、走夫贩卒与引车卖浆者,都一样,坐在各个摊点前,端着碗,“吸溜吸溜”地吃着面,“咔嚓咔嚓”就着一瓣瓣生蒜,顺着面汤碗边,“吱儿”“吱儿”地喝着热乎乎原汤化原食的清亮面汤。
“来!快来!坐,坐,坐!”“吃啥面?肉臊子还是素臊子?”汇通面的摊主,手里端着不锈钢的大盆,一边给正在等着吃面的客人调拌着面,一边招呼着新来的客人。汇通面和其它面馆不同,一律是老板给客人调拌面,客人只需说出自己的口味轻重,提出自己的要求即可。
老板亲自调拌面,调料放多少,要让调料咬合在一起,哪个先放,哪个后放,那是有讲究的。同样一碗面,还要搅拌好,要让每一根面,都跟调料、跟空气充分接触了,这样的面吃起来才香,才爽利筋道。为了让顾客吃上美味的汇通面,调面、拌面,都是老板亲力亲为。
“老板!来一碗肉臊子的!多放辣子少放醋!”“老板!要素臊子面,面少下,臊子多放!”“好嘞!坐!先喝面汤!”“没麻达!立马就好!”一家挨一家的摊点前,老板招呼客人的声音,客人的回应声,萦绕耳边。再平常不过,看似不起眼的场景,给这夜市增添了一种热烈、亲切之感,多了一份温暖人心的烟火气息。呵呵,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氛围中,那一碗冒着热气的汇通面吃起来更香,滋味更悠长了。
咸阳汇通面赢人,吸引人,是靠真材实料,靠各个摊点的老板们多年一贯专注地做好这一碗面换来的。他们是辛劳的,是不易的。
面要好吃,不外乎“三好”:面粉好,臊子好,做工好。咸阳汇通面就是“三好面”。面粉,是本地渭北平原上出产的优质冬小麦磨成的上等面粉。手工擀面,把面反复地揉,面揉好,在大案板上擀薄,用快刀嫠成如韭菜叶一样宽的面条。下到锅里的面条薄、筋、光,如玉一样温润可人,这是汇通面好吃的第一根本。
面好,做工好,臊子也要好,才会有一碗好吃的面。汇通面炒臊子是一绝。一汇通面的老板,我多次吃过他的面,跟他也就成为了朋友。那天,和他喝茶闲聊,我问他,为啥汇通面的臊子那么好吃。他说,面要好,不能缺好臊子,汇通面的臊子是多年以来不断摸索,调整,被顾客们认可后才确定下来的。他给我详尽地讲了汇通面臊子的做法。
炒肉臊子,要选取肥瘦相间的好大肉,把肥肉切成不大不小的片,瘦肉切成小丁。锅里的油热了,先下肥肉,煽炒出油,再下瘦肉,等瘦肉变色后加白酒去腥。接着放入葱、姜、干辣椒段,翻炒,臊子炒出香味,加老抽上色,淋入生抽增鲜,紧跟着放入细辣椒粉,使其颜色红亮。
等肉色红亮红亮时,加入水,大火烧煮。再置入有计量要求的小茴香、花椒、香叶与山奈等大颗粒调料的调料包,最后,给汤锅里调入精盐与胡椒粉,慢火炖成。按这样的方法做出肉臊子,肥肉,肥而不腻,瘦肉,香而不柴,颜色好看,汤质鲜美。
素臊子用胡萝卜、豇豆和土豆三丁爆炒,迅速出锅,不能炒面。红红的萝卜、绿莹莹的豇豆、洁白的土豆丁,咬入嘴里“咯嘣咯嘣”地响着,清香脆爽,这才是好素臊子。汇通面,还有一个特色,不管肉臊子还是素臊子,老板都会给面里夹一筷头大火快炒,鲜嫩提味的韭菜。
尽管多次吃过他的汇通面,他给我讲汇通面臊子的制作方法时,我还是听得口里不断有口水泛动。我把他说的汇通面炒臊子的方法,之所以详细地写在这里,是为了说明汇通面为什么好吃,为什么那么多人和汇通面不离不弃,那是因为,老板们花费了时间,下了大功力的!
要说,汇通面应该归类为陕西臊子面,但又不同于臊子面,它具有了干拌面重料少汤、油辣香的特点。就凭这一点变化,这一创新,汇通面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口味与鲜明的特点。
外地人到咸阳旅游,常问出租车司机,咸阳小吃有什么好吃的?出租车司机介绍各种小吃时,不会忘记了汇通面。去吃汇通面吧,你去看看那大场面,那大阵势,真是壮观哩!你再尝尝那面的味道,吃了,你就知道好不好。游客去了,面好,价亲民,果然名不虚传,在咸阳的几天,天天晚上去吃汇通面。还有一个段子,是说在深圳当老板的一个咸阳人,为了吃一碗汇通面,买了往返机票,坐飞机回咸阳吃完面,马上又赶往机场,飞回深圳。
这些年,不光在汇通大厦那条街,在北平街、胭脂河坊美食街与永绥街什字,在咸阳的角角落落都有了汇通面。
汇通面,已成为咸阳饮食界一张靓丽的名片。它不仅仅是一碗用来填饱肚子的简单面食,它那永远不变的味道,那一路走来的历程,已幻化成为咸阳这座城市的人们对逝去时光的一个怀念,对家乡情思的一种寄托。
现在是夜里11点50分,从下午6点出摊,到夜里3点还在营业,又被称作深夜食堂的汇通面,那里,一定还和平时一样,灯火通明,人气爆棚,爱吃面的人们,正“唏哩呼噜”,美滋滋地吃着汇通面呢。
2020年10月17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图书馆收藏。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即将出版。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