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收藏!最强五代十国地图集完整版
│ 文中素材源自百度贴吧(五代十国吧)总老师麦加,仅转载不做商用,侵权联系删除
!!!前方高能预警!!!
!!!前方高能预警!!!
!!!前方高能预警!!!
全文
共计字数7182,图篇75张
阅读戒骄戒躁
903年
904年
905年
906年
907年
908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马殷吞并雷彦恭;
二、定难李思谏死,其侄李彝昌继立;
三、弘农杨渥被徐温等弑杀,拥立其弟杨隆演。
909年
与上一年的变化:
一、鸡苏之战,义昌节度使刘守文为其弟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所擒,部下拥立其子刘延祚继立;
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受封为北平王;
三、后梁攻岐,取鄜、延、丹、坊、翟等五州;
四、朔方韩逊收复盐州;
五、定难兵变,节度使李彝昌被杀,李氏旁系李仁福被拥立为节度使;
六、象牙潭之战,弘农军大破危全讽、彭玕、马殷三家联军,擒危全讽、彭彦章,彭玕逃入楚境,抚、信、袁、吉四州遂为弘农所得;
七、前蜀王建取金州;
八、大长和国圣祖郑买嗣死,其子肃文太上皇帝郑旻(或称郑仁旻)继位。
910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刘守光克沧州,斩其兄、侄刘守文、刘延祚;
二、后梁封刘守光为燕王;
三、邺王罗绍威死,临终将魏博献给后梁;
四、岐王李茂贞再夺盐州;
五、后梁改封南平王刘隐为南海王;
六、容州庞巨昭、高州刘昌鲁主动归附楚王马殷;
七、百胜节度使卢光稠死,子卢延昌继位;
八、岐王李茂贞承制,让弘农王杨隆演继吴王位;
九、后梁大举进攻赵王王镕,克深、冀二州,本年结束时,战争仍在激烈进行中。
911年
与上年的变化:
一、柏乡之战,后梁军战败,王镕收复深、冀两州;
二、朔方节度使韩逊在后梁帮助下再次夺回盐州;
三、南海王刘隐死,其弟刘岩继位;
四、南海攻楚,取容州、高州;
五、南海攻百胜,取韶州;
六、百胜节度使卢延昌为部将黎球所杀,未几黎球去世,牙将李彦图继任百胜节度使;
七、岐王李茂贞招降挖墓大盗温韬,设鼎、耀二州;
八、楚国西讨诸蛮族,确立对原黔中部份地区的羁縻统治,因是羁縻,其西面其实难以确定精确边界。
912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梁太祖朱温为其子朱友珪弑杀,朱友珪继位;
二、后梁河中节度使朱友谦不服朱友珪,举河中投降晋王李存勖;
三、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即高季兴,本套地图为统一,一个人只采用一个名字,不作变更),断绝上缴中央的税,并袭击襄阳未果,荆南实质独立;
四、晋取泽州;
五、百胜节度使李彦图死,卢家老臣谭全播被推为节度使;
六、燕国兵变,义昌都指挥使张万进杀义昌节度使刘继威,举义昌三州投降后梁;
七、晋王李存勖大举进攻燕帝刘守光,克涿、莫、瀛三州,本年结束时,战争仍在进行中。
913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梁再次发生政变,均王朱友贞等宣布讨逆起兵,朱友珪逃亡未成,命部下冯廷谔将自己杀掉,朱友贞继位,是为后梁末帝;
二、晋王李存勖破幽州,俘杀刘守光,灭燕;
三、河中朱友谦脱离晋国,回归后梁;
四、南海王刘岩擒杀叶广略,取邕管。
914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荆南高季昌被后梁封为渤海王;
二、后梁徐州兵变,归降吴国;
三、朔方节度使韩逊死,子韩洙继位。
915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后梁收复徐州;
二、后梁魏博镇兵变,倒向晋国,晋王李存勖全力介入,在本年结束时,晋国已取得魏、博二州,黄河以北的其余各州,仍在双方的激烈争夺中;
三、岐国静难镇兵变,倒向后梁;
四、前蜀伐岐,取秦、凤、阶、成四州。
916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晋王李存勖击后梁大将刘鄩,先后夺取邢、洺、磁、相、澶、卫、贝、沧、景、德等州,几乎将后梁完全挤出河北;
二、岐王李茂贞收复庆州。
917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契丹攻陷营、平二州;
二、后梁夺回庆州;
三、前蜀高祖王建改国号为汉;
四、静海节度使曲颢死,子曲承美继位;
五、南海王刘岩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越。
918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汉主王建将国号恢复为蜀;
二、前蜀高祖王建病逝(或被毒杀),子后主王衍继位;
三、吴军攻克虔州,俘节度使谭全播,吞并百胜;
四、后梁泰宁节度使张万进反叛,举泰宁投降晋国。
919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梁军攻克兖州,杀张万进,平定泰宁兵变;
二、前蜀雄武节度使王师朗举金州反叛,恢复本名全师朗。
920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前蜀军攻克金州,擒全师朗;
二、后梁护国节度使朱友谦再叛后梁,袭取同州,举护国、忠武两镇投降晋国;
三、吴宣王杨隆演去世,弟杨溥继位;
四、契丹主耶律阿保机攻晋,陷丰州,俘天德军节度使宋瑶。
921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赵王王镕的义子张文礼(王德明)发动兵变,杀王镕全家,割据成德;
二、晋王李存勖集重兵讨伐成德,攻陷赵州,张文礼惊惧而死,子张处瑾继位;
三、北平王王处直的义子王都(刘云郎)发动兵变,囚禁王处直,举义武三州投降李存勖。
922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晋军攻陷镇州,擒斩张处瑾,吞并成德。
923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晋王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后唐正式建立;
二、李存勖出奇兵越过黄泛区,直取汴梁,后梁末帝朱友贞走投无路,让部将皇甫麟将自己杀死,五代的第一代后梁灭亡。
924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唐庄宗李存勖改封岐王李茂贞为秦王,李茂贞随后病逝,岐国和平并入后唐;
二、李存勖改封渤海王高季兴为南平王。
925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后唐以太子李继岌为帅,郭崇韬担任实际指挥,统兵六万伐蜀,仅历时七十天,攻灭前蜀,前蜀后主王衍投降。
926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后唐重臣郭崇韬、朱友谦相继被冤杀,以及庄宗李存勖在许多大事上处置失当,魏博、蜀中、邢州等地接二连三发生大规模兵变或叛变,后唐宿将李嗣源被兵变士卒强推为主。庄宗李存勖众叛亲离,为叛变的亲兵重伤,而后身死,李克用系的后唐第一王朝终结;
二、李嗣源登基称帝,是为后唐明宗,后唐第二王朝开始;
三、南平王高季兴乘乱索得夔、万、忠、复四州,南平达到它的最大疆域;
四、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病逝,皇后述律平废长子耶律突欲,立次子耶律德光为帝;
五、契丹任命的卢龙节度使,原晋国叛将卢文进,得知李存勖已死,遂举平州回归后唐;
六、闽国内战,闽王王延翰之弟,泉州刺史王延钧联合建州刺史王延禀攻入福州,杀王延翰,王延钧继位;
七、大长和国太上帝郑旻逝世,子郑隆亶继位。
927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唐讨伐南平王高季兴,再取夔、万、忠、复四州。
928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唐平州再度为契丹攻陷;
二、讨伐南平的后唐军攻克归州;
三、后唐义武节度使王都反叛;
四、大长和国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反叛,攻入国都阳苴咩城,杀恭惠帝郑隆亶,立清平官赵善政为帝,改国号大天兴国。
929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王都叛乱被后唐平定;
二、朔方节度使韩洙去世,其弟韩澄自称留后,欲世袭,然其不孚众望,朔方军发生内讧。明宗李嗣源乘机率大将康福率军强行进行灵州,收回朔方。如果不算统一前的北宋,本年末的后唐为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实控疆域最大的汉地政权;
三、大天兴国权臣杨干贞再杀悼康帝赵善政,自立为帝,改国号大义宁国。
930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详与东川节度使联手反叛;
二、东川军陷巴、果、阆、蓬、合等州,与西川联手围攻后唐武信节度使夏鲁奇于遂州;
三、西川军沿长江攻略,克泸、渝、涪、黔等州;
四、后唐派石敬塘讨伐两川,先锋从东川军手中夺回剑州,随即又被西川军抢走;
五、楚武穆王马殷逝世,子马希声继位;
六、南汉主刘岩讨伐安南,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吞并静海镇;
七、南平收复归州。
931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两川联军攻克遂州,杀夏鲁奇;
二、西川取昌、忠、万、夔、施、利等州;
三、东川取渠州;
四、静海曲氏旧将杨廷艺起兵,驱逐南汉军队,静海镇再次独立。
932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吴越武肃王钱镠病逝,子钱传瓘继位,改名钱元瓘;
二、两川反目,东川节度使董璋进攻西川,大败于鸡踪桥,西川节度使孟知详反攻,兼并东川;
三、本年末,孟知详控制的地盘可确知的,包括西川、东川、武泰、武信、保宁、宁江、昭武共七个藩镇,雅、黎二州归属不详,但因本年十月后唐已停止对两川的讨伐,并允许孟知详专制剑南,故将二州划入孟知详辖区;
四、楚衡阳王马希声去世,弟马希范继位;
五、后唐蔚州刺史张彥超叛变,举蔚州投降契丹。
933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唐收复蔚州;
二、后唐封孟知详为蜀王;
三、后唐明宗李嗣源病危,太子李从荣误以为其父已死,众臣不让他继位,遂发动政变,失败被杀。李嗣源在震惊哀痛之中逝世,三子宋王李从厚继位。
934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孟知详称帝,建立后蜀;
二、后唐再改封吴王钱元瓘为吴越王;
三、在众多重臣怂恿下,后唐愍帝李从厚集中六个藩镇的兵力,讨伐自己的名义兄长李从珂于凤翔,讨伐军在凤翔城下发生戏剧性的全军哗变,赶跑统率他们的六位节度使,拥李从珂为主,掉转枪头杀回洛阳。李从厚从洛阳出逃,后被俘,再被杀,李从珂继位。至此,李嗣源系的后唐第二王朝终结,开始由汉人李从珂统治的后唐第三王朝。五代之至乱,在此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从凤翔逃回的后唐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联合武定节度使孙汉韶,一起献出自己的辖区,向后蜀投降。后蜀的北部边界遂越过大巴山、米仓山,推进到秦岭一线;
五、后蜀高祖孟知详病逝,子孟昶继位。
935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定难节度使李彝超去世,由其兄李彝殷继任;
二、闽国皇子王继鹏与皇城使李仿发动政变,弑杀其父闽惠宗王延钧,登基称帝;
三、吴国权臣徐知诰受封为齐王,并从吴国划出昇、润、宣、池、歙、常、江、饶、信、海共十州建立齐国。
936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发动叛乱,向契丹太宗耶律德光求援,认耶律德光为义父,两军联合,击破后唐讨伐军,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携带着传国玉玺,全家自焚于玄武楼(从秦朝开始启用的传国玉玺自从失踪),五代第二代后唐灭亡;
二、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宣布封他的义儿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后晋王朝建立;
三、石敬瑭在登极当天,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蔚、朔,即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但由于受到十六州军民的强烈抵制,当年并未完全交割。
937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晋天雄节度使范延光、洛阳巡查使张从宾等先后反叛,后晋军镇压,灭张从宾,克天雄镇的相州、博州;
二、齐王徐知诰接受吴让皇杨溥的禅让,登基称帝,吴国灭亡;
三、静海镇兵变,牙将皎公羡起兵攻杀杨廷艺,自称节度使;
四、大义宁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与滇东三十七部会盟起兵,攻克国都太和城,已被其弟驾空的大义宁肃恭帝杨干贞出奔,后自缢于逃亡途中,大义宁国遂为段思平所建的大理国所取代。
938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范延光投降,后晋天雄镇叛乱被平定;
二、后晋高祖石敬瑭,通过调走抵抗首领,拒绝回应求援等手段,于本年“诚实守信”地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完毕;
三、前静海节度使杨廷艺的女婿吴权起兵,攻杀皎公羡。
939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南汉主刘岩欲乘静海内乱的机会,派兵再次收回对其的控制权,却被吴权大败于白藤江。吴权战胜之后,不再承认南汉的宗主权,正式称王,是为越南吴朝的开始;
二、齐主徐知诰宣称自己是李唐后裔,改名李昇,改国号为唐,是为南唐;
三、闽国兵变,将军朱文进、连重遇攻击闽康宗王继鹏,王继鹏逃亡后为追兵所获,与皇后李春燕及诸子一同被杀,而后朱文进等拥立王继鹏的叔父王延羲为帝。
940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闽国爆发内战,闽王王延羲之弟王延政割据建州,联系吴越,与其兄对抗。
941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晋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发动叛乱;
二、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呼应安从进,也发动叛乱;
三、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病逝,子钱弘佐继位。
942年
943年
944年
945年
与上年变化之处:
一、后晋叛将杨光远的儿子杨承勋发动兵变,杀掉怂恿杨光远造反的丘涛等人,软禁父亲,开城投降。杨光远后被李守贞处死,诈称病故;
二、闽国兵变,将军林仁翰杀死朱文进、连重遇,投降殷国。殷帝王延政重新宣布改国号为闽;
三、闽国再次发生兵变,元从指挥使李仁达袭占福州,立雪峰寺僧卓严明为帝。王延政遂讨伐卓严明,内战重开。南唐军队乘其内乱入闽,攻陷建州,闽天德帝王延政投降,闽国灭亡。李仁达又杀卓严明,向南唐称臣;
四、辽太宗耶律德光入侵后晋,败于阳城白团卫村,后晋收复泰州;
五、后晋收复胜州;
六、大理文经帝段思英被其叔父段思良及相国董迦罗所废,退位为僧。段思良继位。
946年
947年
948年
949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汉永兴节度使郭从义,诱捕叛将赵思绾,而后将其全族斩首;
二、后汉大将郭威攻陷河中,叛将李守贞与其妻儿一道自焚而死;
三、后汉凤翔叛将王景崇全家自焚,后汉三镇之乱结束。
950年
951年
952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武平节度使刘言命大将王逵、周行逢等进攻潭州,大败南唐守将边镐,边镐弃城逃回南唐;
二、武平将领蒲公益进攻岳州,南唐任命的岳州刺史宋德权逃走。南唐在原属楚国的武安各州的驻军,在得潭州、岳州相继陷落的消息,先后都逃回南唐,南唐灭楚所得的土地,在短短一年后就丢得精光;
三、北汉麟州刺史杨重训,举城叛降后周;
四、大理文武帝段思良逝世,子段思聪继位。
953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湖南武安节度使王逵杀刘言心腹大将何敬真,独立于刘言之外,稍后,王逵率军杀回朗州,生擒刘言,将其罢黜囚杀,自为湖南之主。
954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周太祖郭威逝世,养子柴荣继位,为后周世宗;
二、麟州背叛后周,再次归降北汉;
三、越南吴朝天策王吴昌岌去世,南晋王吴昌文单独执政;
四、北汉世祖刘崇去世,传子刘承钧;
五、湘西溆州苻彦通等蛮族首领向王逵臣服。
955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周伐后蜀,取秦、凤、阶、成四州。
956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周世宗柴荣大举讨伐南唐,一度攻陷淮南多个州县,但战事进程反复,至年底,除光州外,其余各州又被南唐军队收复;
二、湖南岳州刺史潘叔嗣发动兵变,杀湖南主帅王逵,而拥立武安节度使周行逢为湖南之主,周行逢随后诱杀潘叔嗣,兼任武安、武平二镇节度使。
957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周柴荣二征南唐,至年底攻陷寿、濠、扬、泰等州,并将寿州治所移至淮北;
二、北汉的麟州杨氏再降后周。
958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周柴荣三征南唐,南唐经不住如此消耗,元宗李璟被江北各州全部割让给后周,并取消帝号,向后周称臣,双方讲和;
二、南汉中宗刘晟去世,子后主刘鋹继位。
959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后周伐北汉,取辽州;
二、后周柴荣亲征辽国,取瀛、莫、雄、霸等关南地后因病班师;
三、后周世宗柴荣逝世,子柴宗训继位;
四、甘州回鹘可汗药葛罗仁裕去世,身份不明的景琼继任回鹘可汗。
960年
961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南唐元宗李璟去世,子后主李煜继位。
962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逝世,传侄留绍镃。稍后,牙将陈洪进发运兵变,逮捕留绍镃,执送于南唐,推统军副使张汉思为留后;
二、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传子周保权;
三、衡州刺史张文表以其为周行逢老友,不肯臣服于周保权,遂起兵反叛,攻陷潭州;
四、南平王高保勖逝世,传位回兄长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
963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周保权派大将杨师璠出征,攻取潭州,生擒张文表,湖南内乱结束;
二、宋太祖赵匡胤以帮助周保权讨伐张文表为名,出兵南征,迫近江陵,南平王高继冲不敢抵抗,被迫出迎宋军,南平灭亡,宋得三州,十七县,十四万二千三百户;
三、宋军继续南进,破朗州,擒周保权,湖南归降,宋得十四州,一监,六十六县,九万七千二百八十八户;
四、陈洪进发动二次兵变,罢黜清源留后张汉思,由自己接替。
964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宋伐北汉,攻克辽州;
二、宋伐南汉,攻克郴州;
三、后蜀遣密使访北汉,欲与北汉联合,南北夹击北宋,不想其中一位密使反悄悄偷取文书献与赵匡胤,赵匡胤大喜,称:“吾西讨有名矣!”遂命大将王全斌出凤州路,刘光义出归州路,进讨后蜀。至本年末,王全斌一路攻克兴、利等州,刘光义一路攻克夔州。
965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宋军攻至成都,后蜀后主孟昶出降,宋得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五十三万四千二十九户;
二、宋军在蜀地军纪败坏,杀掠甚重,引发后蜀旧将全师雄领导的大规模暴动,波及蜀地十七个州。至年末,在宋军强力镇压下,暴动蜀军大部分被平定,尚余全师雄据彭州,吕翰据雅州未灭;
三、越南吴朝南晋王吴昌文出兵平定地方叛乱,中弩身亡,其兄天策王吴昌岌的儿子吴昌炽继位,另一吴氏宗亲吴日庆不服,也兴兵据地一方。吴朝在吴权死后,其内部已成分裂之势,吴昌文死,吴昌炽与吴日庆相争,吴朝对安南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随之彻底丧失,包括吴昌炽、吴日庆在内,安南分成十二支比较大的势力,史称“十二使君”。
966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宋军克雅州,杀吕翰;
二、宋军克彭州,全师雄在逃亡中病死,余众皆降,蜀地二次平定;
三、北汉攻宋,收复辽州。
967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定难节度使李彝兴(即李彝殷,避赵弘殷讳改的名)病逝,追封夏王,子李光睿继位。
968年
969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辽穆宗耶律述律近侍所杀,众臣拥立世宗耶律兀欲的第二子耶律贤为帝;
二、大理广慈帝段思聪病逝,子段素顺继位。
970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宋将潘美进攻南汉,取富、贺、昭、桂、连、韶等州。
971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宋军攻陷广州,南汉后主刘鋹素服出降,南汉灭亡,宋得六十州,二百一十四县,十七万二百六十三户。
974年
972与973年,地图没有明显变化,故略去。
974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宋伐南唐,攻陷池州,主力在采石过江,进围唐都金陵。
975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南唐军屡败,宋军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出降,南唐灭亡。宋得十九州,三军,一百零八县,六十五万五千零六十五户;
二、南唐江州军校胡则与牙将宋德明,拒绝接受李煜投降的命令,杀掉刺史,据城抵抗。
976年
977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甘州回纥可汗景琼去世,继任者不详。
978年
与上年的变化之处:
一、平海节度使陈洪进将自己管辖的漳、泉二州献给宋,宋得二州,十四县,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户,兵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七。
二、吴越忠懿王钱弘俶献吴越一国归宋,宋得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零八户,兵十一万五千三十六。
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