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敌丧胆的胶济铁路特务大队

1938年秋天,八路军三支队组建了一支特务大队,其主要任务是在普通、淄河、辛店这三个车站范围内开辟一条运输线,并进一步扩大地盘,积极筹集物资,以保证清河军区、三支队和即将建立的兵工厂所需要的物资。
特务大队成立初期,只有三四名队员,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提出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日救国各尽所能'的口号。时间不长便拉起一 支20多人的队伍。淄河作为敌伪控制的重点地带,工作阻力很大,特别是淄河车站据点的汉奸分队长马树寰是个死心塌地为日军效力的走狗,常敲诈勒索百姓,老百姓敢怒不敢言。若不狠狠打击敌人,就难以立足。于是,特务大队决定给马树寰点颜色看看,派队员于景增去淄河饭店,安排掌柜张文田监视马树寰的活动。时隔两天,得到马树寰到饭店的消息,大队长马功臣等三人直奔饭店而来。马树寰和两个汉奸正在吃饭,马功臣等三人闯进屋里,三支匣枪同时对准了汉奸的胸口。汉奸妄想反抗,三人同时枪响,三个汉奸应声倒地。该据点新换上的汉奸分队长,早知道特务大队的厉害,主动和特务大队联系,表示表面上应付鬼子,暗地里给特务大队一定的方便。

特务大队在淄河店周围几十个村庄建立了 “两面”政权,在胶济铁路南北“两面”政权地区,争取了不少乡长和村长。他们明着给日伪办事,暗中为特务大队工作。随着特务大队的名声越来越大,到1940年底,特务大队已经发展到七八十人,编成了一个长枪队、两个短枪队(龙班、虎班)。长枪队主要任务是组织发动群众募捐粮饷,组织运输等;短枪队主要在铁路两侧活动。特务大队扎根在敌后,打击敌人,很快打开了局面。活动范围已扩大到东到益都,西到辛店,南至朱崖山区,北到小清河,从而打通了该地区胶济铁路沿线南北通道。
清河根据地因为受日伪的经济封锁,不仅缺少枪支弹药,就连药品、纸张也极为缺乏。即使在日伪统治的地区,广大穷苦百姓生活也非常艰苦。特务大队向财主摊派粮食分给穷苦百姓,逐渐在敌占区有了群众基础。
没有枪,没有炮,到敌人那里要。益都马庄据点驻有二个班的伪军,每晚向村里要三个人到据点听差。借此机会,队长马功臣带于景增和另一个队员,代替民伕去伪军据点听差。天刚交初更,马功臣等三人提着灯笼,向据点走去。先下了岗哨的枪,后闯进屋内,伪军见状,老实从命。就这样,特务大队一枪未放,24名伪军全部被俘,缴获短枪1支,长枪24支,子弹2000发,还有自行车4辆,照相机1部。经过对俘虏进行教育,除一人要求回东北老家外,其余23人全部参加了特务大队。还有一次,特务大队得知伪军从张孟口路过的消息,便派8名队员急速赶到张孟口村外,埋伏在烟地里。等8名伪军过来时,一个突然伏击,将伪军全歼。
清河兵工厂缺少钢材,子弹枪炮造不出来。特务大队便在夜间拆卸胶济铁路钢轨,送到清河兵工厂。有时他们也化装成商人,去青岛、潍县、益都等地,购买一批批纸张、布匹及油印机等物资,运到普通或淄河车站,再由特务大队组织群众转到抗日根据地。

1940年夏,三支队部分同志患流行病,特务大队接受了筹药任务。队员们化装成富商,来到益都,到各药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动员捐献药品,并将药品全部送交三支队。
特务大队为筹钱款,连日本的工厂和洋行也不放过。队长马功臣曾化装成商人到益都日本木厂洽谈生意,筹款2000元。他曾在夜间神不知鬼不觉地跳进森严壁垒的益都车站的“小林洋行”,逼日本洋行交钱。就这样,特务大队从各处筹钱筹物,支援清河根据地。
1940年,清河军区成立兵工厂。当时既无设备,又缺原料,更无技术力量。这个任务又落到了特务大队肩上。
此时,李人凤的同学吕士俊在青岛日本人经营丰田铁工厂(兵工厂)当工程师。队长马功臣带了李人凤的信,化装去青岛找到他。看到马功臣这种舍生忘死抗日救国的精神,吕士俊深受感动,便慨然应允,来到广饶县张淡村的清河兵工厂。在吕士俊的影响带动下,又有13名工人带了部分小型工具来到兵工厂。随后,特务大队又去周村买了几部车床。工厂刚建,也只能是修理枪支。而这时战斗频繁子弹大量消耗。制造子弹是当务之急。所请到的工人,并非军械制造工人。吕土俊又返回青岛学习制造弹药技术,通过日本翻译郭锦山拿到了制造弹药的原料:硝酸、硫酸、棉花及配方比例。又通过益临商行的老板刘树森,去朝鲜汉城大药店买到硝酸、硫酸各十几斤,运到青岛,再通过自己的亲戚、车站检査员赵鼎新送上火车。特务大队先后去青岛五六次,每次运到普通车站再由特务大队组织群众把原料送到兵工厂。
1941年初春的一天傍晚,特务大队两名队员来到大王村一户做豆腐的张姓人家,了解到本村一许姓人家的主人是铁路工人,负责检修铁路,家里有检修工具——钳子、扳手、大铁锤等。于是,二人到许家高价买了工具,出村与在村外等候的队员们一起上了铁路拆卸钢轨,没多久,一列日军货车出轨颠覆了。
第二次,几名队员去玉皇庙村北将一束炸弹埋在铁路一旁,当日寇运货的列车路过时,炸弹爆炸,整列机车脱轨,满载货物的车厢滚进路沟。车厢中的耐火砖、水泥、布匹、白糖等物资被附近群众抢夺一空,使日军受到很大损失。
特务大队在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同时,也让日军知道了特务大队的厉害,令敌人闻风丧胆,威震四方。(孙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