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艺术 |在“万里海疆”中搏浪前行——陈松云国画作品赏析

陈松云,湖北黄冈人,中国美术家学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国家二级美术师,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海军陈列馆美术创作员。

作品曾先后参加第十、十一、十三、十四届全军美展,建国60周年全军美展;建党90周年全国美展;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第六、七、八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中加建交47、48周年多伦多文化交流展。曾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家协会“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菜乡情中国画提名展”优秀作品奖。

2 艺术评价

在“万里海疆”中搏浪前行

文/许向群

▲陈松云创作现场

作为海军美术队伍的后起之秀,陈松云在国画创作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实力和勃发的态势。来自鄂东南大别山区的松云,有着朴实坚韧的性格。海岛与基层的当兵历练,使他真切地体验和感受到军营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摸爬滚打的军营岁月与执著艺术的理想追求,伴随着松云在“万里海疆”的航行中,扬帆起航,茁壮成长。近年来,他在创作中佳作频现、收获颇丰,体现了一名军队美术家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对于松云来说,钟情大海,描绘水兵,不仅是他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而且是他矢志奉献的永恒事业。

陈松云是一位有信仰的画家。新世纪以来,军队美术家肩负强军文化的历史担当,在根植军营土壤、为兵服务的同时,积极投身时代洪流,感知、反映强军兴军进程中的壮阔画卷,潜心精心地创造与呈现了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图谱,传达出具有新时代精神内涵和风貌的视觉华章。陈松云非常珍视这个时代机遇,他倾心创作的《大国工程》,正是表现时代主题、凝结时代精神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南沙建岛是中国更好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行动,作为海军的一名文艺战士,陈松云曾随队到海防一线深入生活,多次到南沙岛礁慰问采风,对建设的场景和官兵的奉献均有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在这幅大型创作中,他以横幅群像的方式来构图,用众多普通建设者的形象,来见证平凡中的伟大。面对这样宏大的主题,没有厚实的生活阅历、军旅经验以及造型功力,是很难想象并完成的。为此,他做了充分的案头准备,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亲临现场采访写生,探寻准确切入现场的角度。大尺幅画面的构图讲究气脉贯通,需在虚实相生间,既见准确精彩的细节描述,又现昂扬蒸腾的整体气概,掌控适当,以免顾此失彼。松云在反复锤炼中,较好地运用打破时空的重组方式,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主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画面。通过对众多人物的刻画和提炼,组合了一群具有表现力的典型形象,在人物的职业特征、性格塑造和精神展现方面颇下苦功。最终,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和气度恢弘的场景铭记了岛礁工程建设中的辉煌瞬间和光荣时刻,以饱蘸深情的浓墨重彩,激情书写了强军豪情与中国力量。

陈松云是一位有情怀的画家。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军旅美术工作者,他有着浓厚的军旅情结。他在“且持梦笔书沧海”的创作感言中写到:“神秘的海洋,独特的海军生活是我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通过作品体现水兵生命价值和意义,也是我永不停歇的追求。”人民海军重视文化建设的传统和几代海军美术工作者打造的“万里海疆”品牌,在激励新人成长,推出精品佳作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就。作为后来者,陈松云在坚持“面向大海,表现海军”方向的同时,更多了一层继承的自觉和开拓的闯劲。首先,调动自身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经验,聚焦水兵的战斗生活,是他创作的主线和主流。如《海上补给 》用生活化的视角切入水兵的海上训练,人物组合自然生动,有很强的现场感。笔墨处理和形象塑造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表达能力,有浓郁的军旅色彩和阳刚气息。其次,在表现语言上力求具有兵情兵味,努力开掘与展现战士的情怀和精神。如《出击》《陆战精英》《三栖劲旅》聚焦海军陆战队这支特殊的部队,在形式感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准确捕获了有画意的瞬间和有质感的形态,体现出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风范气度。《出击》的速度感与装饰性,《陆战精英》的阵列气魄与视觉张力,《三栖劲旅》的代入感与丰富性,各有侧重,各具所长,营造出剑拔弩张的紧张感,彰显了战无不胜的精神品格。这些作品注意保持和发挥写实水墨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在单纯、洗练的语言中追求表现的力度和深度,不刻意“拔高”或“美化”对象,注重揭示兵的朴实无华的本质,通过真实可信的形象折射出令人感奋的战斗意志和铁血精神。而《水下尖兵》《备潜》以海底战斗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在葆有阳刚造型和雄浑笔墨的同时,笔墨形式与笔墨内涵均显得更加成熟和丰厚,画面的气息和节奏,更加流畅与鲜明。浓郁的海洋特征和诚挚的水兵情怀构成了松云多彩缤纷的水兵世界,他在创作中恪守知难而上、稳中求进的严谨态度,遵循内心,精研渐进,未来定能在艺术上抵达新的高度。

▲陈松云接受媒体采访现场

陈松云是一位善思索的画家。在军旅美术创作领域,军事历史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远离战争硝烟的年轻一代美术家,如何通过有限的资料、图像(或影像)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并获得自己的判断,是画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而思索的深度和高度往往与作品的深度和高度是紧密相关的。松云创作的《葫芦岛遣返》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幅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将总数超100万的日侨与俘虏集中在葫芦岛进行遣返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作品,在历史纪实与战争反思方面,具有突破性的思考与表达。画面描绘了一群等待上船的日侨和战俘,他们或拖儿带女或携装带具,神色沮丧,表情复杂。松云没有采取任何夸张或漫画的手法去“丑化”对象,而是从正面着力刻画了人物的动态和心理,使观众在关注个体“人”的状态和命运的同时,去思考战争所带来的创痛和恶果。他将许多内心的思考与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寄生在画中的人物身上,使人物与情节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和疑问,从而体现出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人道情怀和善良本性。作品在历史画创作的思想高度、人性深度与精神广度方面,有了与时俱进的开拓与推进。另外,以讴歌红军精神、赞颂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兴盛番族》,也显示了松云在演绎历史事件、塑造将帅形象、营造史诗境界方面的能力和才情。

陈松云是一位有追求的画家。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军旅美术创作在葆有充分自信的同时,要探索与时代审美特征相契合的语言方式,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开拓与发展,只有在继承前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超越,在人文精神的铸就和学术品格的提升上下功夫,才能创作出既有敏锐、深刻的思想性,又符合艺术自身规律与绘画本体特征的优秀作品。松云常常觉得:“通过画面去体现对艺术的无限真诚与感悟,努力展示、强化个人感受与重塑自我,不论从创作思路还是从形式上,总是有'不安分’的思想,有待在创作实践中去不断的继承与拓展。”他借助民族题材来探索新的水墨语言,在学术上给自己设定了高标准。《远方》《暖冬》《晨曦》《期盼》等作品,以单个人物肖像与环境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笔墨的精神性表达,揭示了人与赖以生存的特定地域之间的紧密关系。《吉祥彝山》描绘了凉山彝人赶集途中的欢快场景,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和形象,赋予松云以新的视觉感受,传统艺术语言与现实情境之间产生的强烈互动,为他提供了探索与之相切合的笔墨语言的动力和空间。他在宏阔的叙事性构图中注入生活化的造型与细节,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艺术的时代性不是外在的口号或标签,而应该是真切的感知和呈现,并体现在表达的水准和质量上。要建构当下军旅美术时代语境,必须坚持开放的思想与兼容的态度。陈松云辈的一代军旅画家,正处在深入改革和发展的机遇期,挑战和机会同时摆在他们的面前。好在松云年富力强,对军队的情感以及对艺术的执著,使他将人生目标和艺术理想与军队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而不变的“万里海疆”,将助推他博浪前行,驶向远方。

3作品欣赏

▲陈松云 |晨曦 68×68cm

▲陈松云 |塬上 68×68cm

▲陈松云|雪山子民 68×68cm

▲陈松云|期盼 68×68cm

▲陈松云|暖冬 68×68cm

▲陈松云 |大国工程 650×220cm

▲陈松云|吉祥彝山 500×220cm

▲陈松云 |葫芦岛遣返 280×200cm

▲陈松云|出击 200×200cm

▲陈松云|缆 240x200cm

▲陈松云 |高山流水 138×68cm

▲陈松云 |依松听泉 138×68cm

▲陈松云 |山深多雅兴 138×68cm

▲陈松云 |听松图 138×68cm

▲陈松云|山静似古 138×68c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