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必背条文精简版来了,干货满满,欢迎收藏!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6.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
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8.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9.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1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去芍药汤证】
1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兼证-桂枝新加汤证】
1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
1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兼证-葛根汤证】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15.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兼证-葛根加半夏汤证】
16.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兼证-大青龙汤证】
17.太阳中风,脉浮紧,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18.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太阳病经证-伤寒表实证-兼证-小青龙汤证】
19.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太阳病腑证-蓄水证-五苓散证】
2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2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水逆,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腑证-蓄水证-茯苓甘草汤证】
24.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太阳病腑证-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
25.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变证

【治则及辨证要点-变证治则】
2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治则及辨证要点-辨寒热真假】
27.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治则及辨证要点-辨标本缓急】
2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证候分类-热证-栀子豉汤类证】
29.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证候分类-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30.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1.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证候分类-热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32.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心阳虚证-桂枝甘草汤证】
33.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心阳虚证-桂枝加桂汤证】
34.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证候分类-虚证-心阳虚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3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36.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37.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脾虚证-小建中汤证】
38.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脾虚证-桂枝人参汤证】
39.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肾阳虚证-干姜附子汤证】
4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肾阳虚证-真武汤证】
4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证候分类-虚证-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
42.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证候分类-结胸证-结胸辨证】
43.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证候分类-结胸证-热实结胸证-大陷胸汤证】
44.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证候分类-结胸证-热实结胸证-大陷胸丸证】
45.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证候分类-结胸证-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
46.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证候分类-痞证-成因及证候特点】
47.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证候分类-痞证-热痞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48.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证候分类-痞证-热痞证-附子泻心汤证】
49.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证候分类-痞证-寒热错杂痞证-半夏泻心汤证】
50.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证候分类-痞证-寒热错杂痞证-生姜泻心汤证】
51.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证候分类-痞证-痰气痞证】
52.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证候分类-上下寒证】
5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阳明病辨证纲要

【阳明病提纲】
54.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病脉证】
55.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56.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阳明病本证

【阳明病热证-栀子豉汤证】
57.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烦躁怵惕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阳明病热证-白虎汤证】
58.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5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阳明病热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60.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病实证-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证】
61.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实证-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62.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63.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实证-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64.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阳明病寒证、虚证-阳明中寒饮邪上逆证】
65.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阳明病变证
【发黄证-湿热发黄证-茵陈蒿汤证】
66.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栀子柏皮汤证】
67.伤寒身热发黄,栀子柏皮汤主之。
【发黄证-湿热发黄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68.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少阳病辨证纲要

【少阳病提纲】
69.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病本证

【小柴胡汤证】
70.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71.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72.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73.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74.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胎白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少阳病兼变证

【桂枝柴胡汤证】
7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大柴胡汤证】
76.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7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78.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79.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阴病辨证纲要

【辨证纲要】
80.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本证

【主证治则】
81.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太阴发黄证】
82.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少阴病辨证纲要

【少阴病提纲】
83.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84.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少阴病本证

【少阴寒化证-通脉四逆汤证】
85.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寒化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86.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少阴寒化证-真武汤证】
87.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寒化证-附子汤证】
88.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89.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寒化证-吴茱萸证】
90.少阴病,图例,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寒化证-桃花汤证】
91.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92.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
9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热化证-猪苓汤证】
94.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
【少阴阳郁证-四逆散证】
95.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少阴病兼变证

【少阴兼表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96.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少阴兼表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97.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厥阴病辨证纲要

【辨证纲要】
98.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本证

【厥阴寒热错杂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9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厥阴寒证-当归四逆汤证】
100.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厥阴寒证-吴茱萸汤证】
101.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辨厥逆证

【病机与证候特点】
102.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厥逆证治-热厥-热厥重证】
103.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复兴之路上,我们一起呐喊与见证!很多人都在转发,你要不要+1


  • 本文来源经方学苑

(0)

相关推荐

  • 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痨证第一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文]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 ...

  • 古代行走的网红,《伤寒论》必背条文精简版来了,干货满满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 ...

  • 伤寒论必背条文共285条

    大阳病条文: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 伤寒一日 ...

  • 仅需36天,带你轻松拿下《伤寒论》100条必背条文

    连续打卡36天满勤,还将获得郝万山老师亲笔签名的<伤寒论>一本!包邮到家! 此外,课中还将定期进行随堂测验,凭借考试成绩,你还有机会获得 总价值近1000元的课程+助学金大礼包! 第5期背 ...

  • 中医经典——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 【郝万山:《伤寒论》必背条文99条 】

    一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

  • 《伤寒论》遴选必背条文99条 | 山海精舍

    一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

  • 《伤寒论》遴选必背条文99条

    一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

  • 《伤寒论》必背条文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 ...

  • 『伤寒论』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伤寒论』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