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接纳自己的平凡后,我反倒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成功通过这一关的人,能够整合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学会真实地生活;而无法通关的人,将沉浸在求而不得的幻想里,终日与痛苦纠缠。

或许所有人都(曾)相信自己生而不凡,毕竟天选之子的美梦总是让人感觉良好。

我曾经也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必成大事。但这种以自我中心的想法,注定会与本就无中心的现实碰撞,形成巨大反差,造就了我巨大的痛苦与烦恼。

所幸,这种糟糕的状态,将我带上心理学的求学之路,让我逐渐找到迈向成熟的通关之道——接受自己的平凡。

悦纳平凡,并不是妥协,更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理解,甚至是对世界的一种宽广感悟。

悦纳平凡后,也并不是走进“人生就这样了”的狭路,反而能开辟别样的天高海阔。

自认为与众不同的后果,往往是格格不入

高中时,我突然陷入一段持久的莫名的烦闷之中,与世界保持很深的距离。

父母忙于工作,不可能理解我;同学都有好友,我的存在似乎对他们可有可无;年少躁动的情感,更让我不胜其烦,我那时也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唯一的快乐就是偶尔不错的成绩换来的几句表扬。

于是表面上我成了一个成绩还行,和同学关系不糟,父母不用担心的孩子,但我内心的孤寂却一点点扩张,逐渐将我侵蚀。

我变得沉默,既然没人能理解我,那也没必要和他们太多交流,放学后我会花一两个小时“压马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的我,在同学眼里是一个性格有些孤僻和怪异的人。我穿着随意,甚至是邋遢,给人距离感。虽然可以接近,但随时可能发生情绪波动,让人敬而远之。

我知道自己曾经有过一段晦涩,也许引人非议的时光,但直到亲耳听到昔日同学的讲述,我才知道自己给别人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印象,这让我很汗颜。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也或许是自身困扰让我不得不想办法自救。原本目标明确的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偶然发现心理学专业,于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四所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都出现在了我的志愿表上。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灵光乍现的选择,让我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心理咨询如何让我悦纳平凡?

现在回顾起来,这种改变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像是往上爬梯,每走一步都让自己视角更开阔,感受更丰富,改变更立体。

a. 出发和吸纳

第一个阶段,是本科学习阶段。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我预想的不同,但所有专业课程,对我都有莫名的吸引力。当这些知识能够成功运用到自己身上时,我体验到心理学的独特魅力。

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系统的自我分析,但一些知识的零星运用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肌肉放松术,让我在面对众人演讲时更加放松;梦的解析,让我对自己一部分困惑的梦有了初步理解;认知改变,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到了提升。

后来,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组建朋辈心理咨询团。通过这个专业团体,我开始进行心理咨询的实践,我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

就是在自助与助人的快乐中,我逐渐坚定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b. 体验和实践

第二个阶段,是开启全职心理咨询工作的阶段。虽然有些曲折,所幸在对这份事业执着追求下,终于如愿以偿。

随着咨询对象的不断增加,逐渐地,对心理咨询以及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如果说,一开始我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是,由咨询师带领来访者走出困惑。而经历了不同的来访者之后,我逐渐意识到,咨询是一个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成长的过程。

虽然来访者是带着困惑而来,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比其他人欠缺什么。我的来访者中有家庭幸福的,有位高权重的,有富甲一方的,也有聪明绝顶的……他们在别人眼中都是让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

在咨询室里,他们不再是一个个标签,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亮丽的外表下,有着各自的苦恼,内心的挣扎不比任何人少。当他们达到目标,满意离开咨询室时,脸上的笑容又是如此的平凡而动人。

这个阶段,我学会去发现每个人身上的独特性与平凡面,真的感谢所有来访者的陪伴,不仅让我看到他们的平凡与真实,也让我看到自己的平凡与真实。

我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生而为人的平凡,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特别。对这个世界而言,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也没有谁比谁更不重要。

c. 反思和内化

第三个阶段,是系统的督导、自我体验、自我分析的阶段。

当我对自己的咨询充满自信时,我的督导师时不时提醒我:“你是否注意到,有时候你会把咨询变成你的咨询。”

通过反思,我看到这样的状况的确存在,但我始终无法明白为什么。于是,这个话题成为了我和我的个人体验师之间的重要议题。

直到一些童年场景不断浮现出来:当我说长大之后要当科学家,长辈们都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当我回答出了一些很困难的问题,父母对我寄予了很大的肯定。

我逐渐意识到,原来我一直没有摆脱追求不凡与别人的肯定。

我在高中时的孤寂与烦恼,正是处于主观和现实磨合的过程中。那些看似怪异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博人眼球,满足自我中心的需求。

当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在体验师的带领下,我不断的去直面内心的渴望,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用替代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合理需求。

渐渐地,我已不再执着于儿时的渴望,我不再是曾经的我,我此时的需求已经不是追求超凡和别人的肯定,而是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价值,而且我有足够丰富的资源来满足这一内在寻求。

因此,平凡不再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它就是我的一种状态和属性。

当不在与自身对抗时,我自然就能更加坦然地专注于事和物。当能真正悦纳自己的平凡时,就能体验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感受。

虽然我还远未到完全悦纳自我的状态,但已有的改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昔日同学眼中的怪异少年,现在成为了一个沉稳、随和的心理咨询师。

悦纳平凡,是一种状态,而非一个结果

成长的道路有很多,没有一条绝对正确的道路,但一定会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注定伟大,而是他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创造出了伟大。

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迷茫与困惑,是自我探索中的波折。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些波折都可能成为陷阱,让我无法自拔。而我的这条路就是——悦纳平凡的自我。

很多人,习惯了做梦与幻想,也许会觉得接纳自己的平凡是一种对苦涩现实的妥协,是一种求而不得后的被迫放弃,于是哪怕痛苦,也做着遥远的梦。

但事实不是这样,悦纳平凡的前提是充分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局限,同时发扬自己的潜能。

不再只是停留在幻想一边做梦,也不再只停留于现实的一边,放弃一切可能,而是在两者之间建造桥梁,在真实的世界里,去创造自己真正的价值。

某种程度上,是否能悦纳平凡,决定着我们能否真实地活在现实里,并且在现实里自我实现。

因此,悦纳平凡,并不容易。

如果我们不主动选择自我探索,我们对自己的深入认识并不是必然会发生。如果对自己的认识不充分,何谈接纳呢,更何况是接纳自己的平凡。

而心理咨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悦纳自己的平凡。

如果把自我成长和改变的过程比作是化妆,那么心理咨询就是化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镜子和化妆品。

对自身的认识,很难靠简单的自我观察和分析就能完成。就像我们要看到自己长什么样,需要一面镜子,而心理咨询就是一面用以观察内在自我的镜子。

当我给别人做咨询时,我是别人的镜子,我看到了人生百态。通过观察别人,我发现了自己的平凡与渺小;而当我被督导,进行个人体验时,我透过镜子看到了我自己的内在,看到了自己的好与坏,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在这样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接纳,才有可能发生。

当我们能悦纳平凡的时候,会发现不再需要通过做什么去向谁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本身就是存在的;

也不需要到达什么样的不凡,才能变得精彩,我们本身就是精彩的,世界也是向我们敞开的。

如果你也无法接纳自己,甚至无法认识自己,那么可以选择走进咨询室,去发现你的真实,去开启你的精彩。

 作者介绍 
 秦韬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应用心理学学士、硕士
▷从业13年,积累个案时长3227+小时
▷擅长咨询方向:个人成长、情绪管理、性心理
▷擅长疗法:心理动力取向、家庭治疗、人本主义取向
▷咨询风格:耐心、沉稳、温和而坚定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困扰,不妨和咨询师聊聊。为了帮助更多人走出困局,秦韬老师特地开通3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500/次的视频咨询,现价仅250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也许人生就不一样了。
↓扫码即可预约↓
为什么想成为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最大收获,是能见证不同的人生,能陪伴不同的来访,能解决不同的困惑。心理咨询师虽然不能增加我人生的长度,但却能增加我的生命的厚度。
咨询设置: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趋向于中长程咨询,这种咨询模式侧重于从个人成长经历中去寻找目前个人特点的原因,在问题的解决上会更彻底,在对自我的探索上也会更深入。

一般情况下,首次咨询进行咨访双方的相互了解,对知情同意书进行讨论,确定咨询匹配度。之后三到五次咨询用于交接来访成长经历,具体了解来访困扰。咨询频率为一周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咨询频率(根据来访者的具体状况协商确定)。

写给来访者的话: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个助人自助,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陪伴来访者加深自我认识,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的体验,或高兴、或欢喜、或悲伤、或烦忧,所有的体验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我将陪伴你一起走过这段历程。真诚希望通过心理咨询与来访者不断共同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