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七十六篇:大宋河山之永乐喋血(三)横山方略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七十六篇:
大宋河山
第十七章 永乐喋血

横山方略
李宪受命,传檄延州沈括种谔,命其相机行事。
自灵州败退,军威不振,沈括日不甘味,夜不能寐,苦思冥想,也未想出计策来。此时,王中正权屯延州养病,稍愈拜会沈括道:“卑职实非将才,此番兵败失期,朝廷不加诛戮亦是天恩,万不敢再当大任。”乃将一应兵符、印信、簿籍、钱粮尽付沈括,自己拜表请解军务。沈括请王中正安心候旨,自带一军驰赴米脂,与种谔会议用兵方略。
种谔胸有成竹,取出一幅《横山地势图》来,峰谷、道路、川流、物产、寨堡、族帐、屯驻军马,一一标出,谓沈括道:“当年末将与韩丞相谋取横山,绘制此图,如果成功,西夏平服久矣。”
横山,为西夏聚兵就粮之地。照种谔方略,暂且放弃攻取灵州,转取横山,修筑横山北垠之乌延城,以为驻军之地。然后,居高临下,覆没兴(州)灵(州)。沈括疑问道:“如此奇谋,当年何以败?” “势之不同,形亦有异。”种谔追思往昔憾然道,“当时韩丞相亲冒矢石,一鼓而下罗兀城锐不可当,正欲夺取横山,粮运不继,三军乏食,河东路吕公弼、永兴军司马光不听征调,夏人乘隙发重兵,是以败绩。今胜者 之战,若决洪水于千仞之堤,从银州(石州、夏州、宥州、韦州、西城)至兰州,尽为我有,李都知出兰会,董毡扰凉州,我独取横山,绝无不胜之理。”
沈括豁然赞叹道:“取横山之策,令人折服。括忧思多日,一筹莫展, 子正是如何想得来。”
种谔道:“谔承父志,兄弟子侄悉在军前效命,深受边患之害而熟知边情,此方略如能被朝廷采纳,以战止战,则死而无憾也。”
沈括深为种氏一门忠勇所动,即时草拟奏疏,请种谔会衔拜发。神宗皇帝接到表章,以“横山方略”,访于辅臣。冯京道:“此败军之策也,熙宁三年韩绛丧师相去未远,岂能复蹈旧辙。” 王珪无计,但请召沈括、种谔入对,面白其事。神宗委决不下,召韩维入延和殿咨议。韩维道:“两军对阵,将帅岂能暂离,臣请赴米脂,察访边事,即与沈括、种谔议定之。” 韩维年过花甲,鬓发皆白,神宗以为不胜其劳。本应以枢密大臣为使,而吕公著已罢,孙固不知兵;冯京正使位高不宜差遣;王安礼、蒲宗孟等翰林学士更不相宜;韩忠彦、曾孝宽一班新秀也不甚妥;李师中、薛向等老成边臣仍不中意。平时文德殿上朝下朝,衣冠济济,文武齐备,如今巡边,竞 无一人可使?!神宗回至后宫,闷闷不乐。
向后怕他又发心疾,宽解道:“沈括谋略过人,种谔熟知边事,就命二人便宜行事,陛下何必劳心?”
“二人欲取横山,倘夏人来攻银夏宥州奈何?必将得而复失也。”神宗意欲守住银夏宥三州,进图灵州,故而苦思冥想,要选一妥当之人。
“有了,”神宗忽然开颜道,“人言徐禧知兵,熟读'七书’,演孙武阵法,又参与王韶运筹边事,就命徐禧为使,李舜举副之,赴米脂若 何?”——有宋一代尚文,士大夫多不习兵,惟以诗词竞胜,是以神宗集《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六韬》、《李卫公问对》汇为《武经七书》颁行之,作为将帅必读。
向后婉言道:“陛下择人,焉有不妥?臣妾虑陛下过于劳苦,凡军国事,应百司会议,二府筹划,陛下高居深视,赏罚必信,谁敢为非?”
神宗叹道:“朕岂甘劳神苦形耶?惟欲广任贤良,所以改官制也。自西师之举,无暇顾及,待有寸进,即颁行新官制也。”
翌日,徐禧和李舜举将奉旨西行,神宗嘱曰:“西师举措,进取方略, 朕待二卿一言。”
徐禧方拜中丞,又负重命,受此殊恩,欲有所报,慨然道:“臣有一言,恐不当讲。”
神宗道:“但讲无妨。” 徐禧血气方刚,语调激切道:“灵州本举手可得也,失在将帅怯战耳。
使王(韶)大人用兵,战如风发,攻如河决,西夏平服多日矣。” 神宗壮其言。徐禧复又说道:“陕西五路二十四州军,二百余寨堡,东迄麟府,西尽秦陇,地长两千余里,分兵御敌,岂可持久为战耶?故我军利在速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决,此为上策也。”
徐禧夸夸其谈,李舜举颇不以为然,暗想道,兵革凶事,玩耍不得,既同行,当同心,乃从容言道:“臣随郭(逵)帅征交趾,大小数十战,别无所获,惟知不可轻敌。敌无强弱,轻敌者必败。西夏诡诈善战,又强交趾百倍也。”
神宗颔首道:“李押班之言是也,图人百年之国岂是易事?二卿此番奉旨,力戒将帅争功妄进。” 徐李二人过中书和枢密院,领关防文书,谒见丞相王珪、枢密使冯京。王珪讨好道:“押班与中丞此番西行,多有劳苦。” 徐李二人道:“不敢当。” 王珪复又趋前,向舜举拱手道:“朝廷知人善任,前番命李都知督师,旗开得胜;今又以边事属押班,陛下无西顾之忧矣。” 王珪以首相之尊,对宦官饰颜媚态,冯京在旁讪笑。李舜举错会其意,正色道:“四边不宁,君父不安,卿大夫之辱也。公等持文武二柄,以边事属内臣,反言知人善任,不亦谬乎?内臣只宜供禁庭洒扫,岂可当将帅之任?”
冯京顿时羞惭满面,而王珪仅干笑两声,并不介意。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