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特征以及辨别方法
我国的翡翠市场自清朝以来,曾经萎靡不振,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带来的经济繁荣局面,市场才逐渐兴旺发达。所谓“荒年谷,丰年玉”,在历年的拍卖大会中,翡翠都创下了惊人的拍卖成绩,一次次刷新拍卖的记录。
翡翠是清代末期才广为流行的一种宝石。翡翠在中国大规模使用始于清乾隆年间。 明末清初,翡翠开采成为专门的行业,并在缅甸八莫建有税局,除特好的贡献给国王,大部分卖给了我国云南和广东商人,这些商人将翡翠不断运往广东、北京,至清朝康熙年间,成批翡翠运至北京。因为北京是清王朝的首都,是皇 家贵 族、达官富商聚集的地方。加之那时候社会崇尚奢 侈,讲究排场,帽顶的翎管、胸前的朝珠、手上的扳指都愿买好翠的,以便在众目之下不低于别人。 另外朝廷送礼、贿赂风行,为避人耳目,翡翠是最适宜的礼品,这样也促进了翡翠业的兴旺,与此同时,缅甸国王从清康熙元年(1662)恢复向朝廷进贡,缅甸国王不断将翡翠进贡。据《光绪?云南通志》记载缅甸国王就曾进贡二十余次,贡品有大象、檀香、红宝石、蓝宝石、玉石等。清朝末年,翡翠的开采及利用达到鼎盛时期,清东陵慈清太后随葬宝物中众多翡翠制品也充分说明这一点。今日所见翡翠古旧器物,就多为此期产物。
翡翠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主要还是明末清初的时候传进来的。它之所以这么受人喜欢,进入人们的视野,主要还是因为慈禧。在清代时慈禧有非常喜爱的两个翡翠制品,一个是翡翠西瓜,一个是翡翠白菜,这个时期就把翡翠推到了顶峰。现在民间依然还是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翡翠,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古代人和现代人对翡翠的标准,好色是一样的,但是不一定拿“透明”的标准来衡量,所以你看看他们的翡翠,都是糯的比较多。包括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颗白菜,等等。
大约到了明朝末年,人们在偶然之间发现了翡翠这种新品种的玉石,但并没有立即引起重视。民间用它做玉锁,套在小孩子的脖子上,保佑长命百岁。老爷们用它做烟袋锅子上的烟嘴、帽子上的帽正、鼻烟壶、带钩。太太小姐们用它做手镯、耳坠、发簪,扇子上的吊坠等等。老爷太太们的物件一般都是选用最上等的水汪汪鹦哥绿的顶 级料子来做,也完全没有什么无绺不遮花这类的穷讲究,即使做给小孩子的也少有用灰暗绺裂次等料的。翡翠以它那绿哥盈盈的浓浓的美感打动了几乎所有看见它的人。达官贵 族的圈子里也开始风靡翡翠了。那翎管、朝珠、腰牌、板指、摆件一类物件的美触动了宫廷里迟钝的神经,翡翠也开始登上了皇 家深闭的殿 堂。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即使身为从一品大员的纪晓岚也不由得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感叹享用不起昂贵奢华的好翡翠了。
清代老翡翠的雕工精巧,光工细腻,它在抛光手法上很讲究,一般细光处是看不见琢镞的痕迹的,它的细光呈现玻璃光泽。
新坑的原生矿相对来说质地一般的居多,它们没有外皮,质地较为粗糙,结晶颗粒大,水分差(指透明度差),比重也略轻。被称之为新坑种。实际上,原生矿(新坑)也有优质翡翠出现,与次生矿优质翡翠(老坑)区别不大,也称之为老坑种。由于老坑目前几乎没有产出,所以市场上新出现的老坑种很多也来自新坑。还有一种半山半水石,质地和种分也是介于新坑种和老坑种之间,成为新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