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教育: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友谊教育,培养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澳大利亚教育的一大目标。为圆满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澳大利亚学校探索、传承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法。
当祺祺刚刚进入小学预备班,回家后经常会念叨一个名字:特瑞。“特瑞今天和我一起玩球了”;“特瑞今天带我看手工制作室了”……。
特瑞是6 年级的学生,是学校派给祺祺的“伙伴(buddy)”,这是很多澳大利亚学校都在实行的“伙伴系统”。每个刚入学的小孩子,都有一个5 年级或6 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做他(她)的伙伴。其实,这个6 年级大伙伴的工作可不少,他要带着这位小伙伴熟悉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周至少两次在午间休息时间陪小伙伴玩;无论何时,只要小伙伴找自己寻求帮助,都一定要满足他。有时,老师把6 年级的整班同学带到预备班教室,每个高年级的同学陪着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或做作业;有时,两个班的老师把同学们带到校园的同一个地方,如球场或游乐场,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伙伴,再加入自己的朋友,一群人一起玩。
有了特瑞大哥哥,小祺祺很快适应了新环境,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总是能得到帮助和支持,也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这个大哥哥朋友,带给小祺祺一份特殊而快乐的经历。其实这位大哥哥,因为能照顾小同学,也很自豪。这段经历也提高了这位大哥哥的责任心、耐心和沟通能力等。
有一天,上学路上,远远看见前方的特瑞,小祺祺大叫起来:“特瑞!特瑞!”离开我,飞快地奔向他,边走边给特瑞讲自己玩的电脑游戏。我看见特瑞很耐心地听着并回应着。
研究表明,友谊能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当有朋友在学校时,孩子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会更积极。的确,正如学校信息手册介绍的那样:伙伴系统,通过经常性的支持与帮助,建立高年级同学和低年级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友谊,让新入学的低年级同学对学校的感受更加良好,让他们更加喜欢学校,也让他们的行为更为乐观和积极。同时,伙伴系统增强了班级之间的合作,也促进了全校学生的集体感和社区意识。
圣诞节时,小祺祺收到了特瑞的圣诞卡,卡上说:“谢谢你带给我的快乐!”好多同学都能记住自己小时候那个带领并帮助自己的大伙伴;也能记住自己五六年级时,曾经帮助过的那个刚入学的胆怯、害羞、可爱的小伙伴。
学校周一的晨会后,一些来自全校各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或4名同学,年龄从5岁到13岁不等、个子参差不齐的孩子们都会汇聚在一起,开展一项项特殊的活动——讨论问题、做项目、做游戏……。
把这些年龄差别很大,思考力和语言力都很不一样的孩子们放在一起,让他们紧密合作、共同做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同学们在一起相处,感受到人与人的不同、人的成长阶段的不同。既快乐,又能相互帮助。慢慢地,通过活动,孩子们学会了理解、耐心、观察、学习,建立了更多的友谊。广泛连接活动,是建立更为广泛、深入的友谊的一种方式。
在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很多时候老师会把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同学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一起运动,一起做科学实验或一起动手做研究项目等。
有时学校将不同学习能力的人分到不同小组,以便按照不同的进度和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创造机会,让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玩耍、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与同学及其他人保持良性及积极关系的能力。
澳大利亚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强调在小组活动中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各种情况下自信地说话;恰当地说话;在不同情境、群体里恰当地说话。也强调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要为小组做贡献;在意见不统一时,如何达成共识;个人如何做决定,在小组里又如何做决定;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小组和自己的表现等等。对这些能力,教学计划中还有详细的量化评估标准。
在与朋友互动中,孩子们会学到很多社会技能,如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等。他们也能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他人的情绪并做出回应等。在处理与朋友发生的矛盾时,互动活动能启动、开发孩子的思考力和谈判能力等。
澳大利亚社会对残疾儿童有各种关怀和照顾,尤其注重给予他们平等、自尊与机会。“全纳教育”主张让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使残疾儿童融入主流教育,被社会接纳,帮助残疾儿童能在未来融入主流社会。同时,为残疾儿童建立广泛的友谊也是澳大利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们探索友谊深刻而广泛的意义。
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之间建立友谊,学校是这样做的:
首先,教育者们已经分析了与残疾儿童交朋友,普通儿童将面临的挑战。这种挑战可能是: 面对残疾儿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我可能会紧张或不舒服;人们可能会取笑我;残疾儿童不能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残疾儿童可能不适应我的其他朋友;我会觉得别扭或尴尬;我比较忙;残疾儿童可能会打我或伤害我;他们可能没有我这样聪明;我的家人可能会不同意等等。老师会针对这些想法和挑战与学生们讨论,尽量对症下药,打消孩子们的顾虑。
老师也让孩子们思考并讨论和残疾儿童交朋友的重要意义,如他们需要朋友,我也会多一个朋友;他们有朋友后会更快乐;友谊很有趣;我们可能会有相同的兴趣;证明我是一个有理解力并友好的人;我喜欢帮助别人,这给了我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我可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等等。
老师们有专门的方法来促进这些友谊:安排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让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参与;引导双方学生如何与对方交往;讲解这种友谊的重要性;组织朋友圈活动,引导双方的互动和支持;鼓励家长为这种友谊创造机会等。
老师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些具体方法:让学生成为残疾儿童的伙伴;让残疾儿童成为一个小组的一员;到残疾人家庭里去玩;放学后或周末和残疾儿童一起玩;去残疾儿童家里留宿;邀请或定期邀请残疾学生来我家玩,或者留宿。
老师特别鼓励普通儿童和残疾儿童的家庭成员积极参与这个活动并给予支持,具体方法是:对这种友谊,家庭需要有积极的支持态度;邀请学生,包括残障人士来家里玩;与学校和老师一起努力来帮助这些孩子们建立友谊;组织或参加残疾儿童家长支持小组;父母为残疾儿童的课外活动提供便利的交通;父母成为年轻人组织的领导,如童子军的领导;父母和残疾成年人交朋友,为孩子们作表率;让老师和学校知道,家长很希望孩子拥有这种友谊等。
广泛和深厚的友谊,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玩伴的乐趣,还帮助孩子们的感情、良知、道德和社会能力得到成长与发展。
在一个家长讲座会中,讲座主持者先问大家:“什么因素是年轻人成功的重要原因?”启发之后,讲座主持者又说:“一个关于影响年轻人成功原因的调查发现,促使他们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家庭背景、教育等,而是‘朋友’,是从小到大是否有稳定有益的朋友群。”
在新移民妈妈俱乐部里,我也会给大家讲这个调查结果,交流如何让移民的孩子多交朋友:在学校,如果孩子的朋友少,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帮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在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中,如社区的小孩子足球俱乐部、篮球队等,孩子们可以交到新朋友;在野营和童子军活动中,孩子们能建立与同龄人的深厚友谊;在中文学校,最容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同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建立有相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庭朋友圈。如此,移民的孩子,同样能拥有很多朋友,而且还能拥有不同的、多元的朋友。
西方教育很看重友谊教育,看重在每个阶段持续培养学生们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人和人有那么多相似之处,每个人又是那么独特。深厚广泛的友谊,把人们幸福地连接在一起。研究发现,缺乏朋友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容易经历和遭受情绪和心理上的困难。“朋友”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孩子能从友谊中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