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人酋长胡介国:有私人武装,曾领兵救回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
说起非洲酋长,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可能是一个身材魁梧的黑人,头戴鸟翎、面涂油彩、身披兽皮,生活在一个原始又荒芜的世界。
但就在2001年,有一个中国人被尼日利亚授予“酋长”的荣誉。
在尼日利亚,上至高官名流,下到平民百姓,无一不认识他。
这个华人在尼耕耘几十年,目前已然成为了中国和尼日利亚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他就是胡介国,非洲的华人酋长,有用私人武装。
胡介国
遵父命,远赴非洲
胡介国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传统的教育。
1972年毕业后,他进入上海南海中学,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
胡介国本以为自己会一直从事教育行业,过平静的生活,直到1976年,他接到了远在非洲的父亲的来电,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胡介国的父亲在尼日利亚经营着一家纺织厂。
上世纪50年代,香港的经济并不景气,一批香港的企业家转而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非洲,去开发那里的市场,他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多年打拼,胡父在尼日利亚经营得风生水起,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和当地的总统、国防部、外交部等高官结交颇深。
眼看自己的身体日渐衰老,胡父需要为自己的寻找一个接班人,帮着自己打理在尼日利亚的生意,他打电话告诉胡介国:“你应该到非洲来了,接我的班”。
于是,1978年,带着学校和尼日利亚大使馆工作人员的鼓励,胡介国从深圳罗湖出境,只身前往非洲。
那时的深圳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海关也只是一间小木屋,木板歪歪斜斜、破破烂烂,非常简陋。
走出那个小木屋,胡介国回头望了一眼,一去便是三十年。
白手起家,建起商业帝国
尽管父亲已经在尼日利亚打下了很深的根基,但初到非洲的胡介国不愿意一直依附在父亲的羽翼下,继承他的纺织事业。
权衡之后,胡介国选择了远赴加拿大学习酒店管理,并在四年后毕业,投身于酒店行业。
他应聘到了尼日利亚商业中心城市拉格斯的一个著名饭店,成了那里的餐厅助理。
凭借着聪明和勤奋,胡介国像被一个被装进袋子里的锥子,很快露出头角,从众多职员中脱颖而出。
仅仅用了五年,他便当上了饭店总经理,之后,又获得了饭店的一部分股权,从小小的餐厅助理成长为一大股东。
这五年里,胡介国不仅赚到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他接触了众多社会名流、政府高层。
“饭店老板有英国人,有美籍华人,在饭店工作期间,我们接待过美国总统的父亲,英国王室的查尔斯王储,还有英国首相等许多名人。”
这样的经历为胡介国积累了许多人脉,也逐渐让他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经营理念。
“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和世界接轨了”,他回忆。
眼界开阔了,胡介国也不愿满足于现状,在他的脑海里,开一个自己的酒店的念头逐渐清晰。
当时的尼日利亚正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许多投资者为避免亏损都放弃了这块市场,就连朋友也劝说胡介国放弃这个想法。
在国家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开个高档酒店,客源不多,如果他一意孤行,有可能血本无归。
但胡介国非常坚定,“我经营的不是酒店,更是文化,让非洲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并在非洲传播中国文化。”
于是,1997年,胡介国投资800万美元,在拉各斯市开了一家最为豪华的金门酒店。
酒店虽开在非洲,却随处可见中国色彩。
装修便是其中之一,胡介国专门请人设计,将酒店打造成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
这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高达6层的酒店门口伫立着一对汉白玉石狮,外观用花岗石装饰,酒店内部,景泰蓝、唐三彩工艺品,仿古代中国文物的摆设应有尽有。
材料也全都来自中国,做工精细,价格不菲。
这些心思让金门大酒店充满了别具一格,甚至一度成为了旅游者参观的景点。
既然是酒店,胡介国也没落下对食品的重视。
他请了中国厨师,利用当地临海,海鲜优质的自然优势,将中国的烹饪手法和当地的新鲜食材相结合,做成当地人从未品尝过的东方美味。
这种特殊的口味吸引了很多食客,连总统和部长们也经常光顾,胡介国逐渐与他们成了朋友。
就这样,金门酒店成为了当地政商人员宴请宾客的首选之地,同时,胡介国还经常在这里举办中华文化展览,帮助中国的产品走向非洲。
胡介国的生意越做越大,目前,金门大酒店已经成为尼日利亚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和旅游中心,胡介国的商业版图也扩大到建筑、机械、国际贸易等其他领域,形成了一个以金门酒店为贺信的综合性股份集团。
援建学校,受封酋长
许是因为之前曾从事教育行业,胡介国敏锐地注意到,当地的教育非常落后。
上世纪90年代末,胡介国到尼日利亚一所条件较好的学校参观,所见所闻令他感概不已,至今难以忘怀。
校舍是用几块木头拼起来的,呈现一个蒙古包一般的圆形,墙壁用砖头和铁皮包成,门窗低矮,正常人需要弓着身体才能进去,地板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
校内没有椅子,没有桌子,孩子们自带小木凳,把书本搁在腿上看书写字。
尼日利亚常年炎热,温度可高达40多摄氏度,但学校里没有风扇,学生只能忍受着酷热,一边流汗一边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目睹这些状况,胡介国心里非常难受,下定决心要在当地建设几所设施完备的学校,让孩子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接受更好的教育。
几年后,四所崭新的学校出现在拉各斯市,每所学校均可容纳3000多人。
红砖、白墙、草地、高楼,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让它们一跃成为尼日利亚历史上最豪华的学校。
但豪华都是用金钱填充起来的,建造这四所学校的花费一共是两亿元人民币。
当时的政府资金紧张,拿不出这笔钱,胡介国就以公司名义向银行融资两亿多人民币,垫付了下来。
直到现在,当地政府仍没有还清这些钱,但胡介国并不介意,“我们想把中国和非洲下一代友谊的种子留在这里,通过这种方式使中非友谊永远存续下去”。
在胡介国于非洲生活、工作的这几十年,他一直保持这这种真诚与爽直,和当地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尼日利亚政治局势不稳定,时有政变发生,很多在尼经商的人都选择了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另寻他路。
胡介国也曾多次面临这样的选择,但每一次他给出的答案都一样,那就是留下来,和这里的黑人兄弟一起。
“我在当地有很好的合作伙伴,他们把我当儿子一样对待,我们合作了30年了,非常愉快”,这是胡介国留在尼日利亚的一大原因,他与当地人的感情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胡介国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到2001年,通过当地人的举荐,胡介国被正式任命为部落酋长。
同胞遇险,领兵救人
大多数人对酋长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久远而蛮荒的年代,作为一个部落的首领,酋长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和子民,拥有各项特权,头戴鸟翎,手握权杖。
事实早已不是如此,在现在的非洲,酋长一职更多代表一种理念,一种礼仪和一种荣誉。
但鉴于胡介国对当地的贡献,有关部门还是给了他一些特权。
他被特别批准可以拥有一支近百人的武装警卫队,人员由他自己到警察局挑选,全权指挥,工资则由政府发放。
除此之外,他还有外交豁免权,当地警察也没有资格动他。
拿到这些特权的胡介国表现得非常淡然,“实际上我没有什么特权,也不领薪水,可能最大的特权就是大家很尊重我,我可以随时见州长,见总统。”
在胡介国看来,担任了酋长这个职位,他就有更多的责任,他要继续为中尼建交的事业努力,成为两国的一个桥梁。
他可能不会想到,意外来临时,他的这个武装警卫队还能派上大用场,挽救同胞于危难之中。
在2001年的一个晚上,胡介国和中国领事馆的人共进晚餐,刚回到家中,就接到电话,得知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的几名工作人员被劫持,命悬一线。
因为劫匪持有枪支,极度凶悍,在路上已经打死几位拦截的警察,剩下的人都不敢靠近。
得知消息后,胡介国来不及休息,立刻带着自己的警卫队赶到现场,驾着冲锋车跑在最前面。
劫匪不肯屈服,一路上不停朝身后开枪。
面对枪林弹雨,胡介国和警卫心里都有点发虚,但为了同胞的安全,他还是咬牙坚持,一路紧追,直到边境。
此时劫匪才意识到这帮中国人不好惹,放了这三位外交官,落荒而逃。
胡介国顺利救下同胞,带着他们平安回到大使馆,使馆人员纷纷列队欢迎。
有人见到他后,摸了摸他,开玩笑地问他有没有中弹,胡介国这才一阵后怕,从那以后,他为自己配置了两件防弹衣。
不是胡介国之前不怕死,只是事发突然,心系同胞安全,他来不及想太多。
在他看来,“中国人的事,就是我的事”。
他经常帮助一些初到尼日利亚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以酋长身份和当地政府谈判,以争取更多的权益,因为要处理这些事务,胡介国甚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生意。
他不辞辛劳,在华人与当地人做生意产生纠纷时帮忙协调。
有华人生意失败无力偿还债务,被债主找上,拿着枪威胁,是胡介国提着现金去解救。
时间久了,胡介国这个热心亲和的酋长在当地华人的圈子里愈发出名,每次遇到困难,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胡介国。
搭建桥梁,助力中尼建交
劫持绑架这种事毕竟少见,当上酋长后,胡介国的日常工作更多是参加各种会议,帮助当地政府处理华人相关事务。
尼日利亚急于寻求发展,希望走中国的发展道路,重视中小企业,同时也想要引进一些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于中国企业家而言,尼日利亚的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非常值得投资和挖掘。
胡介国便是尼日利亚和中国交往和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除了酋长,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即中非商会副会长。
这是个由中国商务部等三个部门牵头成立的商会,旨在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走入非洲。
胡介国曾出面帮助谈成一个中国在非洲承建的最大项目,让中国土木工程集团能够在尼承建铁路改造和维修,合同金额达5.6亿美元。
中石油到尼日利亚考察时,胡介国提前安排日程,热情接待,还亲自联系引荐尼日利亚的石油部长,促进双方交流。
他还曾和中国江苏、山东多个省份合作,帮助他们在尼日利亚举办展销会,与江苏省的合作甚至长达十年。
为了更好促进两国贸易交流,2004年,尼日利亚总统任命胡介国为总统顾问,负责中小企业发展事宜。
十几年来,胡介国致力于这项事业,经他牵线搭桥落户尼日利亚的企业已有上百家,两国贸易额从1995年的2亿美元爬升到了2015年的149亿美元,两国人民的关系也愈发亲近。
身在非洲,心系华人
胡介国2001年成为酋长,至今已有20年,酋长的“热度”散去,他消失在人们眼中多年。
直到2014年,胡介国才随着非洲埃博拉病毒的爆发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当时中国派了一支医疗队前往非洲支援,但病毒肆虐,情况复杂,医疗人员们的安置问题非常棘手。
这时胡介国站了出来,帮助解决了中国医疗队成员的人身安全和后勤保障问题,可以说,中国医疗队能顺利完成任务,离不开胡介国的帮助。
2020年,新冠病毒又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尼日利亚疫情形势紧张,在尼华人的安全成了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的牵挂。
虽然尼日利亚并没有强制要求华人隔离,但中国企业处于安全考虑,依然自觉地要求员工进行自我隔离,这样一来,隔离场所就是一大问题,这么多人,哪有相应的隔离空间?
这一次,胡介国又一次伸出援手,主动与使馆商议,将自己公司旗下的酒店用作“隔离酒店”,为中国同胞提供良好的隔离条件。
此外,来自其他国家的入境人员也可以入住,“这也是体现大国担当精神”,胡介国笑着解释。
在关注同胞身体健康,提供住宿的同时,胡介国也担心他们整天闷在房间里会烦闷无聊。
为此他特地让人在每个房间门口放了一个椅子,这样住户觉得闷的时候,就可以出门坐到椅子上,虽比不上没有疫情的时候,但好歹能透透气,醒醒神。
他还保证房间内网络和电视的畅通,每天提供报纸,种种举措,皆是温暖。
从上海的一个普通老师到非洲的酋长,胡介国在社会地位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在心灵上,他始终是一个热心、亲和、胸怀天下的人。
华人酋长这个荣誉,便是胡介国几十年奉献的最好注解。
曾有一位中国驻尼大使发出这样的感慨,“胡介国就像熊猫一样稀缺,要善加保护”,这样一个心系祖国、致力建交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