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常见病药食治』四、外科疾病

  53.疔疮

  疔疮又称疔毒,是一种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疮疡。此症随处可发生,但多发于颜面、手足等处。

  疔的范围很广,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以及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等。对疔疮如果处理不当,发于颜面的易于走黄,而致生命危险;发于手足的,则可以损筋伤骨,影响功能。

  疔疮的名称很多,发病原因亦殊。根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的不同特点,可将其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等五种。

  疔疮的临床特征除局部症状,如红、肿、热、痛外,可伴有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等。其治疗有内治、外治之别。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外治可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初期可用适宜的药物外敷,中期脓出不畅者可切开引流,后期脓尽新生,宜生肌收口,可用适宜的药物外敷等。

  本病是外科中的常见多发病,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如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忌食或少食辛辣、鱼腥等物。若一但发病,应及时治疗,切记不要随意挤压,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毒热郁滞、火毒炽盛、毒入血分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背天葵15,g,紫花地丁15,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适用于毒热郁滞引起的疔疮。症见红丝较细,其远端破溃或红肿热痛,无全身症状。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2剂。

  方二……………………………………………

  药物组成:黄连12,g,黄芩12,g,黄柏12,g,栀子12,g,石膏25,g,连翘15,g,竹叶12,g。

  功能主治:具有清火解毒的功能。适用于火毒炽盛引起的疔疮。症见红丝较粗,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力,苔黄,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2剂。

  方三……………………………………………

  药物组成:犀角3,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黄连12,g,黄芩12,g,黄柏12,g,栀子12,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背天葵15,g,紫花地丁15,g。

  功能主治:具有凉血、清热、解毒的功能。适用于毒入血分引起的疔疮。症见疔疮发病后七至十天,红丝渐向躯干蔓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胸闷烦躁,恶心,呕吐,舌硬口干,便秘或腹泻,舌质绛,苔黄糙,脉洪数或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2剂。

  单验方及食疗

  1.金银花25,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疔,疖肿痛。

  2.鲜蒲公英120,g~15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捣烂,取汁内服。用于治疗红丝疔。

  3.鲜芭蕉树根250,g。捣烂,绞取鲜汁内服,并用药渣外敷患处。用于治疗疔毒走黄。

  4.苦参60,g,防风30,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6,g丸,1日2次服,用温开水送服,1次1丸。用于治疗发际疔疮久治不愈。

  5.鲜野菊花120,g。捣烂,取汁内服,1日3剂。用于治疗疔疮肿毒。

  6.当归18,g,蒲公英30,g,玄参15,g,金银花15,g,白芍15,g。先将上药加水600mL,煎取300mL药液内服,再加水500mL,煎取200mL,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1日1~2剂。用于治疗疔疖肿痛。

  7.鲜马齿苋60,g,白矾2,g。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疗疔毒。

  8.鲜仙人掌60,g。去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疗疔,疖。

  9.重楼500,g,全蝎15,g,冰片

  10.鲜半夏10,g,雄黄10,g,猪胆汁30mL。先将雄黄研末、半夏捣烂,再同猪胆汁共调均匀,外敷患处,1日1次。用于治疗蛇头疔及其他疔疮,红肿热痛。

  11.紫金牛30,g,鸡蛋3个。将鸡蛋两头各凿一个小洞,然后同紫牛一起用水煎至蛋熟,吃蛋喝汤,1日1剂。用于治疗人中疔或颜面部化脓性感染。[紫金牛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japonica(Hornst.)Bl.的茎叶。]

  12.金银花15,g,绿豆15,g,生薏苡仁15,g。水煎,代茶饮,1日数次。用于治疗疔、疖成脓破溃后久不收口。

  13.金银花6,g,蒲公英6,g,紫花地丁6,g,紫背天葵6,g,野菊花6,g。水煎,代茶饮,1日1~3剂。用于治疗疔疮。

  

  54.痈

  痈是指颈后发际、肩背、臀部等处红肿热痛,形成蜂窝状脓头满布的疮疡而言,是一种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即多个相邻的毛囊、皮脂腺急性化脓性感染。痈的含义在中医文献中系气血为毒邪壅塞而不通的意思。本节所述只限于外痈。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脑疽”“对口”“偏口”“搭背”“发背”等,均属本病范畴。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易患此病。中医学认为,外感六淫及过食肥甘厚味,内郁湿热火毒,或外来伤害,感受毒气等,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为痈。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上又将其分为颈痈、腋痈、脐痈、胯腹痈,以及委中毒等。

  痈的临床特点为: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不损伤筋骨,不会造成陷证。内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消肿,疏通气血;外治可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定,必要时可切开排脓。

  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湿热交蒸、阴虚火毒、气虚血亏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白芷10,g,浙贝母12,g,防风10,g,赤芍12,g,当归尾10,g,皂角刺12,g,炙穿山甲10,g,天花粉12,g,乳香9,g,没药9,g,金银花15,g,陈皮15,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消肿的功能。适用于湿热交蒸引起的痈。症见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溃后状如蜂窝,脓黄稠,腐肉易脱,全身有恶寒发热,头痛,纳食不香,成脓期则有高热,口干渴,大便秘结诸症,小便黄,苔黄腻,脉洪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2剂。

  方二……………………………………………

  药物组成:竹叶12,g,黄芪15,g,人参6,g,石膏25,g,半夏9,g,麦冬12,g,白芍12,g,川芎12,g,当归12,g,黄芩12,g,生地15,g,甘草9,g,生姜6,g,灯心6,g。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生津,清热托毒的功能。适用于阴虚火毒引起的痈。症见局部疮色紫暗,过后不脓,溃后腐肉难脱,脓水稀少或带血水,疼痛剧烈,全身伴有壮热,唇燥口干,大便秘,小便赤,舌质红,脉细数。

  方三……………………………………………

  药物组成:人参9,g,黄芪15,g,川芎12,g,白芍12,g,当归12,g,白术12,g,茯苓12,g,金银花15,g,白芷12,g,皂角刺12,g,桔梗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扶正托毒的功能。适用于气虚血亏引起的痈。症见疮形平塌散漫,化脓迟,且腐肉难脱,脓液清稀,全身发热热势不高,或见潮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少,脉细数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当归15,g,生黄芪20,g,金银花20,g,生甘草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一切痈疽初起。

  2.蒲公英60,g,金银花60,g,生甘草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颈痈,背痈,脐痈。

  3.野菊花12,g,蒲公英12,g,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2,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痈疽初起。

  4.野菊花30,g,连翘15,g,金银花15,g,皂角刺9,g,穿山甲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痈疽已化脓未溃者。

  5.螃蟹炭、乌蛇炭、鹿角霜各等量。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次9,g,1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痈疽。

  6.龙眼肉30,g,藤黄15,g。将上药共捣如泥,外敷患处,1日1次。用于治疗痈疽未成脓者。

  7.千里光120,g,大黄9,g,白矾6,g。将上药加水适量,煎取药液,外洗患处,亦可适量服用。用于治疗痈疽,丹毒。

  8.露蜂房50,g,大黄50,g,板蓝根15,g。将上药共捣为细末,用凉开水调成稀糊,外敷患处(取鲜品捣烂更佳)。用于治疗颈痈,背痈,脐痈。

  9.鲜商陆60,g,食盐3,g。将上药共捣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疗痈疽初起。

  10.鲜木芙蓉叶或花适量。捣烂如泥状,外敷患处。用于治疗痈疽。

  11.地骨皮50,g,丝瓜络50,g,蒲公英50,g,鸡蛋3个。将上药同鸡蛋共煮,食蛋喝汤,1日1~2次。用于治疗痈疽肿毒。

  12.豨莶草10,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金银花1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痈疽肿毒。

  13.连翘6,g,皂角刺3,g,蒲公英6,g,玄参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痈毒。

  14.野菊花10,g,半枝莲1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痈毒。

  15.金银花6,g,野菊花3,g,蒲公英6,g,紫花地丁3,g,紫背天葵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痈疽肿毒。

  16.玄参6,g,金银花6,g,当归6,g,甘草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痈疽肿毒。

  

  55.流注

  流注,又称痰核流注。流者行也,注者住也,即毒邪流窜到哪里,就停留在哪里发病的意思,本病系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

  本病除头面、前后二阴、腕、踝等远侧端比较少见外,其余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由于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又分许多名称,如发于夏秋之间的名暑湿流注,不在夏秋季节发病者名湿痰流注,产后瘀露停滞或跌打损伤而致的名瘀血流注,因毒邪流窜而引起的名余毒流注,发于髂窝部的名髂窝流注。

  本病系因正气不充,邪气壅滞,致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导致成疾。流注初起时,在四肢近端或躯干部有一处或数处肌肉疼痛、漫肿、皮色不变、微热,约2~3天后,肿胀焮热,疼痛明显,可触及肿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继则肿块增大,疼痛加剧,约2周左右肿块中央成脓。溃后流出黄稠或白黏脓水,肿疼渐消,身热减退,食欲增加,脓尽疮口愈合。

  对本病的治疗,初起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若已成脓,宜切开引流,脓尽后外用生肌敛疮的药物。

  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脾虚痰湿、风痰郁结、湿热郁结引起流注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海带15,g,青皮12,g,陈皮12,g,浙贝母15,g,昆布15,g,茯苓12,g,大黄15,g,连翘12,g,黄芩12,g,栀子12,g,半下曲12,g,玄参15,g,牡蛎18,g,天花粉12,g,桔梗12,g,瓜蒌仁12,g,僵蚕12,g。

  功能主治:具有燥湿化痰,软坚消结的功能。适用于脾虚痰湿引起的流注。症见皮下结核,不红不肿,很少疼痛或有胀感,触之先软且活动,多生于颈项;或生于手臂、肩背者,可有微痛,但胀不红,或生于腋下者,结核坚硬如石,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粉,炼蜜为9,g丸,1日2~3次,每次服1丸。

  方二……………………………………………

  药物组成:白附子9,g,木通12,g,天南星9,g,半夏9,g,赤芍12,g,连翘15,g,天麻12,g,僵蚕12,g,天冬12,g,桔梗12,g,金银花15,g,苍耳子12,g,白芷12,g,防风12,g,羌活12,g,皂角刺12,g,全蝎6,g,陈皮12,g,生姜6,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祛风化痰,消结软坚的功能。适用于风痰郁结引起的流注。症见皮下结核,不红不肿,很少疼痛或有胀感,触之先软且活动,多生于颈项;或生于手臂、肩背者,可有微痛,但胀不红,或生于腋下者,结核坚硬如石,尚可见头痛、眩晕、目闭不欲开、懒言,身体困倦、胸闷恶心,或两颊青黄,或吐痰涎,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粉,炼蜜为9,g丸,1日2~3次,每次服1丸。

  方三……………………………………………

  药物组成:天南星9,g,半夏9,g,桃仁12,g,杏仁12,g,红花12,g,陈皮12,g,白术12,g,白芥子12,g,枳实12,g,苍术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燥湿化痰,消结软坚的功能。适用于湿热郁结引起的流注。症见皮下结核,不红不肿,很少疼痛或有胀感,触之先软且活动,多生于颈项;或生于手臂、肩背者,可有微痛,但胀不红,或生于腋下者,结核坚硬如石,无明显全身症状,尚或有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粉,炼蜜为9,g丸,1日2~3次,每次服1丸。

  单验方及食疗

  1.金银花60,g,蒲公英6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连服5剂为一个疗程。用于治疗流注初起,红肿疼痛。

  2.生乳香9,g,生没药9,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生黄芪10,g,生甘草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流注。

  3.金银花30,g,连翘30,g,天花粉10,g,野菊花10,g,天葵子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流注。

  4.生黄芪20,g,皂角刺9,g,赤芍20,g,当归10,g,红花10,g,生地10,g,生甘草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流注。

  5.生何首乌60,g,茄子蒂30,g,赤芍20,g,升麻3,g,柴胡3,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流注,痈疽。

  6.当归尾20,g,红花20,g,白芷20,g,乳香20,g,没药20,g,甘遂20,g,山慈菇20,g,大黄20,g,麻油50mL。先将前8味药共研为细末,再用麻油调匀,外敷患处。用于治疗流注初起。

  7.金银花6,g,防风6,g,栀子6,g,炉甘石10,g,煅龙骨10,g,滑石20,g,熟石膏40,g,冰片3,g。先将上药焙干,共研为细末,外撒疮面。用于治疗流注已溃,脓水不尽,疮口不收。

  8.鲜海金沙叶、鲜三月泡根皮各等量。将二味药捣烂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疗流注。(三月泡为蔷薇科植物茅莓(RubusparvifoliusL.的根皮。)

  9.鲜臭牡丹皮、鲜百合、鲜木香叶、鲜野菊花叶各20,g。将上药共捣烂,外敷患处。

  10.鲜腹水草30,g,鲜夏枯草30,g,鲜天葵叶30,g,鲜垂盆草30,g,浙贝母(研末)10,g,桔梗(研末)10,g。将上药共捣烂,外敷患处。用于治疗流注脓已形成。[腹水草为玄参科植物腹水草Veronicastrumvillosulum(Miq.)Yamazaki的全草。]

  11.油茶树根50,g,野南瓜树根50,g,白茅根50,g,朱砂莲100,g,鸡蛋3~5个。先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煎半小时以上,食蛋喝汤,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用于治疗各种流注,红肿热痛者。

  12.野菊花10,g,半枝莲1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流注初起。

  13.金银花6,g,野菊花3,g,蒲公英6,g,紫花地丁3,g,紫背天葵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流注初起。

  

  56.无名肿毒

  无名肿毒,是指体表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的肿毒。《诸病源候论》中称:“非痈、非疽、非疮、非癣,状如恶疮,或瘥或剧,即无名肿毒。”

  中医学将无名肿毒大致分为两种证型:一是风寒外侵无名肿毒,系因风寒外邪袭表,经脉凝滞而成。症见局部漫肿坚硬,无根无头,不红不热,时时隐痛,溃后脓水清稀,疮口难敛,并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时初起宜解表发汗,溃脓后气血两虚者宜调理气血。二是热毒壅聚无名肿毒,多因过食膏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复感六淫之邪,或外来伤害,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有脓头,溃破后脓出稠黄,脓尽则愈,并伴有身热,口渴等全身症状。治疗时宜散风清热,

  行瘀活血。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2,g,前胡12,g,枳壳12,g,茯苓12,g,荆芥12,g,防风12,g,桔梗12,g,川芎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解表发汗的功能。适用于风寒外侵引起的无名肿毒。症见局部漫肿,无根无头,触之坚硬,色白不热,时时隐痛,全身可见恶寒发热,溃破后脓水清稀,疮口不易收敛,苔白,脉紧数或迟紧。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白芷6,g,贝母6,g,防风6,g,赤芍6,g,当归尾6,g,皂角刺6,g,炙穿山甲6,g,天花粉6,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15,g,陈皮15,g,甘草6,g。

  功能主治:具有散风清热,行气活血的功能。适用于热毒壅聚引起的无名肿毒。症见局部红肿,境界分明,灼热疼痛,全身伴有身热、口渴,苔黄,脉数。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分3次温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白茅根15,g,炙穿山甲10,g,生地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2.金银花30,g,连翘25,g,赤芍20,g,浙贝母10,g,甘草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3.芦根60,g,生薏苡仁30,g,丝瓜子10,g,桃仁6,g。将上药加水适量,煎取药汁,早、晚各服1剂。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4.半架牛叶0.3,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无名肿毒。(半架牛叶为萝藦科植物古钩藤CryptolepisbuchananiRoem.etSchult.的叶,本品有毒,宜慎用。)

  5.葱白30,g,鸡蛋清10mL。将上药共捣烂,外敷患处。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6.生南星10,g,密陀僧10,g,冰片3,g,食醋适量。将前三味药共研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1日换药4~5次。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7.北细辛、粉甘草各等量,麻油适量。将前二味药共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8.仙人掌(去刺)、冰片各适量。将上药共研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9.鲜半边莲50,g,红花5,g。将上药共捣如泥,外敷患处,1日换药1次。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10.猪胆汁30,g,大黄粉10,g,黄芩粉10,g,冰片5,g。将上药共调匀,外敷患处。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11.野菊花10,g,半枝莲1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肿毒初起。

  12.金银花6,g,野菊花3,g,蒲公英6,g,紫花地丁3,g,紫背天葵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肿毒初起。

  13.连翘6,g,皂角刺3,g,蒲公英6,g,玄参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无名肿毒。

  

  57.丹毒

  丹毒为一种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迅速蔓延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又称为“丹熛”“天火”。由于本病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许多名称,如发于头面部的叫“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胯的叫“内丹”;发于小腿足部的叫腿“游风”,又名“流火”;新生儿丹毒称“赤游丹”等。本病发病部位以小腿为最多见,其次为头面部。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发生,系同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搏结而成;或系皮肤黏膜有破损,毒邪乘隙而入所致。本病初起往往伴有突然恶寒、发热、头痛、骨结酸楚、便秘、尿赤等全身症状,继则皮肤先为小片红斑,很快蔓延成鲜红色一片,稍高出皮肤,境界清楚,压之红色减退,放手又显红色。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火毒甚者易致毒邪内攻,症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预后欠佳。

  丹毒的临床表现可分多种不同的类型,但总离不开火毒,因此,内治时总的原则宜凉血、清热、解毒、化瘀;外治可用适宜的药物熏洗或湿敷等。

  丹毒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多饮开水。发于小腿的,可将患肢抬高30~40度。有皮肤黏膜破损时,应及时治疗,以免感染毒邪。有湿脚气者,必须彻底治疗,以预防流火复发。同时应注意身体锻炼,以提高抵抗力。

  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湿热化火(流火)、风热化火(抱头火丹、大头瘟)、肝胆湿热(内丹)、胎热(游火)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黄连15,g,黄芩12,g,黄柏12,g,栀子12,g,苍术15,g,牛膝15,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能。适用于湿热化火引起的丹毒。症见发热恶寒,周身疼痛,局部皮肤焮红、肿痛灼热,境界明显,常好发生于下肢,患侧胯间臖核亦可肿痛,经多次反复发作,可造成皮肤增厚、肿胀,即所谓“象皮腿”,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及时,1日1~2剂。

  方二……………………………………………

  药物组成:黄连12,g,黄芩12,g,连翘15,g,玄参15,g,板蓝根15,g,马勃12,g,牛蒡子12,g,僵蚕12,g,升麻9,g,柴胡9,g,陈皮12,g,桔梗12,g,薄荷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清火解毒的功能。适用于风热化火引起的丹毒。多发生于颜面部皮肤(开始或接近于耳,或接近于鼻),症见焮红灼热,很快蔓延至正面部或头部,皮肤光泽紧张,有时出现小水泡,眼睑、耳翼、口唇肿胀,全身伴有寒战高烧,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甚至神昏谵语,苔黄腻,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及时服,1日1~2剂。

  方三……………………………………………

  药物组成:龙胆草9,g,黄芩12,g,栀子12,g,泽泻15,g,木通12,g,车前子12,g,当归9,g,生地12,g,柴胡9,g,生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清利肝胆湿热的功能。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丹毒。一般多发生于腹部及腰部,症见局部皮肤红赤,灼痛、寒热、口苦、胁痛、小便短赤,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及时服,1日1~2剂。

  方四……………………………………………

  药物组成:犀角3,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能。适用于胎热引起的丹毒。多为胚胎期间,母体嗜食辛辣炙煿之品,或感受毒邪而遗热于胎儿所致,临床特点为多生于婴儿,发病迅速,变化快,合并症多。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蒲公英15,g,蝉蜕1,g,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5,g,黄芩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丹毒。

  2.板蓝根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并将药渣外敷患处。用于治疗丹毒。

  3.虎耳草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也可将鲜草捣烂外敷患处。用于治疗丹毒。

  4.丹皮15,g,生栀子12,g,金银花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丹毒。

  5.生甘草30,g,五倍子3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煎取浓药汁,频服,并用药汁湿敷患处。用于治疗丹毒。

  6.栀子60,g。研为细末,用凉开水调成稀糊,外敷患处。用于治疗丹毒。

  7.陈石灰30,g,桐油30mL。先将陈石灰用水溶化,取上面之清液再加桐油调匀,外敷患处。用于治疗丹毒。

  8.鲜马齿苋30,g,冰片3,g。将上药共捣烂,外敷患处。用于治疗丹毒。

  9.生石膏20,g,铁锈30,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温开水适量调匀,外敷患处,1日2~3次。用于治疗赤游丹,红肿灼痛,游走不定者。

  10.鲜满天星100,g,雄黄2,g。将上药共捣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疗丹毒。

  11.连翘6,g,皂角刺3,g,蒲公英6,g,玄参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丹毒。

  12.野菊花10,g,半枝莲1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丹毒初起。

  13.金银花6,g,野菊花3,g,蒲公英6,g,紫花地丁3,g,紫背天葵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丹毒初起。

  

  58.瘰疬

  瘰疬指发生在颈侧耳后皮里膜外,甚至连及胸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结核累累,如串珠之状,故名瘰疬。大者属瘰,小者属疬。俗称“疬子筋”“疬子颈”“老鼠疮”。即现代医学中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本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年。

  中医古典医籍中因其形状不同有“马刀疬”“马挂铃”等名称。或从形成瘰疬的病因、病理分为“痰核”“气疬”“筋疬”等。溃后常此愈彼起,则称“鼠瘘”或“鼠疮”。

  瘰疬有急性、慢性两类。前者多因外感风热而发,属于风热痰毒范畴;慢性的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痰热内生,结于颈项,或肺肾阴亏,阴虚火旺,痰火凝结,结聚成核而为病。

  中医学对瘰疬不仅用内治和外治治疗方法,而且尚有针刺、挑治、拔核等方法,临证时可根据病情选用适宜的方法。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痰凝气滞、肝肾阴虚引起瘰疬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①夏枯草15,g,青盐9,g,玄参15,g,海藻12,g,浙贝母12,g,薄荷12,g,天花粉15,g,海蛤粉12,g,白蔹12,g,连翘15,g,大黄12,g,生地18,g,桔梗12,g,枳壳12,g,当归12,g,硝石9,g,甘草9,g。②柴胡9,g,黄芩15,g,法半夏12,g,人参12,g,金银花15,g,连翘15,g,生姜6,g,大枣15,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理气化痰的功能。适用于痰凝气滞引起的瘰疬。症见初起于耳后、项侧,结核如豆,或指头大小,一枚或三五枚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可动,并不发寒热。日久则渐渐增大,窜生,相互粘连,推之不移,且觉疼痛,苔白,脉弦,用方①。若肤色焮红、灼热疼痛,身发寒热,脉来弦数,则系风热毒气内侵,用方②。

  用法用量:方①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1日2~3次,每次用温开水送服5~10,g。方②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生地18,g,沙参15,g,石斛15,g,太子参15,g,黄芪15,g,麦冬15,g,白术12,g,茯苓12,g,牡蛎21,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滋肾健脾的功能。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瘰疬。症见结核互相粘连,推之不动,破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清稀,午后发热,心烦、食少、倦怠,或伴咳嗽、盗汗、耳鸣,妇女月经量少,舌质红,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夏枯草20,g,山慈菇5,g,生何首乌2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连服3~6剂为1个疗程。用于治疗瘰疬硬肿,无红、热者。

  2.石吊兰50,g,法半夏6,g,山慈菇6,g,白及9,g,生牡蛎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瘰疬。(石吊兰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paucifloraMaxim.的全草。)

  3.黄药子15,g,海藻10,g,昆布15,g,土贝母1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20剂为1个疗程。用于治疗颈部瘰疬或瘿瘤,无红肿者。

  4.猫爪草30,g,夏枯草30,g,桔梗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

  5.金银花15,g,夏枯草15,g,蒲公英15,g。将上药加黄酒15mL,水煎服。用于治疗瘰疬。

  6.核桃仁18个,蜈蚣10条,火硝0.7,g,全蝎0.7,g,制穿山甲8,g,僵蚕8,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1日2次,1次3,g,用凉开水送服。用于治疗瘰疬。

  7.谷精草1000,g。研为细末,1日3次,1次10,g,用开水冲服。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

  8.法半夏10,g,玄参12,g,紫花地丁6,g,煅牡蛎15,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温开水、米醋各半冲服,1次6,g,1日2次。用于治疗瘰疬初起。

  9.紫草粉30,g,儿茶粉3,g,冰片3,g,花椒10粒,麻油30mL。先用麻油将花椒炸枯,去花椒,放凉,再加入余药,拌匀,外敷患处。用于治疗瘰疬。

  10.鲜香附子100,g,葱白30,g。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颈部淋巴结核。

  11.夏枯草500,g,天葵子125,g,浙贝母125,g,大枣500,g。将前三味药加水1000mL,煎至300mL,去药渣再加入大枣,煎煮至药汁耗尽,将大枣取出晾干,1天吃大枣120,g。用于治疗瘰疬未化脓者。

  12.白蔹10,g,鸭蛋1个。将上药与鸭蛋共煮,去药渣,食蛋喝汤,1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用于治疗瘰疬,无肿者。

  13.排风藤30,g,黄牛肉120,g。将排风藤加水500mL,煎至300mL,加入牛肉,文火煮熟,加入少量食盐,分2~3次服食,1周1剂。用于治疗瘰疬未化脓者。

  14.四脚蛇7条。将四脚蛇挑去舌头,洗净口腔,除去内脏,置石头上捣成肉泥,每天取肉2,g用鸡、鸭蛋各1个调匀,煎成蛋饼食下。用于治疗瘰疬溃破,多处流脓者。

  15.狼毒粉1,g,鸡蛋1个。将鸡蛋开一小口,把狼毒粉装入蛋内,用纸贴口,装入一碗内,隔水蒸熟食之,1日1次,连服20剂为一个疗程。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

  16.金毛狗脊60,g,海藻60,g,昆布60,g,全蝎10,g,蜈蚣10,g,鸡蛋12个。将前五味药共研为细末,取鸡蛋各开一小口,去黄取清,置碗内与药末调匀,再分别装入各蛋壳内,外用白面包裹,放于火中烧熟,早、晚各食1个。用于治疗瘰疬。

  17.土鳖虫9,g,鸭蛋1个。将土鳖虫研为细末,装入鸭蛋内,外用白面包裹,放火中烧熟食之,每日1个,连服1个月。用于治疗瘰疬。

  18.乌梢蛇(酒浸炒焦)10,g,鸡蛋2个。将乌梢蛇研为细面,与鸡蛋共炒熟食之。用于治疗瘰疬。

  19.全蝎粉15,g,核桃肉120,g。将上药共捣匀后分为10份,1日服食1份。用于治疗瘰疬。

  20.蜈蚣(去头足)1条,全蝎3条,鸡蛋1个。将鸡蛋打一小洞,蜈蚣、全蝎共研为末,装入鸡蛋内,再用面封好蛋洞,置炭火上烘熟,1日空腹时食1个鸡蛋,10天为1个疗程。用于治疗瘰疬(身体较壮者用)。

  

  59.臁疮

  臁疮是发于小腿下部内、外侧皮肤和肌肉之间的慢性溃疡。因其发病部位在古代所指的裤口、裙边之处,故又称“裤口疮”“裤口毒”“裙边疮”。又因本病多长年不敛,既敛又每易碰伤而复发,故又俗称“老烂脚”。即现代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本病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臁疮的发生,多因久站立或负担重物,下肢脉络瘀滞不畅,复因湿热下注,或局部皮肤破伤、虫咬、湿邪毒气感染而致。

  本病初期,一般患处多先痒后痛,或痛痒相兼,焮红漫肿,继则破烂,流水成脓,甚则腐烂或出血,疮面急速扩展,脓水臭秽,溃疡经久不愈,难以收口,每因损伤而复发。偶有极少数溃疡,缠绵多年不愈,疮口呈菜花状,可转化而成皮肤癌。

  对臁疮应以外治为主(初期可内服清热利湿,和营消肿方药),临证时可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方法。但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外用药换之不宜过勤,初期可一日一换,后期3~5日一换,动作宜轻,以免损伤新生组织;二是因患部皮肉较薄,因此,忌用强烈腐蚀药,以免损伤筋骨。

  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湿热下注、脾虚湿盛、血瘀气滞、肝肾阴虚引起臁疮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穿山甲12,g,天花粉15,g,乳香9,g,白芷12,g,赤芍12,g,贝母12,g,防风12,g,皂角刺12,g,当归12,g,陈皮12,g,金银花15,g,甘草9,g,槟榔15,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除湿的功能。适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臁疮。症见初起局部红肿,疼痛,继而溃破,浸淫瘙痒,脓水淋漓,后期疮口边缘硬而隆起,久不愈合,严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口干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潞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黄柏15,g,苍术15,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健脾化湿的功能。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臁疮。症见疮口肉色灰白,脓水淋漓而清稀,朝宽暮肿,肢体倦怠,不思饮食,头晕口干,舌质淡,苔白,脉缓。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槟榔15,g,木瓜15,g,紫苏12,g,陈皮12,g,木香12,g,当归12,g,赤芍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理气的功能。适用于血瘀气滞引起的臁疮。症见局部皮肤颜色紫暗,青筋显露,溃烂浸淫,刺痛,下肢沉重麻木,行走时更甚,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涩。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12,g,丹皮9,g,泽泻9,g,茯苓9,g。

  功能主治:具有滋阴降火的功能。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臁疮。症见局部不痛或微痛,颜色暗红,伴有低热,或午后发热,饮食不思,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1日2~3次,每次饭后服1丸。

  单验方及食疗

  1.菝葜15,g,丹参15,g,地榆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并将药渣捣烂,外敷患处。用于治疗臁疮。(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chinaL.的根茎。)

  2.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15,g,茯苓15,g,丹参15,g,玄参10,g,甘草10,g,陈皮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用于治疗臁疮。

  3.花椒、鲜白杨树叶各适量。先将花椒加水适量,煎汤洗净疮面,再将白杨树叶捣烂,外敷患处。用于治疗臁疮。

  4.樟木500,g,陈石灰500,g。将上药加水2000mL,共煎2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1日2次。用于治疗臁疮及其他疮疡久不愈合者。

  5.凤凰衣适量。取鲜鸡蛋壳1个,用镊子取出蛋膜(即凤凰衣),待疮面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将蛋膜贴于疮面上,外加纱布绷带加压包扎。

  一般14小时后可以形成痂皮。如痂下有脓性分泌物,可洗净再贴,直至痊愈。用于治疗臁疮。

  6.桑白皮100,g,猪板油100,g。将桑白皮焙干,研为细末,再同猪板油共捣成糊,外敷患处。用于治疗臁疮。

  7.五倍子、麻油各适量。将五倍子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敷患处。用于治疗臁疮。

  8.黄柏40,g,大黄30,g,绿豆粉渣适量。先将前二味药研为细末,分为3份,每份用绿豆渣适量调匀,外敷患处,并用纱布包扎,1日1次,3日为1个疗程。用于治疗臁疮。

  9.乳香9,g,没药9,g,麻油适量。先将前二味药共研为细末,再用麻油调成稀糊,外涂疮面。用于治疗臁疮。

  10.甘遂35,g,红糖50,g。先将甘遂研为细末,再与红糖共研细调匀,备用。用时先用淡盐水洗净溃疡面,再将药撒于患处,外用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用于治疗臁疮。

  11.连翘6,g,皂角刺3,g,蒲公英6,g,玄参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臁疮。

  12.野菊花10,g,半枝莲1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臁疮初起。

  13.金银花6,g,野菊花3,g,蒲公英6,g,紫花地丁3,g,紫背天葵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臁疮初起。

  

  60.脱疽

  脱疽又称脱痈,或脱骨疽,是指四肢末端坏死,严重时指(趾)节脱落的疾病。

  中医文献中的“脱疽”包括作现代医学中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性坏疽、糖尿病性坏疽等疾病。但近30余年来,临床上中医所指的脱疽大多指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脱疽的病因主要是指因脾气不健,肝肾不足,寒湿乘袭,凝滞脉络,经络发生痹塞,气血运行受到扰乱而致。

  本病大多发于男性,女性少见。发病部位多在四肢末端,且以下肢为多见。初起时趾(指)怕冷、麻木、步履不便,继则疼痛剧烈,日久趾(指)溃破腐烂,流紫黑血水,最后可使趾(指)部骨节脱落。

  根据脱疽的不同临床表现和发病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分为寒湿型、血瘀型、热毒型、气血两虚型,以及肾虚型等多种证型,治疗时可分别予以温阳通脉、祛寒化湿、活血祛瘀、清热解毒、调补气血,以及去腐生肌等方法。

  除药物治疗外,患者一般应戒烟,适当休息,注意下肢保暖,防止足部损伤。

  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损伤瘀血、寒湿下注、湿毒下注、火毒蕴结、外感邪毒、肝肾阴虚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鲜葱适量。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能。适用于损伤瘀血引起的脱疽。症见起病突然,有明显的外伤史,根据其外伤的程度,瘀血紫黑及疼痛肿胀的情况也有轻重不同。无明显全身症状可辨,舌、脉正常。

  用法用量:可将葱炒熟捣烂熨敷患处或刺放其瘀血,则疼痛、肿胀可消。

  方二……………………………………………

  药物组成:熟地15,g,白芥子12,g,鹿角胶12,g,炮姜炭9,g,麻黄12,g,肉桂9,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温经去湿的功能。适用于寒湿下注引起的脱疽。初起,轻者症见足趾暗红,肿胀,发凉,疼痛,跛行;重者症见肤色紫黑,疼痛剧烈,手足冰冷,趺阳脉沉伏,肌肤溃烂,但不留水,气味秽臭,痛如刀割,常抱足抵胸而坐,昼夜难眠,舌淡红,脉沉微。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金银花200,g,玄参15,g,当归15,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清利湿热的功能。适用于湿毒下注引起的脱疽。症见足趾肿痛,发黑,湿烂渗水,清稀秽臭,剧痛难忍,病损处与正常肌肤之间无明显界限可分,重者可向上迅速蔓延,舌质红,苔黄,脉沉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四……………………………………………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5,g,连翘15,g,当归12,g,赤芍12,g,红花12,g,怀牛膝12,g,苦楝子15,g,赤小豆15,g,玄参15,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解毒、通络的功能。适用于火毒蕴结引起的脱疽。症见足趾紫暗或色黑,皮肤破溃,疮时流血水、腐肉不鲜,痛如火灼,夜间痛甚,彻夜难眠,常抱膝而坐;严重者腐烂漫延,可五趾相传,甚至上攻脚面,渐见肢节坏死、自行脱落、久久不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外用生肌玉红膏。

  随证加减:若疮口紫黑,出水无脓者,宜补益气血,托毒消肿,用潞党参15,g,川芎12,g,白芍12,g,黄芪15,g,当归12,g,白术12,g,茯苓12,g,金银花15,g,白芷12,g,皂角刺15,g,桔梗12,g,生地15,g,怀牛膝15,g,甘草9,g。若久溃不敛,气血两虚者,宜调补气血,用人参12,g,黄芪15,g,茯苓12,g,白术12,g,当归15,g,熟地18,g,白芍12,g,肉桂9,g,五味子12,g,远志9,g,陈皮12,g,

  方五……………………………………………

  药物组成:金银花21,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5,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适用于外感毒邪引起的脱疽。症多见足大趾内侧,甲向内嵌,甲房肿胀溃烂,胬肉高突,疼痛流水,继则化脓腐溃,或脓水浸入趾甲之下。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外用平胬丹。

  方六……………………………………………

  药物组成:熟地15,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2,g,怀牛膝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

  功能主治:具有养阴补肾的功能。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脱疽。症见足趾紫黑干枯,剧痛难忍,病损处与正常肌肤之间界限分明,舌质红,苔少,脉细。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细末

  单验方及食疗

  1.毛冬青根15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毛冬青根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pubescensHook.etArn.的根。)

  2.丝棉木根皮20,g,土牛膝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丝棉木根皮为卫矛科植物丝棉木EuonymusbungeanusMaxim.的根皮;土牛膝为苋科植物柳叶牛膝AchyrantheslongifoliaMak.或粗毛牛膝AchyranthesasperaL.的根和根茎。)

  3.熟地12,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2,g,菟丝子15,g,附片15,g,高丽参6,g,泽泻12,g,黄芪21,g,鱼胶15,g,丹皮12,g。将诸药入适量大曲酒内(以酒没过药面2cm为宜),浸泡1个月后,服药酒,1次10mL,1日2~3次。或按上方用量比例适当减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

  4.薏苡仁30,g,茯苓60,g,桂心3,g,白术30,g,车前子15,g,乳香9,g,没药9,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

  5.红萝卜叶12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

  6.金银花30,g,冬青叶90,g,大风子40,g,木鳖子30,g,生甘草90,g,生大黄90,g,穿山甲90,g,大曲酒2500mL。将诸药入大曲酒内,浸泡1个月后,服药酒,1次10mL,1日2~3次。用于治疗脱骨疽。

  7.鲜益母草20,g,麻油50mL。先将益母草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再浓缩成膏,加入麻油搅拌,外涂患处,1日5~8次。用于治疗脱骨疽。

  8.巴豆仁3,g,冰片3,g,食醋适量。将巴豆仁在香油灯上烧焦存性,同冰片共研为细末,加食醋调成稀糊,外敷患处,用敷料固定,3日换药1次。用于治疗脱骨疽。

  9.白矾、鲜凤仙花各等量。将白矾研为细末,同凤仙花共捣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疗脱骨疽。(凤仙花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的花。)

  10.当归12,g,白芷9,g,红花6,g,黄芩15,g,乳香6,g,没药6,g,麻黄6,g,生地15,g。将上药共置150mL麻油内,浸泡24小时后,再放入铁锅内小火煎炸,至诸药变为焦黄为度,去药渣,加入蜂蜡6,g即成药膏。用药膏涂患处,1日2次。用于治疗脱骨疽。

  11.赤小豆60,g,大枣5个。共煎汤,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

  12.玄参6,g,金银花10,g,当归6,g,甘草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

  13.连翘6,g,皂角刺3,g,蒲公英6,g,玄参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

  14.野菊花10,g,半枝莲10,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初起。

  15.金银花6,g,野菊花3,g,蒲公英6,g,紫花地丁3,g,紫背天葵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脱骨疽初起。

  16.玄参6,g,金银花6,g,当归6,g,甘草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阻塞性脉管炎。

  

  61.乳痈

  乳痈是发生于妇女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以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化脓溃烂,伴有恶寒、发热等为特征。现代医学称之为急性乳腺炎。本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中医称之为“乳发”“乳疖”等。乳痈的发生,多因产后乳汁淤积,化热酿脓;或肝郁胃热,气滞血瘀,经络阻塞而成。其临床表现可因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皮肤红或不红,乳房内肿块或有或无,乳汁排泄不畅,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成脓期乳房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焮红疼痛,或持续跳痛,乳头内可有脓液流出,并伴有壮热不退、口渴喜饮等症。破溃排脓后乳房部消肿痛减,热退身凉,疮口逐渐愈合,亦有溃后肿痛不减,身热不退者。

  对乳痈的治疗,应分期论治,初期宜疏肝清胃,消肿散结;成脓期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溃脓期宜排脓生肌,清解余毒。另外,本病若脓已形成,最好行外科手术,及时排脓。

  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血瘀、气郁、火毒等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柴胡9,g,天花粉15,g,当归15,g,红花12,g,炙穿山甲12,g,大黄12,g,桃仁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化瘀消肿的功能。适用于血瘀引起的乳痈。症见乳房内先有硬结疼痛,继而红肿,间有恶寒身热,舌质淡暗,苔白薄,脉弦涩或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柴胡9,g,黄芩12,g,生地15,g,川芎12,g,当归12,g,白芍12,g,栀子12,g,天花粉12,g,防风12,g,牛蒡子12,g,连翘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疏肝理气消肿的功能。适用于气郁引起的乳痈。症见乳房肿胀不甚,色不焮红,结块久不消散,身有微热,胁痛,纳谷不香,舌质淡,苔白或微黄,脉弦。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背天葵15,g,紫花地丁15,g。

  功能主治:具有泻火解毒凉血的功能。适用于火毒引起的乳痈。症见乳房焮红,肿胀疼痛,伴有寒战高热,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质红赤,苔薄黄而干,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蒲公英30,g,红藤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

  2.泽兰3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

  3.瓜蒌12,g,青皮9,g,当归10,g,乳香10,g,没药10,g,生甘草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

  4.金银花30,g,炙穿山甲9,g,鹿角3,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

  5.车前草10,g,鱼腥草20,g。水煎,以黄酒为引,分3次服,1次1剂。用于治疗乳痈。

  6.苦参2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

  7.重楼10~20,g。研为末,加水适量,煎半小时后加白酒适量,再煎,取药汁,1日分4次服下。用于治疗乳痈。

  8.仙人掌1片。将仙人掌去刺、皮,捣烂如泥,外敷患处。用于治疗乳痈,乳头裂。

  9.鹿角20,g,小葱100,g。先将鹿角锉为细末,再将小葱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甜酒后冲服鹿角粉,1次10,g,1日2次。用于治疗乳痈初起。

  10.生半夏1个,葱白3,g。将上药共捣烂,制成小丸,左侧乳痈塞右鼻孔,右侧乳痈塞左鼻孔。用于治疗乳痈初起。

  11.鲫鱼1条,蒲公英10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再加少量食盐。食鱼、药并喝汤。用于治疗乳痈。

  12.鸡蛋1个,鸦胆子树根15,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煮30分钟,只食鸡蛋,1日1次。用于治疗乳痈初起。

  13.鸡蛋2个,鸭跖草30,g,白糖少许。先加水适量,煎鸭跖草,取药汁另炖,再打入鸡蛋,兑入白糖,调匀服用。用于治疗乳痈。

  14.王不留行6,g,蒲公英6,g,瓜蒌仁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初起。

  15.蒲公英12,g,忍冬藤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初起。

  16.丝瓜络6,g,蒲公英6,g,瓜蒌6,g,浙贝母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已成脓者。

  17.蒲公英12,g,续断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初起,乳房胀痛甚者。

  18.续断6,g,皂角刺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胀痛甚者。

  19.旋覆花6,g,蒲公英6,g,青皮6,g,白芷6,g,甘草3,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乳痈症见乳房内有包块者。

  20.紫花地丁12,g,重楼6,g。水煎,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乳腺增生,有结块者。

  62.痔疮

  痔疮,又称痔或肛门生痔,是指直肠末端与肛门处血脉瘀结,形成小肉突起,伴有出血、疼痛、脱出的症状。因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类型。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牡痔”“牝痔”“脉痔”“血痔”“肠痔”即为此病。

  内痔是指生于肛门齿线以上、黏膜下的痔上静脉丛扩张、屈曲和充血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静脉壁薄弱,失去了正常的弹性,兼因饮食不节,大便失调,以及久坐、久立、远行、妊娠多产诸因素,致燥热内生,下迫大肠,经络阻滞,血液回流受阻,邪热与血瘀结滞,郁积而为痔。其主要症状为便血,大便时疼痛,痔核较大者可伴有脱垂等。治疗方法有内治、外治、手术治疗等。

  外痔是指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其形成原因多因湿热下注,或肛门裂伤,毒邪外侵等,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或因热迫血下行,瘀结不散而成。其主要症状为肛门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一般无需治疗,当发炎肿痛时,可用熏洗法或外敷适宜药物,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延长、扩大、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其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与内痔、外痔大致相同。

  本病在中医临床应辨证论治时:因于风火燥结者,应宣散泻火;因于湿热蕴结者,应疏利湿热;因于气血瘀结者,应活血化瘀;因于气虚下陷者,应补中升提。对出血脱出严重者,又当内外兼治,施以枯痔、结扎、消痔手术,方可断根。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防风15,g,秦艽12,g,当归15,g,川芎12,g,生地15,g,白芍12,g,茯苓12,g,连翘15,g,槟榔15,g,栀子12,g,地榆12,g,槐花12,g,白芷12,g,苍术12,g,甘草9,g。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泻火,润燥凉血的功能。适用于风火燥结引起的肛门生痔。症见便时有物脱出肛边,滴血或血喷如箭,大便干燥秘结,数日一行,形如羊粪,排出困难,伴有口舌干燥,心烦头晕,腹胀不适,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浮数或洪。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槐角15,g,防风15,g,地榆15,g,当归12,g,枳壳15,g,黄芩15,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利湿,祛瘀消结的功能。适用于湿热蕴结引起的肛门生痔。症见便时有物脱出,滴血,肛门坠胀或灼热,大便排出不畅,里急后重,常伴腹胀纳呆,身重倦困,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1日2~3次

  方三……………………………………………

  药物组成:生地15,g,当归15,g,地榆15,g,槐角15,g,黄连12,g,天花粉12,g,甘草9,g,升麻9,g,赤芍12,g,枳壳12,g,黄芩12,g,荆芥12,g。

  功能主治:具有理气活血,消肿化瘀的功能。适用于气血瘀结引起的肛门生痔。症见便时有物脱出,出血较多,肛门坠痛,内外痔块混合肿大,大便排出困难感不易排净,伴有胀满腹胀,舌质紫暗,脉弦。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1日2~3次,每次饭后服1丸。

  方四……………………………………………

  药物组成:川芎12,g,当归15,g,白术15,g,人参12,g,黄芪15,g,陈皮9,g,甘草9,g,升麻9,g,柴胡9,g,黄芩12,g,黄连12,g,白芷12,g。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养血,固摄脾肾的功能。适用于气虚下陷引起的肛门生痔。症见便时有物脱出,便后需用手送还,出血时现时止,肛门下坠,大便排出无力,伴有气短倦怠,食少懒言,面色白亮而无神,舌质淡,苔白,脉虚。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生地榆30,g,槐花15,g,火麻仁15,g,桃仁10,g,黄芪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痔疮肿痛出血。

  2.椿根皮9,g,地榆炭9,g,槐花炭12,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痔疮下血。

  3.野百合100,g,槐米30,g,白糖30,g。先将前二味药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兑入白糖调匀,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内痔出血及肠风下血。

  4.槐实60~12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痔疮下血。

  5.刺猬皮(砂烫)60,g,地榆炭60,g,金银花30,g,槐米30,g。将上药共研为细粉,1日3次服,1次9,g,用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痔、瘘肛门肿痛,流脓水。

  6.马齿苋60,g,露蜂房60,g,白矾9,g,冰片1,g,花椒6,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煎汤,趁热熏洗患处。用于治疗痔疮肛门肿痛。

  7.朴硝15,g,野菊花60,g。将上药加水1500mL,煎10分钟,外洗肛门,1日2~3次。用于治疗痔疮,肛门湿痒。

  8.葱须60,g,白矾1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煎汤,趁热熏洗肛门。用于治疗痔疮肿痛。

  9.黄连10,g,核桃4个。将黄连研为细末,同核桃仁共捣成糊状,每晚涂于肛门处,外用纱布敷盖,连用5日为1个疗程。用于治疗痔疮肿痛。

  10.杏仁10粒(去皮、尖),百草霜2,g,大枣1个(煮熟,去皮、核)。将上药共捣如泥,制成药栓,每天塞入肛门1枚。用于治疗痔疮肿痛。

  11.马齿苋200,g,公猪大肠头1副。将上药共置锅内,加水适量煎至肠烂,食肠喝汤,1日1次。用于治疗痔疮下血。

  12.大黄30,g,生地30,g,公猪直肠1副。将大黄、生地装入猪直肠内,加水适量,煮熟,去药渣,食肠喝汤,1日分2次服完。用于治疗痔疮肿痛、下血。

  13.大青蛙1只,猪直肠1副。将青蛙焙干,研为细末,装入猪直肠内,加水适量,煮熟,食肠喝汤。用于治疗痔疮肿痛。

  14.旱莲草60,g,猪瘦肉6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至肉熟,食肉喝汤。用于治疗痔疮肿痛出血。

  15.美人蕉茎叶200,g,公猪肉10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至肉熟,食肉喝汤,1日1剂。用于治疗痔疮、肛裂肿痛。

  16.绿豆芽120,g,白萝卜120,g,梨120,g,桑白皮15,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煮熟,去桑白皮渣,食药喝汤。用于治疗痔核出血。

  17.百部25,g,仙鹤草20,g,红糖15,g,鸡蛋3个。先将百部、仙鹤草、鸡蛋加水适量,共煎至鸡蛋熟,除去蛋壳,再加入红糖调匀,吃蛋喝汤,1日1剂。用于治疗痔疮肿痛、出血。

  18.熟无花果10个。将无花果剥皮生食,每日早、晚各吃5个,连吃5~7天。用于治疗痔疮肿痛。

  19.香蕉2个。连皮煮熟食之。用于痔疮便后下血。

  20.黄连20,g,五倍子20,g,椿根白皮20,g,猪大肠500,g。先将前三味共研为细末,装入猪肠内,扎紧两头,装入碗内,隔水蒸熟,焙干,再研为细末,制成20丸,1次1丸,1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治疗痔疮肿痛。

  63.脱肛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系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孩和老年人。

  中医认为,脱肛是全身虚弱的一种表现。如小儿先天不足,气血未旺;老人气血衰退,中气不足;妇女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损;以及久泻、久痢、习惯性便秘、久咳等,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而成。

  本病初起仅于大便时肛门脱出,便后多能自行回缩。病延日久者,肛门脱出较甚,常需用手托纳回复,而且每于行走、劳累、咳嗽、用力而发。脱出时可下腹坠胀不适。若脱久而回纳,则局部可发生充血、水肿、出血等,肿痛亦常加剧,甚则溃烂。

  对脱肛的治疗,有内治、外治、针灸、手术等方法。内治宜补气、升提、固脱为主;外治宜收敛、固涩为主。并可同时辅以熏洗、外敷。本病在中医辨证时,又有中气下陷、肾阳虚衰、湿热蕴蓄引起脱肛的区别。

  中药辨证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炙黄芪15,g,人参12,g,甘草12,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9,g,升麻9,g,柴胡6,g,生姜6,g,大枣15,g。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升陷,固涩收脱的功能。适用于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症见肛门脱出,咳时或大便时即脱出,需用手按揉方能收回,肛头色淡,无红肿疼痛,面色白,口唇淡,气短,或有咳嗽,舌质淡,少苔,脉虚弱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1日2~3次,每次饭后服1丸。

  方二……………………………………………

  药物组成: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2,g,丹皮9,g,泽泻9,g,肉桂3,g,附片3,g,黄芪15,g,升麻9,g,柴胡6,g,诃子15,g,五倍子9,g,生姜6,g,大枣15,g。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升提、固摄、温补肾阳的功能。适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脱肛。症见脱肛伴见头昏眼花,健忘,五更泄泻,或有遗精阳痿,腰膝酸软,全身畏寒,小溲频数,舌体胖嫩,苔少而润,脉沉细。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或共研为细末,炼蜜为9,g丸,1日2~3次,每次饭后服1丸。

  方三……………………………………………

  药物组成:生地15,g,白芍15,g,甘草12,g,续断12,g,地榆12,g,黄芩12,g,槐花12,g,乌梅12,g,荆芥穗9,g。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利湿,散火通便的功能。适用于湿热蕴蓄引起的脱肛。症见肛门脱出,红肿疼痛,或口渴便燥,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1日1剂。

  单验方及食疗

  1.黄芪15,g,桔梗5,g,炙升麻10,g,益母草1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脱肛。

  2.党参10,g,白术10,g,炮姜5,g,炙甘草5,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脱肛。

  3.防风50,g,升麻50,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气虚脱肛。

  4.升麻6,g,党参9,g,肉苁蓉6,g,地龙6,g。水煎,分3次服,1日1剂。用于治疗气虚脱肛。

  5.木槿皮200,g。加水适量,煎汤,趁热坐浴。用于治疗脱肛。

  6.刺猬皮15,g,鳖甲15,g,肉桂10,g,磁石5,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开水冲服,1日3次,1次1,g。用于治疗脱肛。

  7.五倍子9,g,白矾3,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脱出之肛肠,连用数次。用于治疗脱肛。

  8.升麻5,g,乌梅5,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煎汤,趁热熏洗肛门。用于治疗脱肛。

  9.五倍子6,g,煅龙骨6,g,诃子6,g。将上药共研为细粉,外敷脱出之肛肠。用于治疗脱肛。

  10.诃子15,g,龙骨15,g,赤石脂15,g。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撒患处。用于治疗脱肛。

  11.鱼腥草60,g,猪直肠1副。将鱼腥草装入猪直肠内,扎紧两端,加水适量,煮熟,食肠喝汤,1日1次。用于治疗脱肛。

  12.猪大肠500,g,党参150,g,黄芪60,g,大枣20个。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加少许食盐,吃肠、枣并喝汤,食量酌定。用于治疗脱肛。

  13.海带60,g,桑椹30,g,猪大肠适量。将上药装入猪大肠内,加水适量,共炖熟,连药肉共食之。用于治疗脱肛。

  14.木槿皮90,g,猪直肠1副。将木槿皮洗净,切碎,喷黄酒30mL后,入锅炒黄,装入猪肠内,两头扎紧,加水适量,炖熟,食肠喝汤。用于治疗脱肛。

  15.田螺肉120,g,猪肉12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食之。用于治疗脱肛。

  16.土人参60,g,鸡肉100,g。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熟后连药肉共食之。用于治疗脱肛。[土人参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Talinumpaniculatum(Jacq.)Gaertn.的根。]

  17.黄芪10,g,鸡蛋1个。将上药加水适量,共炖至鸡蛋熟后,食蛋喝汤,1日1剂,连用3~5剂。用于治疗脱肛。

  18.棕榈树子7个,花椒子7粒,鸭蛋3个。将前两味药共研为细末,分为3份,每个鸭蛋打1个小孔,分别装入1份药末和少量白酒,用纸糊口,置笼上蒸熟食之,1日1个。用于治疗脱肛。

  19.柿饼2个。将柿饼先用火烧熟,再煎水代茶饮,1日1剂。用于治疗脱肛。

  20.南瓜根100,g,白糖适量。将南瓜根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加入白糖调匀服,1日1剂。用于治疗脱肛。

(0)

相关推荐

  • 治疗前列腺炎秘方效验方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绝大多数发生在青壮年,临床上前列腺炎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前列腺炎临床上较少见,慢性前列腺炎在成年人群中发病较高. 前列腺炎己经不是一种罕见的病种,各阶段的男性都会患上前列腺炎 ...

  • 『100种常见病药食治』七、其他疾病

    85.感冒 感冒一般称为"伤风"或"冒风",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中医认为,本病系感受六淫之邪,机体卫外功能减弱,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而致病. 本病 ...

  • 『100种常见病药食治』三、儿科疾病

    40.麻疹 麻疹是指传染时邪疠毒(麻疹病毒),以致发热3-4日后,遍体出现红色疹点,稍见隆起,扪之碍手,状如麻粒而言.其中尤以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多见于半岁以上的婴幼儿.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 ...

  • 『100种常见病药食治』二、妇产科疾病

    27.闭经 女子年满十八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非怀孕而停经三个月以上者均称为经闭.前者为原发性经闭,后者为继发性经闭.生理性停经,多见于青春期前.妊娠.哺乳及绝经后期,以及少见的居经.避年 ...

  • 『100种常见病药食治』内科(3)

    19.淋证 凡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酸者称为淋证.淋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乳糜尿.前列腺炎等疾病. 淋证是肾与膀胱的功能失常,其主要原 ...

  • 『100种常见病药食治』内科(2)

    9.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系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胀满或疼痛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多属于本病范围.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胃脘当心而痛" ...

  • 『100种常见病药食治』内科(1)

    一  内科疾病 1.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均可发生咳嗽,其他脏腑有病影响到肺时也可引起咳嗽. 咳嗽一症,首当鉴别其为外感咳 ...

  • 100种常见病药食治---内科(1)

    一  内科疾病 1.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均可发生咳嗽,其他脏腑有病影响到肺时也可引起咳嗽. 咳嗽一症,首当鉴别其为外感咳 ...

  • 『药食同源』名单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1 .丁香 丁香   归脾.胃.肺.肾经 功能: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2.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  主治寒疝腹痛 ...

  • 『心脏病人生活宜忌与饮食调治』四、营养食谱

    营养食谱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食谱 一.主食食谱 鸡蛋炒饭 用料:鸡蛋1个,米饭300克,葱花5克 制法: ①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均匀. ②锅中倒入植物油,加大烧至70度,放人切好的葱花,爆出香味后,将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