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沃什:阿尔蒂尔·兰波

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醉舟》是兰波十七岁时的作品,也是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兰波通灵说的具体应用和示范。兰波所谓的通灵,指的是一种超人的本领,既能看到、听到、感到凡人看不到、听不到、感不到的东西。他认为杰出的诗人都应该是通灵者,只有通灵的诗人才能达到“未知”的境界,写出真正的诗篇。而要通灵,就必须打乱自己的感觉系统,“长期、巨大、有步骤地使全部感官错位”。

阿尔蒂尔·兰波

文|米沃什

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他给他母亲和整个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他离家出走,到处游荡,酗酒、嫖娼,几乎饿死;他写作诗体宣言,反抗社会、宗教、道德以及文学。他19岁就决定了结一切。从那以后,那曾经试图帮助他的巴黎文学界失去了他的音讯。他一开始在欧洲各国流浪,干过各种各样的活计;后来,他又去了非洲。在阿比西尼亚,他贩卖过军火、黄金和象牙,曾经带着他的大篷车队深入到黑色大陆上那些无法到达的角落。他挣了很多钱,在哈拉雷他建起一座宫殿,并参与了当地的政治阴谋。所以,他在非洲过的是一个白人冒险家的生活,约瑟夫康拉德在小说《黑暗的心》中,曾将他描述为比利时贸易公司的买办库尔茨。

他刚刚30出头,就死于腿部坏疽。死时他还不知道,他的名声已经由于《地狱一季》和其他他留在巴黎的诗稿而大振;他被认定是一个天才。他变成了20世纪最著名的文学神话。在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有三个人物受到欧洲文艺界的特别关注。他们是:惠特曼,一个高大的老头,尽管在一些译本里已能读到他的诗,但他还不太有名;第二位是奥斯卡·王尔德,'戴天鹅绒贝蕾帽的安提努厄斯',唯美主义和同性恋的典范;最后一位就是兰波,他是狂野、邋遢、反叛乃至禽兽不如的象征性代表。当时新生的波兰已经知道兰波。米利亚姆·普热斯米茨基他自己办的杂志《幻想》上刊出了《醉舟》一诗,那是由他自己翻译的。优雅的人们会在咖啡馆里讨论这位法国诗人的古怪言行;据说是他发现了元音的颜色,每一个元音都有一种颜色。儒泽夫·维森霍夫是一个极为精致的作家(《泼德菲利普斯基》的作者),曾戏仿现代派(modeme)。我想,是在他写于1911年的一首诗中,他描写过一个岛屿,岛上的一只大猩猩发现自己能够 “看到声音中的颜色,闻到词语中的气味”。我根据记忆转录其中两句:听着兰波的话,他感到自己的两腿在发抖。

不过,真正开始喜欢兰波的,是与《斯卡曼德》杂志有关的那些诗人。1916年,在基辅,亚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和梅切斯瓦夫·瑞塔尔德翻译了兰波的《灵光集》。在《卡西达斯》(Kassidas)—书中,伊瓦什凯维奇接受了散文诗这种新的文体形式。他的《向兰波祈祷》一诗完全是一次精神的会合、灵魂的召唤。很快,于连·图维姆和安东尼·斯翁尼姆斯基也加入到了翻译兰波的行列之中。我们可以说,年轻的图维姆一开始具有惠特曼的特征,后来转而具有兰波的特征。充沛的词汇、奢侈的语言、丰富的色彩,这些都是波兰语在经历现代派(modeme)语言阳痿之后的革命性标志。而波兰语诗歌,正如许多其他语言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兰波。在这一方面,惠特曼的影响比不上兰波的长久,王尔德的更在其次。

不过,支持兰波神话的并不是他的艺术创新,而首先是他对既定行为规范、对他自己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反叛,不仅如此,他还反叛整个社会。就好像通过他一生的经历,他预见并确立了某种范式,这种范式会在他死后几十年内重复出现。1960年代美国青年的反叛难道不使我们想到:个人反叛已经扩散到了由波德莱尔们和兰波们组成的群体,包括这一代人进一步的种种冒险行为?兰波自己认为,他的那些青春期的焦虑和绝望,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是有好处的。后来,他转向了所谓严肃的事情——挣钱、介入政治。'雅皮士'那一代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

兰波首先得到了一小群法国作家的赏识。他们开始说他,写他。起初,是各国的流浪艺术家知道他的名字,后来,他的声名扩大到了更加广泛的公众领域。这类似于波浪的运动。塞尚和凡高跟兰波几乎是同时代人,他们的名声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到更多的一些圈子里。虽然现在人人都知道他们,而不知道兰波。但是,兰波在诗歌上的重要性正如他们之于绘画。他们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卖出了天价。

一个神话要围绕着某个特定的名字形成,必须符合几个条件。无论什么事,只要发生在法国,都会引起整个世界的关注;至少欧洲人阅读法语书刊。在拉丁语一统天下的时代结束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法语是人们必须懂得的语言。当然,在其他各个国家,也有粗野的富于反抗的诗人出现,但他们制造的只是一些区域性的故事。同样必要的一个条件是:恰逢其时。在兰波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的不公正和革命美梦搅和在了一起。没有人知道,兰波是否真的在巴黎公社的街垒中战斗过;但神话自有它的意义。也许人类社会需要一些名字:作为缩写的名字、形成某种速记符号的名字以及作为代用语的名字。在波兰,这些名字都由浪漫主义诗人提供。比如,密茨凯维支的名字、爱智者的实验、先人的夜祭——所有这些都融合于整个神话。在寄生文化(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中,任何形象都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对这样一个问题避而不答,即,既然寄生文化剥削所有的人类成就,那么这些速记符号到底会怎样?作为符号,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可能会得到加强,而现实将从它们之中渗漏出来。诗人兰波想只通过'放纵他的所有感官',就达到那无法表达的境界。后来,他陷入沉默,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商业冒险家。他的生平在长时间内将成为电视剧制作者们喜爱的题材。

*选自《米沃什词典》之“阿尔蒂尔·兰波”词条。


(0)

相关推荐

  • 小海/李德武 ◎ 诗人的面具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李德武:我刚刚读过<米沃什词典>,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只有米沃什评论弗罗斯特那篇文章.米沃什说弗罗斯特是一个带着面具写作的诗人.在米沃什看来,弗罗斯特为了实现自己伟大诗人的梦想,自导自演了 ...

  • 名家美文20:黎明之花(阿尔蒂尔·兰波)

    黎明之花 [法]阿尔蒂尔·兰波 黎明 我拥抱了这夏日的黎明. 宫殿前依然没有动静,寂然无声.池水安静地躺着.荫翳还留在林边的大道.我前行,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宝石般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 ...

  • 每日荐书20211020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兰波作品全集>:法国天才诗人兰波的作品集,包括他的全部诗歌.散文诗和部分书信.日记.兰波凭着"通灵"慧眼,"看见了幻觉本身&quo ...

  • 外国诗歌赏析/《美好的一天》[波兰]米沃什

    <作者简介>: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1911-2004),美籍波兰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 1911年6月30日,切斯瓦夫·米沃什生于立陶宛维尔诺.曾参加左派抵抗 ...

  • 阿尔蒂尔·兰波:不羁的海风,永恒的诗坛神话

    "树林里有一只鸟儿,它的歌声让你停下来并把你染红. 有一口没有鸣响的钟. 有一片沼泽地里一个白色野兽做的窝. 有一座下沉的教堂和一面上升的湖. 有一辆弃置在树林里的小车,或身披缎带正沿着小径 ...

  • 布列塔尼公爵阿尔蒂尔一世:失落在历史长河里的亚瑟王(下)

    一家团圆? 不只是这次,以后的英国历史上也不会有伯父传位给侄子的事件了. 当时,约翰正在布列塔尼,本来应该在那里的人应该是阿尔蒂尔. 如前所述,由于继承法的缘故,英格兰和诺曼底承认了约翰为自己的新主, ...

  • 兰波:虚构的自我和去人性化

    诗者推荐语:本文有助于重新认识现代诗歌,详细介绍了兰波诗歌虚构的自我和去人性化的特点,值得一读.正文内容1554字,请耐心看完,会有帮助! 在兰波的诗歌中发言的我与<恶之花>中的我一样是不 ...

  • 诗歌 | 廖伟棠《圣托里尼小启示录》:海面阔步走来荷马与米沃什

    番外:废墟上种花 廖伟棠 诗意:关于新诗的三十种注脚 诗歌 | 廖伟棠<圣托里尼小启示录>:海面阔步走来荷马与米沃什 诗歌 | 廖伟棠<圣托里尼小启示录>:海面阔步走来荷马与米 ...

  • 诗歌 | 米沃什:末日那天,白发老头在忙着整理他的西红柿

    番外:废墟上种花 廖伟棠 诗意:关于新诗的三十种注脚 诗歌 | 米沃什:末日那天,白发老头在忙着整理他的西红柿 诗歌 | 米沃什:末日那天,白发老头在忙着整理他的西红柿 00:00 04:44 一首关 ...

  • 米沃什 | 我只想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

    路边狗 1.路边狗我曾经乘着运牛粮的马车走遍家乡的土地,挂在车后的铁皮桶互相碰撞发出"哐啷哐啷"的响声.桶里是为马儿准备的水.当年这儿还是一片荒野-一山丘,松林,零星坐落着的农舍- ...

  • 实力派画家-王兰波

    艺术践行者吴胖子2021-05-18 21:35:19 王兰波 艺术门类:国画 所在地区:雄安新区 名家简介 王兰波满族,雄安新区人,职业画家,文化部高级美术家,进修于文化部国家画院.北京宋庄易购书画 ...

  • 米沃什的诗从何而来?

    作者:赵刚 著名诗人.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2004)出生于立陶宛,长大在波兰,先后到法国.美国工作.生活.定居,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当过外交官,做过大学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得米沃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