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拼多多投资人高榕资本张震:我们为什么投资拼多多?
腾讯《一线》作者 薛芳
北京时间7月26日晚间,拼多多将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此次IPO拼多多选择在上海、纽约同时敲钟。而作为拼多多A轮、B轮、C轮和D轮的投资人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谈到了入股拼多多的故事和契机,以及对整个电商行业的看法。
以前为访谈内容:
《一线》:几年前大家普遍觉得电商史书已经书写完毕,您觉得为什么是拼多多?
张震:我们总结了一些底层的变量。首先,通过手机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广泛的消费行为。对于线上消费而言,这一点更为突出。第二,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遍布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让手机消费这件事越来越便捷。第三,广大非一二线城市的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上有所提升,他们对于品质更优、标准更清晰的产品和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这些地方的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已经无法忽视。第四,中国广大的小微企业期待能够与大量的消费者建立直接连接,以去掉更多的中间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拼多多不是一个传统的公司,可能也正是它的这种“非传统性”,让拼多多把握住了底层的变量,把这些变量转化成了之前三年公司发展的驱动力,也因此建立了它的中国“新电商”形态。
《一线》:高榕资本从A轮开始4次入股拼多多,为什么这么坚定看好?
张震:首先是黄峥和拼多多团队的远见和执行力。我们也谈到了,在这次创业之前,拼多多团队已经有过几次成功的创业经历。第二,拼多多的创新性让平台在红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新电商”模式。第三,拼多多团队“本分”的价值观。
《一线》: 当初投资拼多多是一个怎样的契机呢?
张震:最早是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向我们推荐的这个项目。我们当时围绕着线上Costco的模型在系统的研究潜在投资机会,并与国内几乎所有相关类型的公司都见了面。在我们与黄峥交流时,发现他的想法不仅仅是局限于美国的这个模式,而是更多结合了中国国情做的独立思考。这给了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那之前,我与黄峥也互相认识了有近十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对黄峥在此前的成长和经历都比较了解。他的这次创业是与团队一起把过去做电商公司和游戏公司创业过程中好的经验和最新的理解结合在一起,厚积薄发的尝试。
《一线》:拼多多在招股书中提到选择上市是为了成为一个公众机构,您对此怎么看?
张震:拼多多是一个平台型公司,也是一个由众多用户、商家、平台管理运营人员、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商共同构成的社区。因为这个平台社区已经在影响着很多人的工作、商业开展和个人生活,所以让平台的情况应该让公众所了解。
高榕在进行消费领域的投资决策时,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创始团队是否能够把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公司自身利益的优先级之上,因为这是任何消费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拼多多平台上的消费者是公众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看到了拼多多团队对于维护消费者利益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和努力。
作为一个平台型的企业,公司在上市以后能够更好的与公众分享平台的成长,接受公众的监督,它的业务发展也会更健康。与众多参与者分享平台的成长是一个负责任和符合逻辑的安排。IPO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点,将来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一线》:谈到高性价比,你怎么看待新零售中的“消费升级”?
张震:在消费领域,大家通常比较喜欢讨论“消费升级”,但我们更认可的是“消费普惠”。消费普惠在于消费分级与消费公平,是一个在特定空间里长期与短期交织在一起的震荡过程。
比起“消费升级”,“消费普惠”可能是一个更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消费领域是一个在特定时空中不断震荡的领域,几十年前在其他地方出现的业态和消费趋势可能会在另一个地方以稍微不同的面貌再次出现。电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仍然属于具有连续震荡属性的消费领域。
实际上,拼多多也正是在消费普惠的逻辑上提升了部分国民的整体消费福利。
附:拼多多A-D轮融资历史
2015年,A轮由高榕资本领投,IDG资本跟投,具体金额没有公开;2016年7月,B轮继续由高榕资本领投,新天域资本、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光速资本、凯辉基金等跟投;之后,高榕资本继续参与了C轮和D轮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