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也算攀比的话,那我情愿承受着压力去生活。

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生活中90%的压力来源于攀比,而非生存。

在“佛系”一词爆红网络的这个时间节点里,貌似这句话很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总喜欢攀比,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评论别人和自己的快乐与悲伤,无所事事的人才会这么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又特意去了解了一下攀比的意思。攀比,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一时间对攀比这个词汇迷茫了。

于是乎,便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才能称得上攀比。但是,现在的自己,只想让父母过上舒服的生活,让自己过得不至于拮据,让子孙后辈们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孩提时代。如果这样也算攀比的话,那我还是选择有压力的生活吧。

无独有偶,在书友的评论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真的是因为生存,不攀比。我只想让爸妈老了能住进舒服的房子,穿得体面,吃得健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好。

然后就看到有人出言反驳道:感觉这依旧是攀比出来的结果,舒服的房子、更好的教育,这不都是在比较下产生的吗?需要这些的依旧是你自己而已,所谓的体面都是虚妄。

当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间有一点明白自己和那位不知姓名的书友的想法了。我们所求的无非是跟以前的自己相比,这个到底算不算攀比,我也不清楚。但是,人总归还是要有点追求的,就像电影中那句话“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最近在看琢磨先生的书,书中提到说,人生充满了错觉,其中有这样一个错觉,那就是勤奋就会成功。对于这个错觉是否正确,我无心评价,当然,主要是因为我没资格评价。但是在这里面提到的一类人,让我很是赞同。真正最好的态度,就是每天保持勤奋,还不忘记享受自己的小生活。

记得在《我不想五年以后,买件衣服,还得看导购员的脸色……》这篇推文中提到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根据这个需求层次,对中国人的财务自由进行了九个阶段的划分。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才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原始社会的生存斗争,那么我们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什么?曾有人给出这样一个答案:生下来,活下去。

就像前文中说过的,我没有资格去评价这件事情,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仅仅是为了生活,跟自己的以前相比,我想让我和我的家人过上一种相对舒服的生活,如果这也算攀比的话,那我情愿承受这90%的压力去生活。

— / END / —

点赞会变好看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