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塘下,还有许多我们不知的山山水水,绿林古道。
据悉,塘下约有大大小小山塘水库十几处,它们原为在山沟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为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它们被青山环绕,在光的作用下,碧绿中透着晶莹,一泓平湖犹如一面明镜。如果您感兴趣,不妨前去看一看。
浓密的树林、悠长的小路、厚重的石阶……古道,即古代交通的主要通道,与先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今,这些古道隐秘在丛山之中,少有人经过。
驮山岭古道
驮山岭古道
驮山岭古道,是塘下最有名的一条古道,将塘下和瑞安、温州市区串联。在这条羊肠小道上,千百年来,塘下人曾肩挑背扛运送商品,维持生计;屯兵扎寨,修筑军事要塞;建立红色根据地,为新中国而奋斗……驮山岭古道,始于塘下镇罗凤驮山社区,终于潘岱街道飞云江畔的前垟村,海拔高度约350米,全长8公里。沿古道而上,石阶平缓,沿途梯田、山园错落;路上植被茂盛,主要种植木荷树防火林;一路上视线开阔,山脚下温瑞平原尽收眼底,半山腰的驮山村落清晰可见,当地人称古道所经山麓为“驮山岭”(“驮”是瑞安方言“大”的谐音)。行至半道的塔白尖垭口,从东北向西南行走,经过门前山、岩前山,便可到达前垟村。驮山岭古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在山顶北侧,有一座石构城墙,城墙所在村落叫李山寨(原为瑞安地界,现归属瓯海)。现在的李山寨,古城墙遗址依然存在。
三都岭古道
沿塘下新居村村中道路一路直行,到尽头往右拐,再直行,到了三都岭古道的登山口。三都岭是瑞安市区锦湖街道与塘下镇毗邻的一座小山头。此山古代属瑞安三都,故以“三都”来作岭的名字。如今,三都岭古道塘下段的道路已在10多年前重新修建,变成了石阶路,道路平坦。而山背面的横山段,则仍保留着古道的遗迹,居住在三都岭山上的星心村、胜利村等村民,依然还有人通过这条古道下山卖番薯、蔬菜,来换取生活物资。在半山腰上,有一座古亭——怀亭,是供翻越三都岭古道人们休息的场所。这座古亭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虽然经过162年的风雨洗礼,它依然坚守在原位,为过往的路人避风遮雨。为了让市民能更好地到三都岭健身锻炼,近几年来,三都片的村民还陆续在山顶修建了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
银岙大千岭古道
进入银岙村,往一条向西方向的道路一直行驶,便到达了大千岭山脚下。在塘下的多条古道中,银岙大千岭古道并不十分有名,但却是附近村民前往潘岱、马屿等地的必经之道。在本世纪初时,古道拆毁重建。现今沿山路盘旋而上,只在一些路段看到一些破损的石板,这些是当年公路修建时,残留下来的古道遗迹。在上山途中,不时有人骑着摩托车或开着汽车上山下山,这是前往山上游玩的村民。随着社会的发展,重修的大千岭道路也慢慢向游玩健身的方向发展。在大千岭山脚下,是银岙村温州森林公园建设基地。据悉,森林公园总面积1822亩,总投资1.7亿元,建设工期8年,将建成以观光旅游、户外探险、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森林休闲旅游区。
▲位于八水村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大罗山古道
奇山异石、红枫古道、千年古刹……大罗山,是塘下人最为熟悉、最为亲近的一座山。千百年来,塘下人在这块荒芜的山野中踏出了一条条崎岖小道,在人烟罕至的山坳里留下了一座座古寨庙宇,在难以攀越的山顶矗立烽火台,将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合在这山岭中。大罗山有多个登山口,从吴岙、双桥、西岙、八水等村都可攀爬至山顶,多条道路在山顶汇集一处。也可从温瑞大道和罗山大道交界口往场桥方向拐入,200多米处,从双桥村的尖山登山口,沿着宽阔的盘山公路,一路驱车到达寒山城。距离寒山城三四百米处,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刹——龙圣禅寺,创建于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从龙圣禅寺旁边的一条小路上去,其中要经过茶园中一条小道,呈45度角倾斜,十分陡峭,被人称作“百步陡”,可到达大罗山山顶。
来到大罗山山顶,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便是西岙的烽火台。翻过一个山岭,进入西岙地界,远远地看到了一座用石头堆砌而成的烽火台。西岙山烽火台建于清代初年,整体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古代东南沿海海防情况的宝贵实物史料。
登上烽火台,周围景物一览无余,可以远眺数十里。天气好的话,站在烽火台可看到瓯海、飞云江,最远还能看到鳌江。距离烽火台600多米处的下方有一个湧油寨,据当地人称,是古时塘下海盗的大脑中枢,如今遗址还在。
▲龙圣禅寺
▲西岙烽火台
▲湧油寨遗址
▲百步陡
让我们走出家门
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