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为什么来辰溪?
“德祖”善卷,何许人也?据清光绪年间《广湖南考古略》介绍了善卷:“善卷古贤人,尧北面事之,舜以天下让卷,卷曰予立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德。予何天下为哉?于是去深山,莫知其处。”
这是一则相相传4000多年前的圣贤故事,大意是:在沅水河东枉渚河口的一座大山上(今常德德山),隐居一位非常有学问的儒雅之士,他名叫善卷。唐尧非常佩服善卷的学问和为人,他曾上山拜问善卷先生许多治理天下的大事。先生侃侃而谈,令尧非常感动,遂拜善卷为师。唐尧老了,将位让于舜,善卷为尧之师,舜欲将位禅让于善卷,善卷婉拒。于是潜入深山而不知处。
善卷离开枉渚去了哪里?
作为上古时期的历史人物大贤善卷,冰肌雪骨,兰心蕙性,与当代人的追求判若云泥,清高得几近不食人间烟火。 首先得弄清楚善卷离开枉渚去了哪里?据相关的史料疏理,大贤善卷溯沅水而上,经桃源、常德、沅陵到辰溪,隐居并最终长眠在大酉山。
“北许由,南善卷”,作为道德高地的善卷文化在我国南方各省备受推崇,影响范围广。近几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善卷文化的研究作为道德教育的制高点,一向为地方经济和文化上香饽饽,学术上争论的焦点。但善卷墓在辰溪这一论断是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因为全国各地的善卷祠、善卷庙、善卷亭、善卷洞等相关的场所遍布,但唯一的善卷墓在辰溪,史书记载清晰明了。
据清乾隆年间的《辰州府志》载:“善卷先生墓在大酉山九峰岭,宋祥符间,敕禁樵采。相传有人窃发其冢,铁厚尺许,天气昏晦,雷雨交作,遂莫敢犯。”
《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八十一之四十七》 载:“陶唐善卷墓在辰溪县大酉之九峰岭。”
《辰溪县志·卷五·山川》载:“虞时,善卷隐大酉山……今善卷墓、善卷祠之遗址皆在大酉山之九峰岭。”
清道光版 《辰溪县志》载:“早在唐大历年间,就有善卷祠祭祀善卷。
又据史载:宋真宗禅封大酉山。这是善卷归隐和善卷墓在大酉山的历史事件的佐证,也是对大贤善卷的“德善”的肯定。
由此可见,善卷先生离开了枉渚去了辰溪大酉山,隐居并终老于大酉山中。
善卷为什么要来辰溪呢?
善卷为什么要来辰溪呢?作为上古时期的辰溪,虽然辰水与沅水环抱,连通西南的咽喉之地,但说“她”是“蛮荒之地”也不为过。可以想象,当时的辰溪大酉山必然是林木森然,人烟稀少,而善卷却选择此地隐居,必须有其早已遗忘于历史的理由,请跟着我的文字寻找蛛丝马迹:
搜寻古籍,虽然大酉山的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但也没有善卷最终选择归隐在大酉山的原因之具体记载。但田野调查中,大酉山有关伏羲的传说进入了我的视线:相传,辰溪祭祀的傩公傩婆便是伏羲与女娲,伏羲与女娲兄妹生活在大酉山,因齐天大水,人类几乎灭绝。女娲兄妹坐着方舟逃过一难。因再无其它人类存在,兄妹二人将石磨从山顶滚落仍相合结为夫妻。从此在咸池沐浴,斤丝潭捕鱼,因大酉山九峰格局“始作八封”。
沿着传说故事,翻开史书,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疱厨”。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中华的“祖龙”。
昔日历史用传统观点定论,伏羲故里在大西北的甘肃省静宁县,而在上个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闻一多先生,在其作品《伏羲考》一书中,他明确指出:伏羲文化的原生地不是寒冷的西北,而可能在西南,也有可能在湘西。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改变了伏羲文化的传统观点。而《史补三皇本纪》记载:“伏羲生于成纪”,据有关专家考究得出,因文字谐音,“成纪”即为“辰溪”,定位更为确切。民俗十二生肖中,辰字就代表龙,进一步说明伏羲与龙的关系。
而辰溪的大酉山,位于辰溪县辰阳古城的南面,地处辰水之畔,沅水南岸。大酉山绵延数十里,危峰突兀,怪石嶙峋,沟壑纵横。远望去,形似一幅生动逼真的八卦太极图画。传说中伏羲对人类的贡献很大,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始作八卦”和“结绳以网以渔”。经考古,在辰溪县境内,曾发现距今7000多年前的中国最早的用网打鱼用的'网堑’,而大酉山九峰鼎峙,辰沅环抱,不正是伏羲始作八卦的大自然的启示吗?
写到这里,善卷为什么来辰溪的疑问便清晰明了了,这正是因为伏羲的故里在辰溪的传说。一身追求“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天地之间”的大贤善卷,追寻着人文始祖伏羲的脚步而来辰溪。他“日游香炉峰,夜宿大酉山”,逍遥天地间而又心意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