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雪清竹:评改诗之十九
春愁
作者 方圆
阳春三月柳扶风,花自含情度日空。
瘟疫迷漫难举足,愁心遥寄迎桃红。
阳春三月柳扶风,花自含情度日空。阳春三月,细柳扶风,花自含情。写出柳态花情,的确字里行间流露出一派春愁。为什么呢?我们且看“弱柳扶风”这个词原是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时候,贾宝玉对她的印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和柳沾边的总是那样迷人,那样美丽,那样多情,说也说不完。白居易写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唐代传奇小说有《柳氏传》记叙了唐才子韩竑和柳氏的爱情。韩竑,就是德宗亲自批点说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位,小说里记录了他和柳氏两人的对诗: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回诗: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故事情节亦缠绵离奇。唐人送行皆折柳,谓之留人。更不要说李商隐对柳有着难解的情节,他曾写下很多关于柳的诗歌,有可能曾经的恋人就是一位姓柳的女子。所以起手句,足见招摇迷离之情致。
花自含情度日空。李白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以无情之眼看花看草,花草都是无情。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自然会说:“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所以不是花自含情,实际是人含情,所以看花便也含情了。假若人的情凄切深重,便如同杜甫所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以你有几分的情怀,看花看草看山看水便带有了几分的色彩,诗人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转嫁到无情的外物上。这种境界,便是青源惟信禅师所说的第二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所以很多写诗的禅师,如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李叔同,成为弘一法师之后便把文采风流,风度翩翩,都化为青灯黄卷,暮鼓晨钟。憨山大师以前也热衷写诗,当他有所悟有所得之时,也把所有诗稿付之一炬,不留世间。这是因为他们到了“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境界了。不再去追逐自己的感受于外物,而是寻求内在的充实和提升,“虚其心,实其腹”。真正得道高人的眼里,世间万物呈现本来的样子,可是真的说出来,世人却又未必理解,境界不到,说了也是与夏虫语冰。高人们自然是少私而寡欲,不会任凭情绪泛滥,需要形之于笔墨歌咏,或者借此沽名钓誉。修身得道,乘龙飞升的轩辕黄帝就说:“言有害”,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因为没有完全了悟道的真谛,写出来都是造业的。只有我等愚人,生怕闲置了世上的纸张,拼命写写写中,唯有林和靖是最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一辈子写下那么多优美的诗词,并不在意,随写随弃,包括他的书法,苏轼,黄庭坚,陆游都大赞过,黄庭坚赞他的字“数行清莹含冰玉”,有人问他:“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看淡名利,林逋是真正的隐士。但是林逋大概只是心性上达到境界吧。
花自含情度日空。“度日空”,应该是“空度日”的倒装句。杜甫写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都是指虚度时日,感到精神空虚。但是这一句前后的衔接不是很好。花自含情,有点像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但落花流水之间有天然的美景,而花自含情和人空度日,放在一起就有些牵强了。改为:花纵含情岁不同,花自含情寂寞中,花纵含情谢去空,花自含情絮漫空。
瘟疫迷漫难举足,愁心遥寄迎桃红。现在连湖北很多地方都不再禁足了,但是学校未开学,进入公共场所还是需要检测,人们依然在瘟疫的暗影下生活。可见用“难举足”不能真实概括。“迷漫”这个词也一样,不管是迷漫还是弥漫,用来形容国外还差不多,但是国内就相对成为桃花源了。
愁心遥寄迎桃红。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愁心遥寄”,遥寄给谁呢?后面应该填写收件人,或者讲这“愁心”是什么样的心。话没说完迎面却看到了桃花红,这样写句子就显得零碎而拼凑。是否可以改为:“愁心遥寄与桃红”呢?这两句改为:“吾国桃源能控疫,愁心唯愿世间同”。
春愁
作者 方圆
阳春三月柳扶风,花自含情度日空。
瘟疫迷漫难举足,愁心遥寄迎桃红。
春愁(修改稿)
阳春三月柳扶风,花自含情絮漫空。
吾国桃源能控疫,愁心唯愿世间同。
遇雨
作者 书僮(柯维平)
不期风雨急,顿作落汤鸡。
索性踱方步,浣衣除垢泥。
一次狼狈的遇雨遭际,一场人生态度的快意陈词,这首小诗虽然朴实无华,但诗人从容不迫的气度和无畏无惧的精神却也显现无遗。只是用《论语》中讲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标准来看,这首诗偏向于“质胜文则野”,缺乏文质彬彬的气质。何以见得?我们且仔细来看。
不期风雨急,是个写得很有古味的句子。顿作落汤鸡,落汤鸡是个俗语,虽然将遭雨后的落魄之状写出,终究缺乏美感。索性踱方步,简直是行为艺术了,毕竟是在疾风骤雨之中,却能如同步月观花一般踱着方步,定是高人,说不定还能像李白所写的女道士那样“霓衣不湿雨”呢!“浣衣除垢泥”,除了正面烘托作者落拓不羁,自信潇洒之外,却也令人生疑,莫非作者也像吴文英,“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难浣”,还是像徐渭那样,经常是“关门累月不梳头”,不过呢,我们向来是说,蓬头粗服,不掩国色,作者就是不掩英雄本色吧?
“踱”字出律,“除”字可平可仄最好用仄,也许修改后没有原诗味道那么浓,毕竟原作品起承转合都做得非常好,尤其是“不期”,“顿作”,“索性”,“浣衣”,每句前面由这几个字领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所以喜欢原作品豪放落拓,不改也罢,喜欢文雅气息,笔者就多事一点,给它雕琢一下。第二句改为:“身浸碧凄迷”,“身浸楚烟凄”,“浇碧一身凄”。
遇雨
作者 书僮(柯维平)
不期风雨急,顿作落汤鸡。
索性踱方步,浣衣除垢泥。
遇雨(修改稿)
不期风雨急,浇碧一身凄。
索性行方步,浣衣笑自题。
书僮柯老师之原作,很见性情,心态可与坡仙媲美。东坡遇雨同行皆狼狈,坡独不觉,已见意胜,而此诗作者竟然于骤急之雨中做方步之踱,可见豪放风流更胜一筹。只是落汤鸡,除垢泥等语有些脱略形骸,权以他词相代。喜欢原作的诗友可以忽略笔者的修改。
另附一首苏轼的《定风波》作为对比。“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所遇还是小雨,但也要快速行走,这才符合现实生活。但是遇大雨反而慢行,却更见怀抱。世间多风雨,人生多磨难,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睥睨笑傲,坚定不移的精神,作者书僮柯老师这首诗和苏公作品一样,给我们以莫大的鼓励鼓舞。
疫情解禁后郊外春游
作者 黄广奇
水碧风清丽日熏,花田麦野自由身。
芳红斗绽春光好,芽绿争描草色新。
童系筝飞追梦远,叟持竿钓乐怀真。
毒魔除去开封路,佳景无边还主人。
可以看得出作者认识到古诗是一字一意的组合方式,唯有在尾联运用了行云流水般的口语句子结构,这样穿插变化起来很好。“花田麦野自由身”虽然也是一字一意的组合,但是因为组合得太恰当巧妙,生气勃勃,就也如流水一般欢快自如了,这个句子是我最喜欢的。同时,“自由身”和“还主人”首尾呼应,气脉畅通,真是两个熠熠佳句。所差之处,是其他句子略显平庸了些。
有的诗家曾向我反映,其原玉自觉已臻完美,在各群都能获得良好声誉,参赛名次亦排在首位,为何到我手中便有许多不完美呢?我只能说,参照的标准不同,其他群排在首位,那是因为参照的是当代诗人们的作品,而我是将诗友们的原玉和古人作品比较,有妙处则拍案,有弊处则拍砖,毫不客气,也无偏匿之意。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评诗犹如走钢丝,改诗却要替人家走,更是刀头舔蜜之事,毕竟水平有限。
水碧风清丽日熏,花田麦野自由身。这两句写得很好,很有杜甫的味道。首句这样看似寻常地写起来,交代环境,天气,地点,人物,甚至心情都有了,真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令人不由得颔首称许。不过“熏”是十二文韵部的,错了韵,改为“春”。
芳红斗绽春光好,芽绿争描草色新。为什么巨笔在前,后力却难以为继?不要单纯写春光,单纯去写花红和草绿,而是要把花红草绿同自己的心情,或者同题目要写的事情结合起来,同整个时代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深厚感人的力量,以及蕴含丰富的句子内容,艺术力量就会判若云泥了。你看杜甫遇到了童年时好友却又要分离,他是这样写桃花和柳絮的:“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把迷糊和憎恨的情绪怪罪在桃花和柳絮的美丽上面,以无理而见胜。杜甫就不是单独正面去写桃花和柳絮,诗人的本领就是生出波澜来,翻手作云覆手雨,等闲平地起波澜。这两句并非一首诗里的,一句是杜甫的,一句是刘禹锡的,集起来还不错。
保留“芳红”和“芽绿”,将“草色新”改为“白纻新”,用“草色烟光”衬托诗人穿着月光一样皎白的白纻罗衣。张籍 《白紵歌》:“皎皎白紵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范成大 《晚春》:“轻颸宜白紵,时节近清微。” 为了对偶“草绿烟光”,前一句改为“桃红波影”。 用“青山远”对“白纻新”。所以这两句改为:“桃红波影青山远,草绿烟光白纻新。”
童系筝飞追梦远,叟持竿钓乐怀真。作者在这两联中写郊外春游中的人们。系字需要商榷,我们说放风筝,但不说系风筝。即使可以使用这个字,也最好不用这种表达方式。因为只是在单纯地叙述。诗并不在于写出了外界的景物,而在于从这种景物里自己获得了什么样的感受。从这个角度上可以把这两句改为:“心共纸鸢追彩梦,情因烟钓乐天真。”
毒魔除去开封路,佳景无边还主人。“开封路”可以有两个理解,也就产生了歧义,最好能避免。“毒魔”两个字看起来触目惊心,看看能不能有别的词语可以替代?比如“毒烟”,“瘟神”,“瘟君”等,毛主席有首诗也叫“送瘟神”,而“毒魔”这个词有失中正,《黄帝内经》中说:“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瘟疫是人们乱吃海鲜和虫兽毛羽这些动物带来的后果。所以“瘟疫之防也,非禁杀生止食尸而不可绝;瘟疫之治也,非汗下吐和之法不可中和。”我们以中允公正的视角来看的话,就不会单方面把责任全部归给瘟疫,人类违背万物平等的法则由来已久,所以为瘟疫定名尤为重要,反映的是人们对此自我反省的心态。所以笔者修改为“瘟君”。
。
佳景无边还主人。“还主人”的“还”应该为仄声字,可以改为“慰”等。“主人”,不如“故人”好。“故人”有故交亲友,相互平等的意思,符合古人对于人和自然天地关系的认识。而“主人”则是一厢情愿,自封为主的思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物相之下,乃是质象。即使是山河日月,其中的主宰如果不符合道德,也要遭到天网恢恢的制裁。比如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私自改变下雨的点数和时间,触犯了天条,即被斩首。高维空间中的生命体当他们的道德品质不足以维持的时候,就只有堕落。所以老子圣悊讲道:“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德才是万物的真正主人。《黄帝内经》中讲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搏而生者也”,因为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命形,是道光德能真正在滋养万物。所以古人说,天地人并列为三才,那也要人的道德能够修养到很高的水平才行。所以这两句改为:“瘟君长送开封锁,佳景无边慰故人。”
疫情解禁后郊外春游
作者 黄广奇
水碧风清丽日熏,花田麦野自由身。
芳红斗绽春光好,芽绿争描草色新。
童系筝飞追梦远,叟持竿钓乐怀真。
毒魔除去开封路,佳景无边还主人。
疫情解禁后郊外春游(修改稿)
水碧风清丽日春,花田麦野自由身。
桃红波影青山远,草绿烟光白纻新。
心共纸鸢追彩梦,情因渔钓乐天真。
瘟君长送开封锁,佳景无边慰故人。
作者简介
作者苍雪清竹, 原名杨敏,大连人,现居台州。十四岁写第一首作品《古园夜赋》,从此开始了文学与书画之路。一弹流水一弹月,一袖飞云一袖风。人或知之,称吾为真文人,半古人。以诗明道,道济中华。
作者微信号 cangxue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