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教研:行走听评在课堂 教学相长中提升

 行走听评在课堂,教研相长中提升——思源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掠影    

一周的新进教师见面课,一周的忙忙碌碌,一月的辛勤准备与耕耘,新进五位青年教师通过前期备课、师徒结队的中期磨课和本周的公开比武,在校教研室的全程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数学教师的全程参与,总算瓜熟谛落,成果丰硕,为未来思源教研之花的绽放蓄积了能量。

思源小学部数学组本次教研活动共有五位新进的青年教师参加。五位青年教师从进校开始,认真准备此次难得的机会,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精美的课件,有些教师跟师傅一起是三备三磨,甚至是四备四磨或以上,备课、磨课、重新构建思路再进行备课磨课……在准备的过程中,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为展现个人风采,各结对师徒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课堂风采

此次教学见面课,最先展开课堂教学的是一年级八班的钟倩老师,钟老师以生活中的时间问题为导入,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去引导学生认识钟表,从而在课堂中认识和理解钟表中时针和分针的含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出身于白云教研模式的陈和军,虽然年级尚轻,但自身综合素养突出,知识面宽广,选择了小学数学中难度最大的“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公开课的“珠峰”禁区,敢尝试着聊聊无几,而满身是胆的陈和军老师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高难度的挑战。其实,这也是此次教研活动中最让我欣赏的地方,无论成败,不计一时之得失,勇于挑战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为实效课堂开疆拓土。

“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赖镜文老师选择了一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一年级学段,便大胆地进行分组教学,通过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触摸中体验,在分组中合作,亲身感受着立体图形的点线面的魅力。

在刘雪瑶老师的课堂上,刘老师通过摆小棒,让孩子们数一数,上黑板摆一摆,座位上讲一讲,同学间比一比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学,让孩子们在玩中体会,从而认识了11——20以内的数及其内含。

石燕红老师本学期是一名语文老师,但为了心中的数学老师梦,毅然选择上一节数学课,她以《三角形的分类》与大家见面。为准备这一节课,她的身份不断地在感性的语文课堂和理性的数学课堂中变换。她进行了多次的备课研磨,课堂磨课,班级试教……在课堂上,她从角导入,结合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分类,试图让学生分,让学生说,让学生在探究中总结与归纳。

课堂课后花絮

(花絮一:倔强的小手)课堂上,各位年轻的老师尽展才华,各尽所能。但是,我们也知道,没有完美的课堂,也没有完美的教师。即使是名师课堂,也会有诸多的不到之处,就如同上图中这只坚强的小手。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上,在我拍照时已举了整整40分钟,只要是教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从未放下。可能因为他的身小瘦小,在诸多的师生面前显得渺小得可以忽略,渺小得甚至老师无法注视到他……但是,他的小手一直坚挺,疲倦的眼神中透着从不气馁的光茫。他的手举累了,举起的手起弯曲了,但他也没有放下对知识的渴望,大概这就是思源学子求知的渴望吧!
( 花絮二:行走在课堂)一节节课堂教学在不同的教学楼、不同的楼层、不同的班级进行,思源的数学老师们就如上图一样,提着凳子小跑前进,从4栋到5栋,从一楼到四楼,从中学部到小学部……提着凳子的老师们活跃在行走的课堂,全体28名数学教师没有一人迟到,早退,他们在倾听的课堂教学中提升着自我。
(花絮三:听评课也激动)课后,教研组又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上图便是评课现场。)这个上台尽是激情的杨莉老师,在评课中激动得如同自己没有上好课一样,为年轻教师的点评中滔滔不绝,行云流水,处处直击要点,让人佩服后还得信服。

杨明老师的评课言简意骇,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条框框有理有据,让年轻的教师不时地点头称是,频频弯腰记录。

最后是罗副校长的总结,她高度地肯定了本次小学部数学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赞赏了五位年轻教师的精彩奉献和七位评委的辛勤劳作。至此,经过两天的辛勤忙碌,五位年轻的老师们用自己的教学方式诠释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高效有序的课堂。此次教研活动正式结束,圆满落幕。

(感想:教学要注重实效,结果和过程同等重要,过程中热闹并不等同于结果的教学实效;教学要关注全体,课堂中要目光长远,关注着远方的角落,环顾着眼前的讲台,让角落里的这只倔强的小手不再累趴;教学要面向未来,数学教学培养的是数学思维,并不是让学生动手便自然会有,而是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和教师课堂用语的引导下方会有火花闪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