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年会 | 高质量发展之场域:构建现代课堂新样态
2020年12月5-6日,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3次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现场共1200余人参会,另有3850余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远程参会。会议主题为“发展中国特色优质基础教育:聚焦育人方式变革”。会议以主旨报告、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交流、嘉宾访谈、分论坛、微论坛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并就我国基础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我们将陆续刊发论坛嘉宾演讲内容。
叶剑,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是保障、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渠道。也是我们大家最为熟悉的场域。在青羊区新人文教育发展理念中,课堂也是三大场域之一。师生的人生在此交融,生命在此激荡。课堂的生态优劣直接影响师生的人生幸福感。
青羊区的课堂改革可分为三个历程:一是摸索期,二是理论架构期,三是样态实践期。摸索期以2005年承办四川省课改现场会为标志,理论架构期以2015年现代课堂思与行专著出版为标志,样态建构期正在路上,本次发言就是这个阶段的一个反思总结。
我区的课程改革是以现代课堂建设为旗帜的。为什么会树起这样一面旗帜呢?
那我们追求的现代课堂是什么样的呢?大而言之,人的现代化如何落实到课堂现代化?小而言之,现代课堂如何构建?如何推进呢?下面谈谈青羊区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课堂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场域,是以培养“现代人”目标的课堂。那人的现代化、现代人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具有时代精神,有适应当下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的人就是现代人。我们认为,课堂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场域,是培养现代人为目标的。
那现代课堂有哪些属性呢?有什么特征呢?我们认为现代课堂是活动的,由活动组成的;是生态的,关注场域内主客全的整体关系;是有特色的,体现人本的,能从行为表现看出来的课堂。
因此,现代课堂的三大特征就出来了:活动、生态、特色!
活动:强调主体参与的主动性、深度性;
生态:强调主客体间的整体性、联动性;
特色:尊重主体表现的差异性、个性化。
理念视角,是以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为项目载体;
(文章根据叶剑在“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3次学术年会”微论坛上的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