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果品”到“香料”——荔枝果皮制作的炉中妙香

“夏蝉叫,荔枝红”,香气清馥、果肉晶莹的荔枝,深得文人所喜。白居易称许荔枝“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轼评价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

香味是荔枝的一大特色,很多文人都被其香味吸引,徐夤将荔枝比作香囊“朱弹星丸粲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张栻认为荔枝香为果中一流“开奁未暇论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

在古代,香气与滋味绝佳的荔枝也兼备“香料”之用。荔枝果肉可调酒点汤,果皮是“合香家”颇为重视的合香香材。

陈敬《陈氏香谱》“荔枝香”条言:“取其壳合香,甚清馥”,陆游在《焚香赋》中记载,他曾用荔枝壳、兰花、柏实等物制作日用熏香:

从山林之故友,娱耄耋之余日。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

以上数句描写制香与所用香材,“丹荔之衣”,即荔枝壳。此香所用香材皆为山中常见之物,是山居者常用香品。

仁宗朝温成皇后也有用荔枝壳、松子膜、苦楝花制作“阁中香”,苏轼《香说》:“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 楝)花之类”。荔枝壳调香,最具代表性的是“洪驹父荔枝香”:

荔枝壳(不拘多少),麝皮(一箇)。右以酒同浸二宿,酒高二指,封盖。饭甑上蒸之,酒乾为度。日中燥之为末,每一两重加麝香一字,炼蜜和剂作饼,烧如常法。

此方为洪刍所拟。洪刍,字驹父,为宋代香学名家黄庭坚之甥,受舅舅的影响洪刍也沉迷香事,并著有《香谱》一书。

洪刍对荔枝的评价很高,称其为仙果,洪刍《荔枝》:“仙果移从海上山,露华供夜鹤分丹”。洪驹父荔枝香仅用荔枝壳、麝香两味香料制作,此香主要取荔枝皮的清香之味,麝香用来发香,增加荔枝壳香味的扩散力。

荔枝壳与麝香的合香之法,在盛产荔枝的福建地区广泛流传,日本僧人慧广游历福建时所作《下闽道中》也提到过此香:“惟思劈火脐,香荐荔枝红”,其中“脐”指麝香,“荔枝”指荔枝壳。

荔枝壳作为香材和香,最有名气者是苏轼《和黄鲁直烧香》诗中的闻思香:“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陈敬《陈氏香谱》中录有两方闻思香,配方中均有荔枝壳这味香料。陈敬《陈氏香谱》“闻思香”之一:

紫檀半两(蜜水浸三日,慢火焙),甘松半两(酒浸一日,火焙),橙皮一两(日干),苦楝花一两,榠查核一两,紫荔枝一两,龙脑少许。右为末,炼蜜和剂,窨月余爇之。

闻思香配方中的“紫荔枝”为莆田产的“陈紫荔枝”,香气极为清馥,宋人蔡襄《荔枝谱》中将其列为荔枝中的极品。

闻思香之名也大有来头,传为香学大家黄庭坚所命之,南宋孝宗朝《锦绣万花谷》“闻思香”条,云:

山谷论香有谓“闻思香”,取《楞严经》观音所言“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因以名香。

黄庭坚善用香料,在气味品鉴上,有独到的见解,其命名的香方备受爱香之人追捧。当时还有人对“闻思香”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增添或削减配方中的香料调试新香方,像《陈氏香谱》记载的百里香就是参闻思香制作 :

茘支皮千颗(须闽中来用盐梅者),甘松、栈香各三两,檀香(蜜拌炒黄色),制甲香各半两,麝香一钱(别研)。右细末,炼蜜和令稀稠得所,盛以不津瓷噐,坎埋之半月取出爇之。再投少许蜜捻作饼子亦可。此盖裁损闻思香也。

百里香以荔枝壳为主香,佐以甘松、栈香、檀香、甲香、麝香调制。调制此香所用荔枝为福建红盐荔枝,红盐荔枝又称干红荔枝,是先将盐梅浸佛桑花制成红浆,再放入荔枝腌渍后曝干而成。

红盐之法腌渍的荔枝,色红而味酸甜,用其果皮调香,能为香品增添一丝酸甜之气。

明代刘基编撰的《多能鄙事》中,记载了一帖与百里香配方略异的千里香,以五百个荔枝壳与甘松、沉香、龙脑、麝香等香材配伍和合,制成香饼焚熏。

明代宫中内府也常用荔枝壳调香,屈大均《荔枝酒》:“花先入酿仙人识,壳即调香内府知”,高濂《遵生八笺》记载的宫中内府印香方“梦觉庵妙高香”,配方中就有荔枝壳:

沉速四两、黄檀四两、降香四两、木香四两、丁香六两、乳香四两、检芸香六两、官桂八两、甘松八两、三奈八两、姜黄六两、玄参六两、丹皮六两、丁皮六两、辛夷花六两、大黄八两、槁本八两、独活八两、藿香八两、茅香八两、白芷六两、荔枝壳八两、马蹄香八两、铁面马牙香一斤、淮产末香一斤、入炒硝一钱,有此二物引火,且焚无断灭之患。

此方原为明代皇宫使用的内府印香方,高濂对其略微做了修改“余所制方如左,亦内府旧方,少损益耳”。高濂修改过的梦觉庵妙高香,以二十四味香料制作,正对应二十四节气,淮产末香、炒硝为印香助燃之用。

高濂对用香之事颇有研究,他根据自己的用香经验,将香品进行了气质分类,有幽闲者、恬雅者、温润者等,梦觉庵妙高香属香之幽闲者,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性。

香道 | 東方的氣味美學

在香气中,唤醒心底尘封的诗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