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总结丨妇科杂病的辨证施治原创 屈福生
讲座总结丨妇科杂病的辨证施治
原创 屈福生 基层医界 2018-10-30
图片
讲座 通知
图片
授课老师:屈福生
十八岁行医至今,一生酷爱医学,多年来在各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屡次获奖。
现供职于广东美林湖社区广博医院。
第二讲 妇科常见疾病
第二讲分四节讲
第一节:月经常见疾病;
第二节:妊娠常见疾病;
第三节:产后常见疾病;
第四节:妇科杂病。
第四节 妇科杂病
凡不属于月经、胎、产范围的妇科病称为妇科杂病。
这一节仅就常见妇科疾病作介绍:
1.盆腔炎;
2.子宫脱垂;
3.癥瘕;
4.不孕症等。
一、盆腔炎
盆腔炎的症状,远在古代就有记载,曾散载于各中医妇科门类中。有的在调经门,有的在带下门,有的在崩漏门,或癥瘕门等。
根据祖国医学的基本原则和辩证施治,在治疗上,不限于盆腔的局部症状,而是从整体综合分析治疗。
病因病机
1.肝大怒伤肝,肝郁花火,肝主藏血,肝热则血沸,血热忘行,故经量多,有血块,肝经循阴器络少腹,故少腹疼痛。
2.脾饮食失调,或优思所伤,使脾运化失调,水湿停滞,郁久化火,而致湿热内藴,但有阳气不足者,不可化热,而成寒证。
辨证施治
1.湿热下注(急性盆腔炎或亚急性)
主证:中度发热,口干苦,头晕,倦怠,食少,胸闷,少腹刺痛,带多,黄稠有味,尿黄灼热,便干,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稍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八正散与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瞿麦12克,扁蓄12克,滑石12克,大黄3~6克,牡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败酱草15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川楝子10克,车前子10克(纱布包)。
方药中瞿麦、扁蓄、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大黄通腑泻热,丹皮清热凉血,炒栀子清三焦之热,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川楝子和肝调气止痛。
加减:胸闷食少加焦山楂、神曲等。
2.湿热郁毒(盆腔脓肿)
主证:除(1)上述诸症外,伴有高热,头晕痛,腹剧痛,拒按等证。
治法:同上。
方药:同上。
但要加大这几个药量,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改为30克。
另加犀黄丸或醒消丸3克,吞服。
加减:渗湿、润便、排脓可加薏米仁、瓜蒌仁。腹痛加桃仁、或赤芍活血化瘀。
3.肝郁湿热(慢性盆腔炎)
主证:少腹一侧或两侧胀疼,腰疼沉重感,白带量多,白黏或黄,纳差,便干或尿黄,舌质红,苔薄腻,或舌正常,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解毒。
方药:八正散加减。
瞿麦12克,萆薢12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8克,夏枯草10克,冬瓜子24克,车前子10克(纱布包)。
方药中瞿麦、萆薢、车前子清热利湿,赤芍、元胡、川楝子理气化瘀止痛,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冬瓜子利湿,夏枯草有清肝热、软坚之功。
加减:腰痛加黄柏、龟板(鳖甲)。白带多加柴胡、芥穗、薏米等。
4.血虚寒湿(慢性盆腔炎)
主证:少腹一侧或两侧隐疼发凉,喜按喜暖,腰痠疼,白带量多,质稀色白,便溏或正常,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养血理气,散寒祛湿。
方药:四物汤加橘核丸加减。
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12克,木香3克,香附子10克,橘核10克,荔枝核10克,小茴香10克,葫芦巴10克,白术10克。
方药中四物汤养血,木香、香附子、橘核、荔枝核理气散寒止痛,小茴香、葫芦巴温暖下焦,白术健脾燥湿。
加减:如果无腹痛,仅有带下,其质清稀,属寒湿内阻,可用浣带汤治疗。
方药:浣带汤。
党参10克,山药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柴胡3克,芥穗6克,陈皮6克,车前子10克(纱布包),甘草6克。
方药中党参、山药、甘草补脾益气,二术健脾燥湿,白芍、柴胡、陈皮疏肝解郁,理气升阳;车前子利水除湿,芥穗入血分,祛风胜湿。
5.阴虚内热(结核性盆腔炎)
一般在未婚或原发不孕的妇女较为多见(辨证时应该多注意详细了解),症状是月经紊乱,初期经量偏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以后则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少腹胀痛,有下坠感,有低热,常伴有其它器官的结核病(应该注意病史)。
主证:低热,手足心热,经闭或尽量少,小腹胀痛,纳少,大便时溏时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阴清热,软坚化瘀。
方药:经验方。
生地12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山慈菇12克(或夏枯草12克)、山楂10克,丹参10克(或五灵脂10克)、地骨皮10克、益母草10克。
方药中生地、白芍、地骨皮酸肝化阴,收敛肝气退虚热,川楝子理气止痛,昆布、海藻、山慈菇(夏枯草)软坚清热,山楂、丹参、益母草去瘀生新。
二、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由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常发生于体虚,劳动妇女,以产后为多见。
临床辨证主要以气虚为主。
脱出程度:分为三度
一度指子宫位置下降,但在阴道内。
二度指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露出阴道口外。
三度指子宫完全脱出阴道口外。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因为气虚引起,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产后劳动过早,或分娩时用力过度,或生育过多,或便秘努责,损伤胞络,失于固摄,均可导致气虚下陷,无力系胞,以致子宫脱出。
辨证施治
气虚
主证:阴道有物下坠到阴道口,或脱出阴道口外,大者如鸡卵,自觉小腹下坠,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尿频,白带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治法:补气升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30克,党参10~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川断10克,桑寄生15克。
方药中黄芪、党参(剂量稍大)白术补中益气,当归养血活血,升麻、柴胡升提阳气,川断、寄生固摄肾气。
加减:阴部湿痒加车前子10克(布包),黄柏6克,或白藓皮10~15克。白带多加龙骨、牡蛎,或乌贼骨等固涩药。
严重者可以外带子宫托,配合治疗更好。
另外如果子宫脱出后,糜烂型的处理。
因摩擦损伤,而出现溃烂,流黄水,局部肿痛,发热,口渴,尿赤疼痛,重者先清湿热,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待红肿溃烂痊愈后,再以补气提升法治疗。
三、癥瘕(相当于西医子宫肌瘤)
癥瘕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内气血瘀积,痰湿凝滞形成肿块的一种疾患。
前人对癥瘕生于胞宫者称为“石瘕”。相当于西医的子宫肌瘤。
生于胞脉者(指输卵管、卵巢)称为“肠蕈(xun)”。与西医的卵巢囊肿或输卵管积水相似。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情志失调,忧思过度,引起肝脾不和,致使冲任功能紊乱,气血瘀积,或痰湿凝滞,郁久形成癥瘕。
辨证施治
1.血瘀凝聚(子宫肌瘤)
主证:子宫逐渐增大,叫坚硬,多于下腹触及肿块,一般无触痛(要点),月经周期规律,然经量多有块,腹痛,经期延长,不孕,或白带多,舌质如常,或舌边紫,脉细弦。
治法:活血化瘀,消坚散结。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
桂枝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鳖甲12克(打碎,先煎30分钟)。
方药中桂枝辛温通阳,有行气活血化瘀之力,茯苓淡渗益脾,赤芍、丹皮、桃仁活血化瘀,鳖甲软坚散结。
2.冲任失调(子宫肌瘤)
主证:子宫逐渐增大,B超辅助确诊子宫肌瘤)。月经量多,甚则贫血,或带经日较长,或有带下,腰疼,身倦乏力,头晕,心慌,五心烦热,脉缓或细弱。
治法:调补冲任,养血清热。
方药:芩连四物汤加减。
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川芎3克,熟地12克,黄芩10克,马尾莲10克。
加减:出血多减去川芎。加牡蛎30克,侧柏炭10克,乌贼骨12克,阿胶15克(溶化)。
阴虚烦热去熟地。加生地12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
脾虚加山药15克,莲子肉10克。
肾虚加续断12克,菟丝子10克。
方药中四物汤养血调补冲任,芩连清血热,牡蛎、乌贼骨收涩止血固冲,侧柏炭、阿胶清热止血,元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山药、莲肉平补脾胃,续断、菟丝子补肾安冲。
治疗注意事项:如果体查有手术适应证,最好选择手术治疗,不可盲目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子宫肌瘤手术的适应证如下:
1.子宫如孕十周大小。
2.拟妊娠,子宫肌瘤直径大于4厘米。
3.肌瘤短期内生长迅速,不能除外有恶变。
4.宫颈部位的肌瘤。
5.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如贫血、尿频、腹胀等等。
3.痰湿凝滞(卵巢囊肿或输卵管积水)
主证:腹部肿块多由下腹一侧逐渐增大,常呈球形,不硬,囊性感,常可移动,无触疼,肿块大小不一,月经一般正常,舌润苔薄,脉沉弦。
治法:软坚化瘀,去痰利湿。
方药:经验方。
昆布12克,海藻12克,山慈菇12克,白芷3克,芥穗5克,赤芍10克,乳香3~6克,没药3~6克,生鳖甲12克(打碎,先煎30分钟),车前子10克(纱布包)。
方药中昆布、海藻、山慈菇、鳖甲软坚散结,赤芍、乳香、没药活血化瘀,白芷、芥穗、车前子去痰湿。
作者:屈福生;编辑:刘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