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谭古今]从阿尔塔米拉的洞穴画谈欲望的驱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是一幅西班牙著名的阿尔塔米拉的洞穴壁画,“受伤的野牛”,其造型之准确,概括之洗炼,绘画之生动,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大师手笔,很多美术教科书也都将它选入其中。我之所以选择这幅远古先民的绘画,是想说明人若被欲望驱使着,没有做不成的事。
远古穴居的人们,肯定没有象我们美术院校的学生这样,以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学习诸如解剖之类的课程,更不会有细致精到的练习。能在那如此幽暗的洞穴中靠火把的照明,用木炭和红土绘出如此精妙的画面,实在让人惊叹。考古研究的成果表明,这些画面是原始先民为猎获野兽而进行的巫术活动,看来在两万多年前,人们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想捕获维持生活的食物,是相当困难的,他们要终日为生存而奔波。这里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原始先民不可能象我们在动物园中那样,平静而仔细地观察一只动物。也就是说他们眼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多是远距离的,抑或是近前的看到,也是一瞬间的运动中的观察,能将野牛描绘的如此生动,除了与之日积月累接触的感性外,就是捕获之后的血腥支解了,对于原始人绘画表现的深刻影响,仍是被获得它的欲望所驱使,这一点至关重要。他们为捕获多一些的猎物,一定要在神秘的巫术仪式中注入强化的精神意念,就是“我”使野牛受伤。
话扯的远一些,反观西方中世纪的宗教壁画,一个个的宗教人物都被绘制的十分呆板,为什么会这样,也是源于思想精神的原因。中世纪的社会风气由于被宗教严格地制约,人们普遍向往着基督的天国,精神意念专注于对理想天国的信奉上,所以人们的意识,绝不在于尘世美的享受上。意念也表现的很单纯。有资料显示,当时人们对现实物质生活的享受降到了最低点,也因为物质条件的匮乏,年轻女子若去公共浴所洗浴,都是将衣物置于家中赤身奔向浴所的。人们对这铺陈在眼前的美,也要视而不见,连画家的意识中,也不曾体现出对世俗美的追求。这也算是一种欲望的驱使吧(对天国的向往)。看来正反两方面都能证明:强烈的欲望可以逼真地再现客观世界,也可以完全改变人观察客观世界的状态。
再说那原始野牛的绘画者,欲望使他获得野牛,于是在巫术中,他必需要再现这牛的形象,也许在他们的意识中这是必然的。也就要求他们在瞬间中调动起最令人兴奋地猎获它时的激动心理,“我”要使它受伤。所以说,逼真的刻画,就是他们一定要做到的,为此远古的猎人们调动了自身所有的潜能。又因为他们再一次的获得,就认为是来自这巫术的作用,更加使他们有了逼真刻画的欲望。在此也印证了这样的结论:一但有了强烈欲望的驱使,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转到我们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习,掌握娴熟的绘画技能,在所表现的画面中,真的就能获得阿尔塔米拉洞穴中那群野兽的生命力吗?两万年后由我们看到的,以另一种方式所获得的审美经验,真正为我们昭示了生命野性的绘画,对于我们目前精致的文明社会的意识,是应该有所启迪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