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之武术——红拳在宋代——从《水浒传》说起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之武术——红拳在宋代——从《水浒传》说起
《水浒传》第1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描述的太尉洪信打开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陈抟当道士了,延揽的那些英雄“数百恶少”怎么办?陈抟采取的措施有三:一是个别资质特别高,能入道列“仙班”的留下做徒弟,如张无梦、等;二是个别资质较高,能出将入相的,给他指出一条路或隐居或入仕,如种放、张咏之流;三是那资质一般高的“数百恶少”,就遣返回各地了。“武乃道之末技”, 这个入门功是每位修行道法之人所必需具备的。武术内外功夫是无论哪个层次的英雄恶少都具有的入门基础。所以,这些人在陈抟等高士的教育训练下,无论是赴“仙都”还是“红尘”,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都有为正义而为的英雄主义节操和为正义而战斗的武术功底。陈抟把数百恶少放走放纵,莫非这就是《水浒传》描述的太尉洪信,放走了殿内镇压的一百零八星即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原型。不急,咱们顺着《水浒传》各回情节慢慢寻。
《水浒传》第2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说王进为了逃灾免祸,带着老母去延安府投靠老种经略相公,投宿史家村。史家村少庄主九纹龙史进在入门师傅打虎将李忠那里没学到啥真本事,拜王进为师后,经过自己勤学苦练,武功精进。少华山二寨主跳涧虎陈达路经史家村,被史进生擒。少华山的另外两位寨主神机军师朱武和白花蛇杨春前来求情,史进不但放了陈达,还和他们结为朋友。史进火烧史家村,和三位头领拼命杀出一条血路,冲上华山附近的少华山。由此而引出红拳传承人陕北三大武术巨臂“种家军”之“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以及鲁智深等角色。“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史有其人。
“种家军” 世代将门,满门忠烈。其祖是陈抟的弟子种放。北宋《高道传》记载张无梦“入华山与刘海蟾、种放结方外友,事陈希夷先生”。南宋《嘉定赤城记》也记载“本朝张无梦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师陈抟。”种放也与寇准为友,看不起以“手博”当了状元的王嗣宗。《太华希夷志》记载:“种放,字明逸,先是希夷为明逸卜上世葬地於豹林谷下,不定穴既葬,希夷见之言:地固佳,安穴稍后,世世当出名将。明逸不娶无子,自其侄衡至今,为将帅有声。”说陈抟为种放卜其祖先在终南山豹林谷的葬地,预言种家世世代代出名将。确实如此,自种放的侄儿种世衡开始,有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等名将五代从军,驰骋沙场,英雄辈出,先后有几十人战死沙场。为保卫大宋江山立下赫赫战功。
“老种经略相公” 种谔京兆府(西安)人,是种世衡之子,种放侄孙。种世衡是种放的侄子,过继给种放当儿子,一直随种放修习文韬武略,关西红拳是其必修之技能。种世衡当时创建“清涧城”镇守西陲,西夏人惧其威名,不敢轻易犯边。种谔年青时就显示出军事才华,后来子承父业担任清涧县令。他也是颇有谋略,善于用计谋。种谔后因军功升任鄜延(宋康定二年分陕西路地置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治所在延州,后升延安府,今延安市)经略安抚副使,并攻克米脂城,败西夏援军八万余人,名声大噪。在经略陕北延安抵御西夏期间,被人称之为老种经略相公。
“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是种世衡之孙。初任文官,后也因谋略改任武职,受到宋徽宗提拔,跟随童贯守边。童贯征辽大败而归时,唯种师道保全了有生力量,后来擢升为节度使。后逐渐起用为都指挥使,知渭州。
宋史评价种师道“善察形势,沉毅有谋”。而《水浒传》中借一众好汉的嘴,表达了对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由衷的敬意。像王进、鲁智深、杨志等都在经略相公手下任过职,金钱豹子汤隆也以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打造过军器为荣。由此可见,在文韬武略方面,陈抟传种放,种放传种世衡,种世衡传“种家军”,“种家军”传一众好汉,一众好汉发扬光大陕西红拳,传承脉络清晰,还是可信的。
不仅如此,且正是如此。在《水浒传》中,卢俊义是作者施耐庵钦点的武功第一人。而后世的大量作品中,又加入了史文恭是卢俊义师兄弟的说法,《水浒传》及民间评价卢俊义时,其被多次塑造成水浒第一猛将,是梁山好汉中武术最高的。周侗至于先后收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武松为徒的事情还有待研究。可是在《说岳全传》中,卢俊义却是周侗的徒弟,与林冲、岳飞是师兄弟。
周侗,字光祖(约1040年—1119年)陕西华州潼关人,少年习武,北宋末年之红拳武术大师,以善于箭术和通臂拳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 二十四式通背(臂)拳相传为陈抟所创,是各式通臂拳的母拳。周侗是华山脚下之民,所学通臂拳必然是陈抟所授。周侗的演义形象大部分是经过民间艺术加工的。民间说岳飞是周侗的关门弟子,周侗死后,岳飞为周侗守灵三年,这在历史记载中得到证明。岳飞也确确实实曾拜在周桐门下习学箭法。在《岳武穆年谱》说:“武穆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常学射于乡豪周同。一日同集众射,自炫其能,连中的者三矢,指以示武穆曰:'如此而后可以言射矣。’武穆谢曰:'请试之。’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遂以其所爱弓二赠武穆,后武穆益自练习,能左右射,随发辄中。及为将,亦以教士卒,由是军中皆善左右射,屡以是破贼锋。”《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提到:“(岳飞)尝学射于乡豪周侗。……侗与先臣(岳飞)别,未几而死。先臣(岳飞)往吊其墓,悲恸不已。每朔望则鬻一衣,设卮酒鼎肉于同冢上,奠之而泣。”《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岳飞在周同死后, 于每月初一、十五都在周侗坟前祭祀,既说明岳飞很重大义,也说明岳飞和周侗师徒关系密切非同一般。特别是岳飞学射一事,更说明了他是红拳传人。有一个种放侄子种世衡“银子作箭靶”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冯梦龙的《智囊全集·明智部39·种世衡 杨掞》记载:种世衡“又教吏民习射”。当时的西夏军人是非常擅于骑马射箭进攻,经常无端端地突袭陕北。种世衡为了提高清涧城里军民的射箭能力,战胜西夏军人,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拿银子做靶心,谁射中了靶心的银子,银子就归谁。结果即便是和尚,道士,妇女也来参加习射,能射中靶心银子的人也是越来越多。随后,种世衡就将靶心做得越来越小,靶子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种世衡还让那些为徭役轻重而争执的人习射,谁射中了靶心就由他优先选择;对那些犯了过失的人,也让他们射箭,如果射准了,就免于处罚。从此清涧城内,人人都会射箭,个个都技艺高超,射得西夏袭扰者人仰马翻,心惊胆战,鼠窜而去,战力之强跃居整个延州第一。所以岳飞拜周侗为师学习射箭武艺是红拳题中应有之意,岳飞为红拳传承人确凿无疑。
不但岳飞所部皆西北人,与岳家军同时齐名的有韩家军,其首领就是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韩世忠,也是陕北延安府绥德军人 。韩世忠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创了克敌弓、连锁甲等兵器以及骑马跳涧、洞靶射箭等战术。韩世忠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也与陕北另一军事巨臂“折家军”后人交好。
“单手擒方腊”是红拳36排手的一个招式。方腊虽死,方腊起义和擒方腊的故事却一再被人们演绎。在《水浒》中,擒方腊的情节则直接按在了宋江和武松或鲁智深头上;在正史中,擒方腊也被大宋官员辛兴宗冒功。《宋史》列传 卷一百二十三载:“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次杭州,贼奄至,势张甚,大将惶怖无策。世忠以兵二千伏北关堰,贼过,伏发,众蹂乱,世忠追击,贼败而遁。渊叹曰:"真万人敌也。"尽以所随白金器赏之,且与定交。时有诏能得腊首者,授两镇节钺。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在其它佐证史实资料里,跟随韩世忠擒方腊的人物有多人。其中有陕北三大军事世家(种家军、杨家军、折家军)的另一军事巨臂“折家军”的后代折可存,就是演绎中的“佘太君”(折赛花)家族的后代。红拳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学习吸收实战中得到胜利的招式的营养,并把这些招式以当时的事件冠名,运用到随后的习武训练中。
因此可以推论,水浒传中主要英雄好汉事迹是以红拳人物为原型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