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创造价值 而不是活得廉价还沾沾自喜

自2016年入行以来,出于中式田园风格的定位,一边影响了一批人对于童年对于已逝时光的追忆,一边又被莫名其妙的定义为“凄惨的土鳖”。

我不知道目前的大环境对于中式的排斥是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但如果说中式就是土和农,我想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究竟是什么让一些人抱持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是否中式就意味着过时

我们先探讨这个点,中式,是否意味着过时的,陈旧的?

中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沉积,是文化的传承,西方的文艺复兴等较之中式,都要年轻得多。中式最明烈的代表便是木制,早期,树材作为建筑的主要原材料,房屋宫殿几乎是木制。现在看来,先人真的可以用极具智慧来形容了,能创造出如此恢宏的奇迹。

切换到当下,早已不是木制的天下,各种替代材料称霸,一方面便捷而功能牢固,一方面是获取要容易得多。树材则因为环境破坏而逐渐退出,也确实是很难再寻觅到好的树材,所以树材的价格已然一跃成为了高阶产物。

如果我们想给一处毛坯做硬装,找任何设计师一问便能知晓,设计中式要比现在流行到发霉的北欧风贵太多,单单树材的成本就超出太多了。所以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人群开始远离中式的选择。

当北欧风及美式工业风风靡的时候,整个社会就狂躁了。这两个风格很大的表现力在于简约,北欧的纯净,美式的粗犷。但,从发源地来说,这两种风格必须是很有品质的,而不是很多人上INS看了几张分享,就自己在网路上购买所谓的北欧风、美式工业风的软装,摆在家里似乎一切就有模有样。

这样,真的很廉价。

我不客气的举个例子,厦门的咖啡馆可以说泛滥得不行,许多咖啡馆的审美真的是让我无力吐槽。工业风的吊灯,日式的餐盘,欧式的抱枕,中式的盆栽,EXO ME?这种疯狂的堆砌,是想要表达什么?

不得不说这类型的产品设计成本低(可以说几乎是抄袭原产),覆盖渠道广,造就了此时此刻。不过这不是坏事,因为我们可能真的买不起正品,包括我,也很喜欢购买。较之设计精致的中式产品,那些可以说都是天价了。

慢慢的,在这个大环境大趋势的影响下,洋气才能显摆得自我更有价值的观念开始冲击很多人,并表达中式应该就是LOW的意思。

我认为吧,不是这些风格本身就代表了新潮和与时俱进,而是他们要比中式仿造上更为廉价的时候,就让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独立审美的人群产生了奇妙的优越感。

中式不是过时,不是陈旧,其实是一种昂贵,不论是价格还是文化上,都是昂贵。而昂贵本身,便是区隔人群的一道利刃。

依傍城市就会更风华吗

出于工作项目的关系,我间歇性回到山林老家里创作。往往这样的安排,我会错过一些在城里才能体会的事,比如大片首映,品牌美食等等。尤其在周末的朋友圈,大家都在晒下午在星巴克装X,晚上在哪里聚餐,看了什么电影。而我可能一整天都在写出版社的稿件,也可能带着两只狗狗在山里散步。

两个选择本没有比较的意义,因为不具备比较的立场,但我听不得形容词为“凄惨”的评定。

我需要因为错过了当下热门影片而自惭吗?其实我并不如此。我把大家分销在这方面的时间做了很多对我自身更有意义的事:看很多的书,走很多的路,写了很多文字,拍了很多照片。

前几年,我还在福州工作的时候,每到周末,我就筹划着去哪里潇洒,喝什么酒,必须要拍照发QQ空间,喝一杯咖啡都充满神圣的仪式感。现在想来这些年少轻狂的寡薄,既可爱又有趣。

现在我并不固定在某座城市了,甚至经常处于乡野之中,所以这样的生活方式会输给依傍城市生存的人群吗?我确实不能经常喝红绿的酒,不能及时享受商场的冷气,可我会因此输掉生活吗?

我说个真实的例子,2014年,我跌入谷底,生活陷入急剧窘迫的状况,甚至吃不起一份晚餐。当时初到厦门,我宿于城中村里,一座民房里的单间。那时候就职于某车行的文职,工资低得无话可说,每个月房租500元左右,都让我月月捉襟见肘。

这个过渡时期,我对于居住的城中村,只有满满的信念,必须早日离开——城中村的环境,应该很多人是了解的,诸多外地人,文化水平不高,就职行业也较多处在社会底层。环境之恶劣,让我在一年后经济缓和了一些的时候,迅速逃离(此处没有任何贬低之意,仅描述个人喜好)。

我的观念是,即使需要把每个月的工资拨出稍多一些,我也需要一个相对良好的居住环境。每天都要照面的人,我希望他们是我渴求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我自己都弃之不及的群体。

那么我们来看,即使是坐标城市,就会显得更为高尚吗?可能那场电影票是团购网上买的,影院环境差得要命;距离上一次喝星巴克都两个月了,必须拍好这张抹茶星冰乐发个朋友圈;攒了半年去商场买了一瓶香奈儿香水,提着袋子都觉得自己变成女王了,结果要挤公车回家???

我再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个朋友,曾经玩得挺不错的,他大学毕业后在F市求职不顺,现在从事安装设备的工作。有一次他回复我的朋友圈:抠(我外号),我都看不懂你到底在发什么。我看到他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和他再也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了,而身处城市的他为什么跟不上一个处在山林之中的我呢?

依傍城市不见得会让人更风华,真正能让人气度不凡的是对生活的底线高于所谓的标准。

坦诚出身是否丢人

我努力创作出一些作品,让它们真实表达自己和自然和文化本身的连接,并不是单纯的界定为乡村风情。我记得我刚出道没多久,有一个平台采访我,需要一份自我介绍,我不知道该怎么写,询问了一位我还蛮敬重的业内人士,他给我写了一段让我至今都不想再和他对话:

“我出身农村,所以我喜欢拍各种农村的样子……”

一方面我很坦诚的接受我出身农村这件事,另一方面,我很无力,拍中式风格就得给自己冠以“农村”这样的标签?难道说用一些廉价的西式刀叉,就可以管自己叫文艺先驱?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浅薄,才能说出这样的观点,让我匪夷所思。

可以说,很大一群人,都来自县以下的镇、乡、村,确实,勤劳的父母用心培育,让我们进入了大城市打拼,见识世界各个模样,但坦诚以待自己的出身,本就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我来自山林乡野,但我也走过许多人这一辈子都走不到的远方。

我在杭州出差,张口说话,被质疑是韩国人;我在上海出差,穿着大胆,被质疑是日本人;我走在家乡县城的街道上,店家都会问我一句“小妹你哪里人”。即便我只是出身山林,但审美这件事,不因人的地理位置转移,而被自然赋予,缺失的状况下,即使身处巴黎,又如何?

现阶段,我选择用中式的方式表达自我内心,是我对中式文化本身的一种敬仰之心,这是我的境界。

工作室拍摄条件的得天独厚,我的作品有了与众不同的活力和生机。较之普罗大众盲从的INS风,其实我也挺喜欢的, 但我同时也拥有一份标签为自己的独家风格。

距离上一场感情破裂,空窗已经两年,但我并不急于寻觅下一个对象。当下的环境,可以说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出于寂寞大于真爱的选择,而我已经不想浪费自己的情感在一些虚幻的想象中。我扎实的走每一步,开始看得更高更远更长,并不盲从于苛刻的社会洪流中。

脱团也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我的选择从来都不少,只是我认为不随意投资自己的情感,是对自我价值体系本身的尊重。如果非要说我单身就是“凄惨”,那怎么不说婚姻是坟墓呢?

扯到这个就难免提及明日的七夕了,讲真,我之前不太关注这个事,直到各大公众号铺天盖地的渲染。我祝福每一位,不论是比翼双飞还是单枪匹马,开心就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