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型痢疾。在谈及方义时言:“观方中用当归、白芍以行血,木香、槟榔以调气,芩、连、大黄泄热燥湿,少佐肉桂以减寒药伤中。”笔者将方中肉桂分析为反佐药,认为它可以制约芩、连、大黄的苦寒之性,又合香连丸治利行辛开苦降之法。笔者最近在商洛市中医院内四科李波主任门诊见一腹泻窘急,时少腹满痛的患者,处方芍药汤。笔者始悟芍药汤中暗含仲景治疗太阴腹满时痛用桂枝加大黄汤和桂枝加芍药汤的深义。
重用芍药治疗邪气腹痛
《伤寒论》中张仲景用桂枝加大黄汤和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寒陷太阴,脾络不和的腹满时痛。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痢论》载芍药汤治疗湿热郁蒸,气血瘀壅的痢疾。两种治疗思路中均重用芍药,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此盖源于《神农本草经》言芍药可治疗“邪气腹痛”之论。河南卫生厅1958年印中医业余函授学习教材之《神农本草经讲义》(以下简称《本草经讲义》),按云:“仲景用芍药治腹痛,一以益脾阴而摄纳至阴耗散之气,一以养肝阴而和柔刚木桀骜之威,实为肯綮。但仲景亦谓胃气虚弱之人,大黄、芍药宜减之,或久煎芍药以祛其微寒之性,亦须参详,不可泛论腹痛,均重用芍药。”
用桂枝解表通血脉
芍药汤中桂枝之义,《本草经讲义》按云:“仲景方中所用,俱是桂枝,其意在于发散肝脾而行营血,通达经络而开毛窍,至于调经开闭,疏木止痛,通关逐痹,活络舒筋,尤有专功……凡润肝养血之药,一得桂枝化阴滞为阳和。”桂、芍相配,养阴和阳,营运荣血,调和肝脾,通达经络。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认为此二方所治腹痛均系太阴脾络不和,只是有虚实之分,桂枝之义在于温中通经,有表则解表,兼散肝脾之络而行营血以止痛。张锡纯论桂枝时云:“桂枝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横恣,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条达也,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故桂枝之用,重在肝脾,无论内伤外感,均可运用。”
关于芍药汤原方所用为桂,笔者请教于恩师成肇仁,师言:“原方中所用桂,指肉桂,辛甘,能抑肝风而扶脾土,且通血脉,助归、芍以行血,为治利之妙配;若病偏表寒郁闭者,可改用桂枝,合用桂枝加芍药、大黄之义,是权变矣!”
芍药汤原方重用芍药一两,桂一钱,在于谨守湿热之机,临证可视湿热之轻重,适当调整用量或与他药相伍而变通之。此外,治疗痛泻的名方——痛泻要方,药用白术、白芍,与桂枝、白芍相比,白术重在补脾胃,化湿益气,桂枝重在散寒调和肝脾而通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