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轻易就被干掉,明哨的作用有多大?真能防得了敌人吗?
2009年3月,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周克华枪击哨兵案”,驻扎重庆市的成都军区某部两名哨兵被周克华持枪袭击,造成一死一伤,哨兵手上的自动步枪被抢走。
这件事情轰动南方,周克华也成为了近20年中国最危险的连环杀手。
在重庆枪杀哨兵案件发生后,国内的一些媒体却对案件本身没兴趣,反而分析起了“哨兵”这一职位存在的必要。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哨兵是专门用来警戒,防止敌人接近的,但是从该案件看来,哨兵显然没有起到这个作用。不仅在现实中,在很多军事电影中哨兵也是高危职业,经常被特种部队趁黑摸掉,或者让狙击手解决。
哨兵是军队里最古老的岗位之一,自古以来,军队行军扎营都要设岗放哨,哨位也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扛枪站岗的明哨。在和平时代,明哨尚且被偷袭,如果是战争时期,明哨能发挥多大的用处呢?现代军队的哨位有多少种?他们要负担起怎样的职责呢?
一、站岗的哨兵是干嘛的?
在和平年代,军队驻地和办事处都需要军人站岗,这是军队的纪律,这个位置学名叫做“门岗”。站岗的士兵虽然也会配枪,但是一般不会装子弹,子弹在另一位哨兵手里拿着,防止发生意外。
站在门口的哨兵是部队的象征,代表军人形象,哨兵岗位三米外有警戒线,外人进入警戒线会被拦截,正常进入军营者要询问、登记后才能进入军营。哨兵不仅防止外面的人随便进来,还防止军营内的人随便出去,其本质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方式。
在战备状态下,军队站岗的哨兵人数会更多,而且会真枪实弹上阵。两个哨兵和一个带岗班长装备两支自动步枪,一把手枪,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大部分人一提起放哨就会想起“门岗”,其实“门岗”只是哨位的一种,而且是最基本,最普通的。真正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哨”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而且重要性天差地别,有的只是象征性地摆设,有的则关系着整个军队的生死存亡。
二、战争时期,“哨位”的不同价值
在战争时期,军队的岗哨更加复杂,一般分为明哨,暗哨,流动哨等。战争期间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所以连最基本的“明哨”都会得到升级,人数和火力都大大增强。
军队在选定扎营地点后,营地还没修好,哨兵就已经派了出去。
在门口站岗只是“明哨”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哨位经常在高处,可以瞭望整个营地,顺便监视外围的道路。《孙子兵法》里早就指出:在地形的制高点,交通咽喉设置哨位能事半功倍,保全营安全。如果军队驻地没有制高点,则需要人为修建“瞭望塔”,中国古代称之为“望楼”。
许多军事电影之中,“瞭望塔”出镜率超高,例如《第一滴血》里,兰博要去营救美军战俘,需要先潜过河流,然后切断铁丝网,最后用弓箭射死瞭望塔上的哨兵,就能悄无声息地放走战俘。与电影不同的是,就算射死瞭望塔上的哨兵,要潜入军营也非常困难。因为在明哨之外,还有一道暗哨作为保险。
暗哨的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是在隐蔽位置布置侦查员,这个位置不会让太多人知道,甚至当天的带岗班长也不了解暗哨在什么地方。人类最奇绝的“暗哨”,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和越军在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里鏖战,前期美军打得很惨,每次主动进攻都会被越南人埋伏,美国人甚至怀疑是南越军队出了奸细,开始排挤南越军队。
后来美军在大规模炮击中发现,森林里有的树木内部已经被掏空了,里面藏着望远镜和对讲机,还有个被炸死的越军蹲在其中。
这些人就是越军的暗哨,美军之所以步步受挫,就是因为暗哨掌握了美军的动向。有的树干下面还连着暗道,越军士兵可以从这个出口包抄美军背后。美军士兵对树木的恐惧被网友们传为了笑谈,“当一棵树开始说越南话”成了越战的经典梗。
越南战争自有其特殊性,在其他的战场上,只要士兵能保持隐蔽,视野辽阔,就能为军队提供警戒。在暗哨之外,“移动哨”也是战时岗哨的重要部分。很多喜欢玩潜入游戏的玩家可能对“移动哨”的领悟很深,这些人游走在固定的路径上,在不同的哨点之间巡逻,稍有不慎就会在潜入中引起注意。
移动哨的作用介乎明哨和暗哨之间,它灵活游走在哨点之间,线路或固定或自由,随时监视着路上和周围的异常情况。在这三重警戒之下,大规模或者小规模的入侵基本都能被立刻发现。既然三重哨位如此严密,那在电影里出现的“摸哨”情况现实里真的会发生吗?
三、岗哨真的会随便被“摸掉”吗?
现代人离真正的战场非常远,能接触的军事信息都是二手的,全靠影视剧和小说来获取信息。电影里的哨兵好像一根木头桩子,直直在自己的岗位上站着,等着别人来将其一刀放倒。其实在现实里,哨位虽然会遭到袭击,但是“摸哨”的成功率也不太高。
“摸哨”成功与否既要看摸哨者的实力,还要看哨兵是否尽职尽责。在20世纪,军事科技尚不发达,一些游击战中摸哨的成功率很高。
中国游击队在抗战中经常“摸炮楼”,当时华北地区遍布日军小炮楼,我敌后抗日队伍常常组织士兵晚上去摸哨。在华北农村摸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农村根本没有电,晚上两眼一抹黑,中国士兵趁着阴天没月色时悄悄接近炮楼,鬼子很难发现。其次,日本炮楼里只有几个鬼子,剩下的都是伪军,站岗放哨的苦差事都给伪军干。
伪军的军事素养极差,意志不坚定,经常开小差,晚上炮楼的哨位形同虚设。我游击队战士们手持尖刀,爬上炮楼先杀伪军,顺利的话半小时内就能拿下一个炮楼。
上述的这种情况在游击战里比较常见,在大规模的正面战争里,军营的一个哨位倒下了并不能瘫痪复杂的警戒体系,其他的明哨,暗哨都会察觉异常。
明哨很多时候并不像电影里那样就一个人,而是一个班甚至一个排,他们由军官统一指挥,布置在互相能观察到的地方。在战时,哨兵们手上的枪也不是烧火棍,枪里和身上的弹夹都是装满子弹的,遇到异常情况先鸣枪示警,如果是敌袭就直接开火。
到了现代战争,潜入摸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眼的作用被科技替代了,电子摄像头密密麻麻,“哨位”成了一个屏幕上的点,通过视屏网络连接在一起。在各个电子眼之间,士兵在来回巡逻,电子眼后面有几双眼睛随时盯着屏幕。
现代AI红外摄像头连经过屏幕的一条老鼠都能捕捉到,一个大活人要穿过这层网络是不可能的,任何潜入者都无所遁形。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时汉文:带领民兵端掉日军炮楼》,李亮亭、刘永亮
2、《电子哨兵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