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的人别听慢歌
和朋友出去玩,一路上她时不时地感慨“人生怎么这么艰难”“现在好想哭”,我只是语气苍白地重复“都会过去的”。
“你总说都会过去的,究竟要过多久呢?”
“……”
“你花了多久才真正忘记了一个人?”
我低下头想了想说:“四年吧。”
也许更长。
喜欢一个人,纠缠一段时间,然后要用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忘记,忘记痛苦,连带着美好。
我总是跟她说,你看我现在不就忘了,什么事也没有,不记得他的联系方式,不记得他笑起来时嘴角好看的弧度,不记得他曾跟我说过的话,不记得他给过我的惊喜,甚至聊起他的时候也不再闪躲,语气平淡得如同谈论一个陌生人。
放轻松,时间总会带走一切。
然而有些歌却是再也不敢听了,比如《你不是真正的快乐》,随便听听就泣不成声。
或许我该收回之前的话,有些伤,是永远不会好的,它们只会被藏在阴暗的角落发酵腐烂,烂成一个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不能碰,每次不小心触碰到,都会钻心的疼。
但表面上,你还是完好的样子,伤口盖在层层叠叠的衣服下面,你说说笑笑,甚至慢慢的都忘记了它的存在,似乎它真的愈合了一样。
你跟别人讲,你看我早就好了,早就不痛了。但是有些事情,却是再也不能碰了。
孩童时期什么都不懂,听歌只听歌旋律,看书只看个故事,并不太懂老师和大人说的情感,看什么都是欢欢喜喜的。慢慢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些话再也不能听,有些故事再也不能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触及压在心底的相似的经历。
我生平第一次暗恋男孩子的时候,每天下了晚自习把头盖在被子里听《水晶》,任贤齐的那首,一遍一遍,边听边哭,似乎哭出来就不会忍不住在人前表露出来。
后来再也不能听这首歌,似乎那一年的压抑和绝望都压缩在了旋律中被记载了下来,每一次听都看到曾经无望的自己。与这首歌一个待遇的,还有他名字的那几个字,他所在的城市,他就读的学校,甚至他说过的话。
不能提,一提就溃不成军。
小时候摇头晃脑地背过很多诗词和课文,每天最烦躁的就是检查背诵,后来不需要就慢慢忘记了,再次听到诸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或是“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才突然悲从心头起,藏都藏不住。
大学的时候老师要求看《美国丽人》,分析情感和人物,大家都装模作样地分析着中年危机、美国梦和表面的浮华,老师看过后只是说,你们还不懂,能学舌但是感受不到真实的感情,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龄再看……
那时只当老师是倚老卖老,直到有一次无意中跟一个正值中年的朋友聊天,他有家有业有房有车,比大多数这个年龄的人都活的成功,可是他却说,看《心花路放》的时候哭了,我表示不理解,他说里面字里行间都是悲伤,可你这个年龄,还不懂。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白居易竟然也这么说,“你不提,我都忘了我原来这么悲惨啊”。那又是谁说起自己的经历一段一段,从环境到朋友,从音乐到竹笛,从怀旧到文化冲突,这么多条条项项,原来都是忘记了吗?
我只是想装作我忘记了,如果没人提醒的话。
每一次经历都像一道伤痕,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身上,让你在碰到类似的事情时,如临其境。这些伤痕消耗着你的无畏,丰富着你的理解能力,但那些腐烂的伤口痛起来的时候,只有你自己知道。
好在,生命很坚强,伤痕累累也不会死去,哭过之后,面对旁人,还是能牵起嘴角说:我没事,都过去了。
写在后面的话: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么长时间,我们也在逐步调整公号内容,希望它能更集中,更符合大家的阅读喜好。
我们几个讨论决定,对今天的内容进行拆分,今天主打影视娱乐以及图书推荐,以发评论、讲故事或系列推荐的方式,给大家提供鉴别好的精神食粮。而主情绪和情感类的文章,不再在这个公号上主推,而是拆分到另外一个公号。
另外的公号叫“桃花都开了,”由小冰和今天的另外两个小伙伴负责,有一些比较感性或者更多讨论情绪情感的东西会在那个号上发,内容更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