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到12点却被辞退:不是不努力,而是用错力

1

“因为做不好数据分析,我被现实打了耳光
下午3点,北漂的小刘收到工资到账的短信——9000元。他却丝毫开心不起来:
  • 盯着店铺数据,销售额只跌不涨;
  • 103个微信社群,偶尔只有小广告冒冒泡;
  • 直播带货送福利,结果只是被薅羊毛;
  • 每天加班肝到12点,却不见任何起色;
  • 复盘时看着一堆的表格文件,却不知从何下手;
  • 工作棘手,还得担心下个月的房租......
入行电商运营的162天:刚毕业的小刘再次陷入了迷茫。
一个月后,小刘进行转正答辩,很遗憾,没能通过。
老板告诉他,宁愿每个月开2万的工资给别人,也不想招一个不懂运营、不懂数据的人占坑位。
明明工作很辛苦,为什么却得不到对应的价值产出?委屈又不甘心的小刘临走前向一位资深的老员工请教,老员工告诉他,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找到问题的核心——
“你没有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每次都只是罗列了一堆数据,但没有结果。你要让你的图表,学会说话。

2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小刘作为电商运营,天天和数据打交道,经常出现这些状况:
在给领导做汇报时,做了十几张表,罗列一堆数据,画了一堆折现图、饼图,结果领导却不停地看手机、满脸不耐烦!甚至直接打断你:“你到底想说啥?!”
为了提升销售量,网上搜集了一堆资料和数据,却还是云里雾里不知如何借鉴?
整天辛辛苦苦做业绩,领导却好像总是看不见!而同事每次会上做的汇报,却总能得到认可,还被升了职?
......
这就是缺乏数据思维的表现。
小刘每天加班到很晚,看似使了很多力,却始终没使在点上。这也是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是已经工作许多年的运营普遍遇到的问题。

3

“我该如何让冷冰冰的数据会说话?”

马云曾在接受美国财经媒体CNBC采访时,就说:

“在快速逼近的技术新时代,核心是数据。与数据有关的能力,将变得非常有价值。”

就拿电商来说,它的核心逻辑是人、货、场的结合,意思就是在合适的场景下,将合适的商品,推送给合适的人。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合适”二字。如何判断是否“合适”呢?
这就需要对用户充分的了解,知道用户是谁?特点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产品?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数据反映出来,用户的在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分享、购买等等,都是用户画像的塑造,数据越多,画像也就越清晰。
在分析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例如:
营销数据——包括营销费用、覆盖用户数、到达用户数、打开或点击用户数,由此衍生出人均费用、营销到达率、打开率等。
用户数据——包括会员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登陆记录、交易记录等行为。
流量数据——包括浏览量(PV)、访客数(UV)、登陆时间、在线时长等。
交易及服务数据——包括交易金额、交易数量、交易人数、交易商品价格、交易场所、交易时间等。
行业数据——包括行业市场规模、品类规模、增长率等。
竞品数据——包括竞品市场份额、竞品价格、竞品销量、竞品用户信息等。
在人人都在谈大数据的时代,大家都会说:“一定要用数据说话,做到精细化运营!”
而实际工作中,很多运营在大量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中难免陷入困境:
每天都为了各种活动数据复盘忙得不可开交,结果做了2、3年,水平还是很平庸,并没有做出什么有效分析来指导下一次活动。久而久之,迷茫又苦恼:难道电商运营就是天天打杂吗?
当然不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