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节刚过,即应邀来洪与亲友相聚。早餐后,结伴出门,经东风路信步至古堰大堤,面对烟波浩淼的洪泽湖,心有所动,随口而歌。
适逢国庆长假,亲友相约赴洪泽西顺河郊游。入夜,借宿在一养殖户夫妇池塘边的简易棚舍。
春寒料峭,细雨蒙蒙,漫步洪泽湖古堰景区。四顾空濛,别有情味。
洪泽湖古堰景区,地处我国第四大淡水湖的洪泽湖畔。景区主要包括洪泽湖大堤、水釜城、渔人湾、欢乐园四大旅游片区,是一个融文化体验、养生休闲、大湖观光、森林探秘、现代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白马湖,位于淮安市境内,因形似一匹桀骜的白马而得名。其菊花园总占地面积约150亩,户外种植区约70亩。精品馆按菊花和白马湖生态主题布展,近2000个品种,红黄白绿粉橙色以及各类双色、间色等花色搭配,在赏菊的同时,可全面理解菊文化。“陶令”指东晋田园诗人、辞赋家陶潜。因其曾任彭泽县令,故称。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著名诗句。
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此地诞生了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沈坤状元府,由明嘉靖年间沈坤在淮安河下的老宅和寓园两部分组成。沈坤(1507—1560),淮安府大河卫(今淮安区河下)人,祖籍苏州府昆山,是自科举制度以来淮安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嘉靖三十八年(1559),亲率兵勇平定倭寇,后遭诬陷被捕入狱;三十九年(1560)三月,病死狱中。淮安御码头,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码头台阶为石料砌筑,故又名石码头。清代石码头大街,骡马车行,馆舍密集,客商如云,繁盛无比,有“九省通衢”称誉。康熙、乾隆二帝六次下江南,多次在此登临视察水利,体察民情,是淮安作为明清时期“南船北马”重要交通枢纽地位的象征。
清江文庙,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时任工部主事邵经济在清江浦运河边建崇景堂,史称清江书院(即文庙的前身)。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河道总督于成龙奏请朝廷,改清江书院为文庙。文庙总占地面积约21亩,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
清晏园,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有“江淮第一园”之称。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将北方的开阔与南方的玲珑揉于一处,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包容天下”指新时期淮安精神之“包容天下,崛起江淮”。
中洲岛,位于淮安市城区中心地带,是一块介于里运河和越河之间的狭长三角形半岛,总面积约40亩。在它的周围,是人文典故的密集区。
里运河,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其在淮安境内的沿河两岸,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点众多,有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承载着淮安千年的运河文化,见证了昔日淮安漕运文化的兴盛,是淮安人的母亲河、文化河。
水门桥,位于淮安市里运河上。南北桥头四角分别矗立“清代清江浦市井生活景象”、“五十年代末百姓生活掠影”、“八十年代走向开放的记忆”、“二十一世纪初新淮安速写”等四组青铜雕塑。“崛起江淮”指新时期淮安精神之“包容天下,崛起江淮”。
淮安有轨电车,是服务于淮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于2014年2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正式通车。投入运营后,有力地促进了里运河文化长廊的规划建设,使得周总理故乡的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楚秀园,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东大街南侧,占地面积约720亩,是一座旅游综合性公园。园内自北向南有雷湖、里湖、西湖、南湖等四个湖泊,水色秀丽,环境幽雅。因淮安旧时曾属楚地,故名“楚秀园”。夏夜散步中洲岛,闻河岸有戏曲声,悠扬悦耳。近之,见水滨一亭前,人头攒动,听者熙熙。台上演员一招一式,颇具功力,驻足观赏,陶醉其中。
女声朗诵:塞北的雪,原名周卫山,资深播音主持,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灌云县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
作者:孔祥田,笔名鲁苏、耘斋主人等。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苏省写作学会会员,淮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两届10年市人大代表,省、市两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发表诗文百余篇(首),编著《往事与梦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