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苏轼: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洞见·念念

苏轼曾感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在不断地经历相遇和别离。但相识再多,最后留在身边的,只有志同道合的人。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作家祝勇曾在书中写道: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事实上,仅在北宋,苏轼的受欢迎程度就已经是绝无仅有的。与他交往的人中,上至帝王将相、公卿隐士,下至寻常百姓,贩夫走卒。正如,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说的那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对于朋友,苏轼不分高低贵贱,他秉承本心去交友,只用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去和朋友相识相处。

在贬居黄州时,苏轼陷入人生的最低谷,但他并未刻意掩饰自己的落魄处境,反而完全放下身段,躬耕劳作,融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这种亲和力,他的东坡雪堂总是高朋满座,人来人往。

人们喜欢这位接地气的东坡先生,钦佩他的满腹学识,更为他乐观开朗的性格所吸引。

以卖酒为生的潘丙,在西市开药店的郭遘,以及热衷公益的古耕道,都先后成为苏东坡在黄州的挚友。

他们的友情曾令苏轼感动不已:“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遇到的人,都是被你吸引而来的,你是谁,便会遇见谁。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省心录》中有句名言: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对众人和气相处,对下属宽厚相接,对有过失的人宽恕相待,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苏轼的为人处世,极好地印证了这个道理。

对朋友,他是真正做到了诚心诚意,并且在认真经营友情的同时,从不求回报。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他的真诚在经历过漫长的时日后,总会被看见、被回馈。

在苏轼的众多好友中,“苏黄”之交当值得一提。“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沦为阶下囚,黄庭坚挺身而出,上书高喊“苏子瞻无罪”,还不时给苏轼写信,以抚慰寂寥之情。

苏轼缘何值得黄庭坚如此相待?早在苏东坡名满天下时,黄庭坚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书生,苏轼却不吝于对其才华的赏识,赋诗赞曰:“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此后又多次在宴席上诵读其诗作,鼓励黄庭坚继续创作。

苏轼交朋友的智慧之处在于,不仅有诚意,更懂得“君子相交,当和而不同”之理。能够尊重他人的所思所想,即使发生了误解和矛盾,也能坦然视之。

人生因缘相遇,以诚致远。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永远是赢得真心、积累福报的最佳方式。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

苏轼虽然是一个标准的“乐天派”,但对于现实,他一直都有着理性而清晰的认知,这便是对自我价值的重视。

他很少刻意去勉强与任何人的关系,而是更多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理酿酒、烹饪美食,每个领域都有精深所得。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傲然写下诗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当一个人能把自己做到最好,就会拥有应对人生最大的底气。

当然在人际交往中,苏轼也遇到过很多挫折,特别在仕途方面。但他深知,单靠人情世故维系出来的关系,都不长久。要想让人心服口服,唯有能力和品德。

人与人之间,不可强求,只能靠共性和吸引。站在同一高度,有一致的三观,共同的志向,是经营好所有关系的前提。彼此惺惺相惜,方能并肩同行。

听过这样一句话:你遇见的事都是因你而生,遇见的人都是为你而来。

想遇见最好的别人,就要先学会做最好的自己。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只有你变得更好了,才能与期待中的美好不期而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