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过年,一个可以抽身学习的好时机(原创)

17过年,一个可以抽身学习的好时机(原创)

来源:照片是去年疫情在家里画的,一天一张。

过年,可以让这个嘈杂的都市,

慢慢学着安静下来了。

郑州一个1234万人口的城市。


这个灵感是在农历大年28的时候,突然冒出来的。今天是大年初一,接着一个话头,继续写……

每年的春节,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学习时间。

在老家在新家,无所谓有所谓。

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充电学习。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来源:照片是去年疫情在家里画的,一天一张。

我每年都会利用这段时间:放空自己,清理自己,接纳自己。

南怀瑾说过,

一个人的心脏只有拳头那么大,装不了多少东西,什么痛苦、烦恼、得意,统统丢出去;都丢出去。

你就前途无量,后福无穷。


2020年春节,地点郑州家中,学习《新媒体十万加爆款文章写作》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同时重温经典。

2019年春节,地点许昌新家家里,学习《素描和速写课》,一边学一边画画。

2018年春节,地点濮阳,学习央视

1994版《三国演义》一边学一边笑。

2017年春节,地点郑州,学习《我的团长的我的团》和《中国远征军》一边学习一边难受。

2016年春节,地点许昌外婆家,学习2005李幼斌版《亮剑》,一边学一边流泪。

2015年春节,地点禹州老家,学习《服务的五项修炼》系列课程,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

这样的集中假期时间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些年头了。基本上都是,在过了元旦以后,开始选题,选择过年假期这段时间,学习什么。主要学习什么内容,次要学习内容。交叉进行,这样安排学习也就不枯燥乏味。相当于学习和玩耍同时兼备,劳逸结合嘛。

我还清晰的记得这种学习方式,开始于工作后的第一个回老家过年。因为工作在新疆地区,所以回家不是很方便,光火车(特快火车)单程需要52个小时以上,基本上都是晚点,还不说客运大巴汽车。

具体是哪一年,我有点记不清楚了,用的是探亲假和春节假期一起休息。这才回的老家过年。因为多年没有回去,这次时间又相对充足,也就先去看望外公外婆。去了也就住下了。住到过年送礼(过年习俗父母给外公外婆送肉)才回家里住。

为什么我想说一下这个呢?因为昨天晚上我梦到外婆了,我想她了(已经去世)。

言归正传,然后我回到了自己家,过年是农闲季节,在家里闲的无聊,我妈说你给我写写字,看看现在字写的如何?!

我也就抄写了一张文章,记得是杂志《读者》的首卷文章。写好了给妈妈,妈妈不说话了,言外之意,非常不满意!我也看出来了,我也就说,上学平时写字少,现在我在家天天写,一天三顿饭,我就好好写三张。就这样,写字(硬笔楷书)一直写到现在。

我想说的是,这就是我过年安排时间学习的由来。这也是我养成这种学习习惯的第一年安排。

也许有人会问:你这样学习安排的目的或者动机是什么呢?!

答案是基于来年或者下一年工作需要,对工作的预见和判断。比如说,团队管理;比如说,公司新项目的筹备组建等;又比如说,知识和新技能的储备等。

也许有人会接着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或者说这样做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也就是能够直接变现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这样问很直接,很实用同时也很实际。我想用我们同事的话告诉你答案。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王辉原话:

你是一年换一次名片,职务一次比一次高,你已经做到咱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了,Wayne,你真的可以。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像抹布里面的牛奶,挤挤总是会有的。”何况这么大一块。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原文:我的时间就在这纸与笔,思维与字迹快要接触的那一刹那匆匆而过。

时间就是这样匆匆;同样,时间也是挤挤也就出来了。

时间,它就在这里,不增不减。

关键在于你如何安排,您说呢?

写于2021年2月12日晚上八点 郑州小区 凉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