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梅花纹饰命名辨析
导读
郭学雷老师在那场著名的展览提出了吉州窑里面大家习以为常的梅花盏,其实是詹朴花,也就是栀子花。此说可以是很有见地,很多博物馆也把梅花盏改名字了。而近日,吉州窑收藏爱好者“山陀”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梅花不是詹朴,还是梅花。梅花真的是梅花。看完他的论据,我们就彻底蒙圈了,是梅花还是詹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还是说“看山还是山”?你的观点是啥呢?让我们来看看“山陀”先生的论证吧。
在宋代吉州窑剪纸贴花、剔花装饰的瓷器中,有不少是以梅枝、朵梅为图案的器物,纹饰简洁明快,清新脱俗,颇有宋画的蕴味,在中外各大博物馆中都多有收藏,也深受普通藏家的喜爱。但随着对吉州窑喜爱的加深,人们对吉州窑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同好在对这一纹饰的命名时,探微求细,甄别较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那纹饰不是梅花而是詹朴花(栀子花),有的认为是在南方更常见的桃花或者是山茶花,不一而足。本来,对于陶瓷装饰来说,是什么花可能并不十分重要,只要给人美感就好,喜欢就好。何况,历史已过去千年,又无恰当的记载,一切的探究争论也就都变成了猜测和推论。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是,古玩也好,文化也好,如果没有些争论,又未免显得有些寂寞。基于此,我也就再凑个热闹,提些自己的看法,对错与否,并不重要,借此把吉州窑此类器物再梳理一下,或许于吉州窑的研究也不无益处。
我们先欣赏几件这类吉州窑器物。
美国塞克勒美术馆藏
纽约古董商Zetterquist2013年展销
纽约古董商Zetterquist2013年展销
江西宜春博物馆藏
江西宜春博物馆藏
这几件都是出处明确的吉州窑,后面两件江西宜春市博物馆的收藏,被定为一级文物。类似这种纹饰的吉州窑器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斯顿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明斯顿博物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亚州艺术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等都有收藏,国内博物馆有类似收藏的则更多。由此可见,这类器物的美学价值和文物价值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这类纹饰以前一般都称为梅花纹或朵梅纹。据说刘新园老师经考证之后,率先提出来应该称詹朴纹,其主要依据是梅花的花朵是五瓣,詹朴花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栀子花才是六瓣。
刘新园老师虽已仙逝,生前我也无缘拜见,但并不妨碍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老师,他在中国当代陶瓷界的地位自有公认。我们观察吉州窑这类器物,其花朵纹饰也多是六瓣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不无道理。进而再有论述詹朴花与禅文化的关系,其中,以深圳市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先生的《南宋吉州窑中的禅学思想》一文写的尤为精彩。
郭学雷先生陶瓷学养深厚,深为大家敬重。文章中广采博引,论述充分,分析论证之后,在文章中有一段结论性的话:“综合以上论述可知,漏花詹朴装饰颇有佛教‘鼻观’的寓意,与一片桑叶的静默装饰有别,詹朴盏内皆布满花瓣,它使人端起茶盏之时就如同入詹朴之林,全身便感觉浸润在佛法香味中了,可谓‘步步蹈金色之界,念念嗅詹朴之香’。这也充分证明禅僧思想与窑工技术又一次结合在吉州窑茶盏上。”
这些论述,理论功力深厚,诗文引用得当,也契理契情,确实醒人耳目,吉州窑与禅宗文化显然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但是否可作出这类纹饰就是詹朴纹的定论,我觉得似乎还可商榷。
首先,这类纹饰并不都是六瓣,也有五瓣。剔刻花枝的器物其花朵大都看不清楚是六瓣还是五瓣,暂且不论。在单朵花的纹饰中五瓣的花朵也时有所见,上面发的图片中,第三图两个吉州窑香炉,其中一个香炉的花朵就是五瓣。再来看一个吉州撇口盏,出处已经忘记,但东西的真伪应该没有争议。
只是这类纹饰六瓣的居多,五瓣的较少,但并不是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我稍后再说。
其次,我们来比较一下梅花和詹朴花(栀子花)的形态。千年时光,对物种的进化来说只是一瞬,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现在的花朵形态与千年前应该相差不大。
先看看梅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来看看詹朴花(栀子花):
很显然,梅花的花朵是五瓣的,而詹朴花(栀子花)的花朵应该是六瓣。单从花瓣的数量来看,倾向詹朴花(栀子花)的可能性要大些。但是,詹朴花(栀子花)盛开的时候,是枝繁叶茂,花朵基本上融入到枝叶中。而梅花盛开的时候,是铜枝铁骨,梅花基本上没有树叶来衬托。这种区别,在吉州窑的剔刻工艺上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我们来看一些吉州窑剔刻的梅瓶:
玫茵堂藏
美国塞克勒馆藏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美国明斯顿博物馆馆藏
再看几个吉州窑剔刻的长颈瓶: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
2009年纽约佳士得春拍“赛克勒珍藏中国文物精品”
从这些吉州窑梅瓶和长颈瓶剔刻的花枝图案来看,显然这此花朵的形态,枝杆的布局,毫无树叶的衬托等特点,都更接近梅枝而不象是詹朴花(栀子花)。就是单个花朵的剔刻梅瓶,也有只是五瓣的,而不是六瓣。
以梅花、梅枝作为装饰的对象,似乎更符合吉州窑工艺的特点。再者,从文化影响的角度来看,古人吟咏梅花的诗文也远多于书写詹朴花(栀子花)的诗文。最常见的就是寓意高洁的岁寒三友松竹梅。
我们来看一个吉州窑标本:
这个吉州窑彩绘的茶瓯标本,绘的图案或许就是松竹梅,只是有所残缺,只看到梅枝和竹枝,没有松枝了。很显然,这画的就是梅枝,因为我们不敢想象,会用詹朴花(栀子花)枝与松、竹来搭配成一幅图画。
我们再来看看宋画中的梅花:
宋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的剔刻梅枝不是与宋画中的梅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以梅枝来配其它元素,组成新的图案也总是显得非常自然。
这幅喜鹊登梅是传统的搭配图案,显得喜庆而又吉祥,而且可以明显看出,枝上的花朵呈五瓣,而不是六瓣。
鸳鸯戏梅,图案搭配非常协调和谐。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绶带岛(或凤凰)梅枝,图案也组合的很完美。
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
月下梅枝,意境亦很清幽高远。
如果在这些器物中,梅枝都换成詹朴花(栀子花)枝,我们该怎么去解释这些构图和蕴意呢?
至此,我个人认为,在吉州窑的这类器物上,所表现的都应该是梅花、梅枝,而不可能是詹朴花(栀子花)。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见到的花朵是六瓣而不是五瓣?我也曾对此思索良久,忽而恍然大悟。吉州窑是个非常典型而独具创新的民窑,对图案纹饰的范式并不像官窑那样有严格的要求,吉州窑当时要大量生产剪纸贴花器物,首先就要制作上方便以降低成本,从剪纸的工艺上来说,剪六瓣的花朵显然要比剪五瓣的花朵容易的多。六瓣的朵可以将纸对折来剪,而五瓣的花朵却不方便对折来剪。
吉州窑剪纸贴花实验过程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吉州窑剪纸贴花盏上的六瓣花朵,似乎都可以找到一条对折线,沿此线对折,两边的花瓣几乎是可以重叠的。
山陀实验剪纸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要把吉州窑的工艺想象的太复杂太高深,更不要过多地去赋予这个处于山区小镇的地方窑口这种文化那种文化的内涵。吉州窑,它只是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充满活力的民间窑场。
备注:詹朴是梵语ChamPaca的音译,有多种译名,或作薝萄、薝卜、瞻匐、占博逸等,原是产于印度的黄花树,其花浓香袭人。
关于吉州窑中的詹朴和梅花辨析,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本周日(11.25)下午2:00,我们请到了深圳博物馆的郭学雷老师,他就曾关于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次现场他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内容分享呢?会就这个问题作出怎样的回答呢?会员可以预约现场席位,不能来到现场的同学,可以在ROSE App上观看直播。
吉州窑:山间那一时明白起来的鲜花| 肉庄私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