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泻方 救五脏诸劳损 救五脏中恶卒死方

五脏泻方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

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脾汤

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 干姜 麦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有细辛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肺汤

救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结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 大黄 生地黄 竹叶 甘草(各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肾汤

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方: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五味子(各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养生补肝汤

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閟塞方:

蜀椒(汗,一升) 桂心(三两) 韭叶(切,一把) 芍药(三两) 芒硝(半斤) 胡麻油(一升)

上六味,以水五升,先煮椒、桂、韭叶、芍药,取得三升,去滓。纳芒硝于内,待消已,即停火。将麻油倾入,乘热,急以桑枝三枚,各长尺许,不住手搅,令与药和合为度,共得三升,温分三服,一日尽之。

调中补心汤

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两) 栗子(打去壳,十二枚) 葱叶(十四茎) 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 栀子(十四枚,打) 人参(三两,切)

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日三。

建中补脾汤

治脾虚,肉极,羸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掰]) 生姜(三两,切) 黄饴(一升) 桂枝(二两) 芍药(六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

宁气补肺汤

治肺虚,气极,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

麦门冬(二升) 五味子(一升) 白酨浆(五升) 芥子(半升) 旋覆花(一两) 竹叶(三把)

上六味,但以白酨浆共煮,取得三升,温分三服,日尽之。⑥

白酨浆:“酨”,又称为“酢”,即“醋”,是汉代以前的名称。《周礼?天官?酒正》“浆”字下汉郑玄注:“今之酨浆也。”唐贾公彦疏:“汉时名为酨浆”。南北朗时已通名为醋。白酨浆即白醋。

固元补肾汤

治肾虚,精极,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唾血、咯血方:

地黄(切) 王瓜根(切,各三两) 苦酒(一升) 甘草(炙) 薤白(四两) 干姜(二两,切)

上方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尽之。⑦

苦酒:醋的古俗称。

陶云:经云:毒药攻邪,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尔乃大汤之设。今所录者,皆小汤耳。若欲作大汤者,补肝汤内加羊肝,补心加鸡心,补脾加牛肉,补肺加犬肺,补肾加猪肾,各一具,即成也。

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救五脏中恶卒死方

陶经隐居云:中恶卒死者,皆脏气被壅,致令内外隔绝所致也,神仙有开五窍以救卒死中恶之方五首,录如左:

点眼以通肝气:

治跌仆,[既月]腰,挫闪,气血着滞,作痛一处,不可欠伸、动转方:

矾石烧赤,取凉冷,研为细粉。每用少许,以酢蘸,点目大眦,痛在左则点右眦,痛在右则点左眦,当大痒,螯泪大出则愈。

吹鼻以通肺气:

治诸凡卒死,息闭不通者,皆可用此法活之。

皂角刮去皮弦,用净肉,火上炙燥,如杏核大一块,细辛根等分,共为极细末。每用苇管吹鼻中少许,得嚏则活也。⑨

火上炙燥,如杏核大一块,细辛根等分:敦煌石窟秘藏医方本为:火上炙焦,如指大一枚,次加细辛等量之。

着舌而通心气:

治中恶,急心痛,手足逆冷者,顷刻可杀人,看其人唇舌青紫者及指甲青冷者是。⑩

看其人唇舌青紫者及指甲青冷者是:敦煌石窟秘藏医方本为:看其人指,爪青者是。

硝石(五钱匕) 雄黄(一钱匕)

上二味,共为极细末,启病者舌,着散一匕于舌下,少时即定,若有涎出,令病者随涎咽下必愈。

启喉以通脾气:

治过食难化之物,或异品有毒,宿积不消,毒势攻注,心腹痛如刀搅。

赤小豆 瓜蒂(各等分)

共为散,每用咸豉半升,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去滓,内散一匕,顿服,少顷当大吐则瘥。(启喉方:救误食诸毒及生冷硬物,宿积不消,心中痛疼方。赤小豆、瓜蒂各等分,为散讫,加盐豉少许,共捣为丸,以竹箸启病者齿,温水送入口中,得大吐即愈)

熨耳以通肾气:

治梦魇不寤。

烧热汤二升,入戎盐七合,令烊化已,切葱白十五茎内汤内,视汤再沸,即将葱取出,捣如泥,以麻布包之,熨病者二耳,令葱气入耳,病者即寤也。(灌耳方:救饮水过,小便闭塞,涓滴不通方。烧汤一斗,入戎盐一升,葱白十五茎,莫令葱太热,勺汤,指试不太热,即灌耳中。令病者侧卧,下以一盆着汤,承耳下薰之,少时小便通,立愈)

上五方,乃神仙救急之道,若畜病者,可倍用之。

(0)

相关推荐

  •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原文] 茯苓四两,甘草二两,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斤. 上药锉细,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温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

  • 当今误用冷寒太多了,就用《辅行诀》中泻脾汤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指南医案>,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泻脾汤 泻脾汤 ...

  • 《伤寒论》113方——吴茱萸汤

    第六十四方--吴茱萸汤 阳明六十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 吴茱萸一升 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 ...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救五脏中恶卒死方

    九 救五脏中恶卒死方 陶经隐居云:中恶卒死者,皆脏气被壅,致令内外隔绝所致也,神仙有开五窍以救卒死中恶之方五首,录如左: 点眼以通肝气: 治跌仆,[既月]腰,挫闪,气血着滞,作痛一处,不可欠伸.动转方 ...

  • 《集验方》治卒死方

    黄帝问于岐伯∶有卒死者,何邪使然?答曰∶得三虚者,暴疾而死.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也.黄帝曰∶愿闻三虚.答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贼风所伤也.愿闻三实.答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 ...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七 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 ...

  • 《辅行诀》救诸劳损病五方

    [原文]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闷塞方.蜀椒(汗)一升,桂心三两,韭叶(切)一把,芍药三两,芒硝半斤,胡麻油一升.上六味,以水五升,先煮椒.桂.韭叶.芍药,取得二升,去滓.内芒硝于内, ...

  • 【男人圣方】凡诸虚不足,劳伤过度,五脏虚...

    [男人圣方] 凡诸虚不足,劳伤过度,五脏虚弱,精亏血短,气弱神疲,饮食难化,或羸瘦不足,以致腰酸腿软,多睡少食,耳鸣眼花,牙落齿稀,须发早白,阳痿不举,举而不坚,小便淋漓,下元虚惫如是等症,再不服药, ...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脏泻方

    六 五脏泻方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 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一 ...

  • 经方派、五脏相传理论、归经理论、火神派、时方派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都知道张仲景是我们所谓的「经方派」的代表人物嘛,对不对?那,我们上一堂课也讲了张仲景的医学的一些研究方式,是把<黄帝内经>还有<汤液经法>这两部书的内容交叉地放在一起,形成 ...

  • 一个好方,通经络,补五脏!值得了解

    中医讲 "足疗治百病",通过足疗,可以缓解病痛,特别是失眠.便秘.神经衰弱.颈椎病.关节疼痛.内分泌失调.高血压等. 脚是人体的天气预报,人体的各个脏器和部位在足部都有对应五脏六腑 ...

  • 傅青主徒弟陈士铎留下的救脑汤是治真头痛的经典方

    傅青主徒弟陈士铎留下的救脑汤是治真头痛的经典方,功效与佛手散用量大于平常有关.有三则医案可参考. 救脑汤一方,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辨证录>头痛篇中,谓可治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