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250:风萧萧兮易水寒——读《荆轲》

文/望月听雪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开篇洋洋洒洒一篇长序,有感而发,来自于当代同样致力于历史小说的张大春,他的《战夏阳》笔锋酷似高阳老师,大概是感同身受,对于历史小说的阐述不可谓不精辟。

“历史小说之可贵,在于历史人物之可爱,值得入小说的历史人物,大抵不外圣君、贤相、良将、高僧、名士、美人六者。”高阳笔下,主角无外乎上述六种绝代人物,不过他刻画的小人物亦惟妙惟肖,两者相得益彰。“绝代的文笔,写绝代的人物。”“高阳笔下,河山大好,人心难测,万事古难全。”将那些失散于流年之中的古人,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擅长工笔白描,注重墨色五彩,旨在传神,寥寥数语,境界全书。”

“芦苇萧森古渡头,征鞍卸却上孤舟。烟笼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砧杵远闻添客泪,鼓鼙才动起人愁。当年击筑悲歌处,一片寒光凝不流。”

那个颠沛流离、战乱纷飞的古战场,诸侯割据混战,天下分裂大乱。诸侯国各霸一方,实力强大的有齐、楚、秦、燕、赵、魏、韩,称为战国七雄。

其间燕太子丹与秦王嬴政之间,虽然少时便已相识,然而志趣不相投,话不投机半句多。成年后身为秦国质子,两人之间更是水火不容,燕太子丹向嬴政祈求回燕省亲,允诺“期以半载,必当重入函谷”。而“嬴政发出极其难听的狞笑,入耳如闻荒野中枭鸟夜啼,令人毛骨悚然,然后,指着殿角的乌鸦,用嘶哑的豺声咆哮着:'你等着吧!等到乌头白、马生角,我,放你回去!’”这种咬牙切齿诅咒一般的回答,那是意欲将太子丹永囚于此,此生休想再踏入故土。终于脱困的燕太子丹,凝视着落日余晖,于齿缝里迸出几句:“总有一天还要回咸阳,叫你看看我是何等样的人物!”可是历史不容推翻重来,众所周知,嬴政终会一统天下,太子丹亦终将身死,所有的愤恨与不甘,将身陨心死。

有了这个引子,加之秦军伐各国,势如破竹,“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求自保,又不欲俯首称臣,便有了“荆轲刺秦王”的惨烈典故,接下来看看历史上的名场面吧。

名场面一:樊於期自刎身死以期荆轲为己复仇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荆轲私见樊将军,叙述一番图穷匕见的计谋,正当樊将军惊喜激动之时,突出一言:“只怕嬴政不肯接见,则一切计划,无非泡影。”樊於期,“燕国以督亢之地相献,嬴政亦不能不假以辞色。”“若是他问起一句话,就无辞以解了。”“哪一句话?”“问起将军的下落!”樊於期一惊,颓然坐倒在地,久久沉默无语。荆轲硬起心肠,“嬴政购将军首级,金千金,邑万家,而燕国收容将军,奉为上客,此明明是与秦为敌。虽有督亢地图,何足以取信于人?”就在荆轲心有不忍、思前想后之际,樊於期以苍劲沉着之声,徐徐道:“倦鸟知还,叶落归根,樊某该走了,就此告别吧!”樊於期身死之后,“不能为樊将军发丧,更不可公然表示哀悼,要做成秘密处决的样子。”“秦国有无数间谍在燕国……”

高阳将史实里那段毫无感情的叙述,那副森森白骨,编织造就血与肉,并赋予灵魂,成为一个满含感情、立体真实的人,将各个关键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名场面二:萧萧易水寒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他们是来送行的,但亦等于送葬,一律着白色衣冠。生离而兼死别,每个人都是端然默坐,偌大一座厅中,静寂如死。厅后即临易水,再望过去,衰草黄尘,迢递直到天际,西风呼啸着卷过叶叶芦苇,'荆卿!’太傅鞠武,颤巍巍叫了一声,便禁不住老泪纵横,语不成声。宋意与高渐离一起离席,高渐离手里抱着他的筑。'形隔而神契,旅途之中,我们的心都萦绕在你的左右。’高渐离正席端坐,面前置着他的筑,取出击筑的小木棍,略略调一调弦,弦响清越。第一声是不按弦的散声,如雁唳猿啼,令人惨然不欢。高渐离在筑上击出深秋向晚的风雨,隐隐似杂有嫠妇夜泣,然后风声渐消,转为潇潇细雨,檐前滴答。一盏孤灯,吞声饮泣的凄凉景象,便刻入每个人心头了,纯用变声,哀怨凄苦。”

琴瑟萧笛笙埙,不得不佩服古人于天地浑然之中练就的一手好琴技,古风音乐的如泣如诉,绝然不是现代乐器可以替代的,那是源于大自然的绝美馈赠,“风阵阵挽狂澜,江湖纷争如荼,且将前尘罔顾。一声声义于心,少年血性如故,笛声悠悠长诉。无边落木依黄土,鸿声过长歌当哭。”

“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肢解而死。”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义举,以失败告终,而其间留下的感人却是肺腑了千年万年,而荆轲,其悲壮而浪漫的短暂一生,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瞬间。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0)

相关推荐

  • 燕国最后的疯狂——荆轲刺秦王

    燕国和秦国的关系其实一直还可以,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的攻城略地已势不可挡,当秦国军队抵达易水附近时,燕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本文介绍下& ...

  • 荆轲:公元前227年,刺杀大秦王上嬴政

    文 / 子玉 一个叫荆轲的人突然在燕国的江湖中声名鹊起.他好读书击剑,为人深沉,所交往的都是一些贤豪长者. 如果某一天,你在燕国都城的闹市看到一伙人,旁若无人地喝着酒,唱着歌,击着筑,时而开怀大笑,时 ...

  • 燕赵大地 感慨悲歌 2. 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20年后回想起荆轲刺秦王三部曲,1996年<秦颂>,1998年陈凯歌<荆轲刺秦王>和2002年张艺谋<英 ...

  •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传说荆轲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 荆轲喜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曾经在榆次和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二人不欢而散.又在邯郸和鲁勾践 ...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怀千古二千年的荆轲刺秦,可能是一次乌龙事件

    一剑惊天下,满朝皆失色!公元前227年,一个消息犹如迅雷一般震惊了处于风雨中的战国诸国:燕丹派遣荆轲刺秦王政,未成!秦王即将发兵伐燕! 此时,燕国都城内,焦急地盼望着消息的燕太子丹,已经煎熬地不成人形 ...

  • 白洋淀古秋风台与刺秦壮士荆轲

    远碧斋水乡鱼宴 图 /网络 文 /网络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 这是战国末期燕国义士荆轲的<易水歌>中的极为悲壮的名句,从古至今,传诵久远,讲述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 ...

  • 史说安新:(二)荆轲与白洋淀古秋风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战国末期燕国义士荆轲的<易水歌>中的极为悲壮的名句,从古至今,传诵久远.在这首歌的后面,讲述的正是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王&quo ...

  •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只因他没做好这几件事

    <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共描述了5个刺客,分别为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其中描写荆轲刺秦王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虽然荆轲最后刺秦王失败了,但是由此突显了刺客这一身份地位的可怕性和重要 ...

  • 必修一5《荆轲刺秦王》孙东霞

    必修一5《荆轲刺秦王》孙东霞

  • 《荆轲刺秦王》全文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 ...

  • 陶渊明诗《咏荆轲》原文、注释与翻译

    陶渊明诗<咏荆轲>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诗]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①. 招集百夫良②,岁暮③得荆卿. 君子死④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⑤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