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处女,婚后老公总拿这个羞辱我:咨询师解惑39
文:高浩容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原文标题:不是处女,婚后老公总拿这个羞辱我 | 咨询师解惑39
读者留言
我和初恋上过床,也在心灰意冷时跟网友开过一次房。
恋爱时,这些事情我都和老公坦白交代了。在一起半年后,我们奉子成婚,如今结婚已经两年了。
婚后,我俩就争吵不断。
每次吵架,他就扇自己耳光,砸东西摔杯子,指着我的鼻子说最难听的话,甚至拿我开房的事羞辱我。
他说我不配花他的钱,可事实上,我从没花过他一分钱。
我跟他表达感受,他骂我作精,还说我丑女想当公主,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这两年,他也有改变。从刚结婚时随意发火,到现在一周一次,从我怀孕产检毫不关心到现在会偶尔问候。
可我感觉不到被爱,也不爱他了。我该离婚吗?
值班咨询师
@高浩容
你好!
你在问题中说,老公羞辱你,骂你,对怀孕的你毫不关心,你已经不爱他了,但是不知道该不该离婚。
这在心理咨询中,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矛盾:来访者知道他要承担什么,但他无法接受。
也就是说,亲密关系最大的伤害往往不是“对方伤害我,我知道他很糟糕”,而是“我知道对方很糟糕,但我却想给他继续伤害我的机会”
这会让我们内疚,甚至还会自我贬低。
好像我们被伤害,错全出在自己身上。
这时候,我们渴望有人帮忙做决定。
这个动机很合理,因为这也是一种求救“我不想再继续伤害自己了”。
01
重新聆听内在的声音
存在主义咨询师一般会试着帮来访者洞察他的「意向性」,理清和「意图」之间的关系。
意图,是一个人意识上以为自己想要的目标。
意向性,是真正推动一个人做出各种选择的深层动力。
罗洛.梅《爱与意志》一书中,有一个例子:
有一位来访者是位编剧,他有一段时间写不出东西,很苦恼,找罗洛.梅咨询。
表面上,这位编剧的意图是让我赶快恢复写作,但随着咨询,更深层的部分浮现出来。
这位编剧从小只有在生病、受到打击时才会得到母亲的关爱。其他时间,母亲对他都很冷漠。
过去几年,编剧的工作都很顺利,但就在最近他不顺利时,他发现身边的人都变得特别关心他。
他内心有个声音:“如果我又能写了,身边的人就不会继续关心我。”
“被他人关心”是这位编剧的意向性,也是他长久以来做各种人生决定的动力。
回到你的问题,通过你描述的片断,我不确定离婚是否仅仅只是你的意图?而你真正想要的,即你的意向性是什么?
你之所以犹豫要不要离婚,是因为心里有点不踏实的感觉,是吗?
02
打破僵局:运用思维反诘法
陷在一个问题里,打破僵局的有效方式就是:反问。
你问我该离婚吗?也许你可以反问自己不离婚会怎样?
反问,能让人找到内心想避开的念想。这个念想里,往往藏着我们的意向性。
而意向性一般是非理性的,即使刻意忽视,依旧会受它影响。
就像你提到先生几次羞辱你,你也说:“感受不到他对你的爱。”
对爱的探求成了你考虑要不要离婚的理由。
伤害你的,是先生的话让你感受不到被爱。
似乎确认爱是否存在,比起离婚,对你来说更重要。
也就是说,这才是你意向性之所在。
离婚,只是意图。
这不是说,你想离婚的想法是假的。而是,你可以从这一点出发,想想你要离婚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伤人的话,还是感受不到爱?
你说先生发脾气的情况有好转,你是不是把这视为一种爱的表现?你觉得他脾气变好,是因为他更爱你了吗?
当然,这当中还有一点让你耿耿于怀,就是婚前婚后,他似乎变了一个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你来说是不是很重要?想知道他为什么变了,也是一个让你无法下决定的因素。
一个原本爱自己的人,后来不再爱了,这件事是否让你想起了过往的一些经历,唤起了类似的人生课题?这些都藏在意向性的探讨之中。
意向性里的课题,早在你跟老公认识之前就存在。而婚姻中爆发的,可能是问题潜伏许久后冒出来的症状。
我们越是不想要某样东西,越是要去问:“为什么我们放不下?”
而不是去问如何放下。
因为后者只是意图,但前者却和我们的人生课题相连。
问对问题,我们才知道症结在哪里。
至于下决定,先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