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55期(二)

  目  录  

封面人物

张祖泰

新锐人物

刘穗燕

石湾陶魂

黄志棠、范运勇

广州艺博会

北  海、黄锐才

美术教育

吴琳生

论   文

金仁贵、徐建韵、樊 蓉

艺术欣赏

樊  蓉

05

美术教育

吴琳生

LINSHENG   WU

////

广东省饶平县人,现工作居住于广州。

作品《凝》系列组画参与第十三届国际文博会,《故乡》入选广州第四届速写展(2018),《征途》入选广东省第九届水彩展(2020),《静谧》系列一、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粉画展(2020),《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入选第三届全国小幅水彩作品展(2020),《静谧》系列三,获“首届广州国际水彩艺术展”金奖(2021)。

具象水彩画的“扁平性”

文/李于昆

一、城中村:一个时代的视觉映象

吴琳生《静谧》系列水彩画描绘对象为广州城中村,其中“系列三”获“首届广州国际水彩艺术展”金奖(2021)。碎片式、马赛克式的白色瓷片已经斑驳但紧贴在建筑物表面,发灰的白瓷片与青砖相互交映,显示出岭南的地域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这种景象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告别裸露的红砖、水泥和混凝材料建筑饰面的时髦标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瞬间被唤醒到那个改革开放之初年代,犹记南下打工大军滚滚而来,与当地“土著”混居而作而息。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物像标识,更是一个时代的视觉符号,留给整整一代人的记忆。尽管现在的建筑立面已经被各式玻璃幕墙、大理石以及灯饰等豪华装饰材料和新型材料替代,但马赛克式的白色小长条形瓷片,仍然不断唤醒我们心底下潜伏着的过往年代的视觉映象。难怪作者吴琳生将这个映象连续不断播映,以水彩作之,采用组画的形式,取名《静谧》系列。

年轻的吴琳生,将这一历史感延续在他的画面中。以其经历,他对过去时代的感受并不像吾辈强烈。系列画作取名“静谧”其实不静谧。回看历史,静谧之下涌动着躁动和不安,那里有原住民,有来自天南地北的打工者;纵横交错的电线电缆,楼距逼仄的空间,四处悬挂的各类招牌和贴满各种小广告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少年变成青年,青年变成中年;相识的或不相识的青年男女在这里结婚成家生仔等等。建筑尤其是当代城市建筑,不论是刚刚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还是渐行渐远的城中村,都从不同侧面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变迁,一个地域的生态,呈现它与人的生命个体的交织状态。我们是否依稀看到了画面中潜藏着的人性的温暖、期盼、无奈和时光的流逝?

二、水彩画:具象中的“扁平性”

《静谧》系列画作采用具象艺术风格。以水彩为媒介来表现这类题材并非“水彩”擅长。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通过水彩画表现的城中村建筑展现出一种“扁平性”。立体的建筑追求一种平面感,体现了当代艺术语境下绘画的设计感。具象,不再是简单地再现客观物象,而是带有一种专业限定和学术思考。在系列画作中,吴琳生强化了建筑物的平面感,砖石、门窗、空调机、天台、脚手架等细节刻画入微,细腻地展示出与城中村建筑匹配的实用物件,但同时虚化建筑物的外轮廓线;而在细节虚实的表现上又让画面上下两部分趋于等同,进而简化三维空间,使得绘画的扁平性隐含于观众的视觉经验之中。除了画作的主体部分,作者还利用水彩语言,对天空云彩进行了扁平化处理,置于一个虚拟的近乎单色的天空景色中,通过笔触来增加云色的变化,加强绘画的平面性表达。

显然,在绘画艺术中,“扁平”一方面回归绘画艺术的物质平面,即通过运用扁平形式进行绘画表现,另一方面指绘画的平面化表现方法,即指绘画创作中扁平性的空间,它消解了画面纵深的扁平性视觉效果。扁平性是西方自19世纪以来绘画自身革命和现代设计兴起的结果,从后印象主义开始,以追求“绘画式”的视觉空间所感为目标,反思文艺复兴以来的包括学院派的空间感追求,借助绘画的造型元素进行扁平化再创造,对具象和经验进行归纳概括,展示几何化和符号化的特征。显然,具象中的“扁平性”是当代绘画的重要指征之一,在语言层面上,它通常表现为对三度空间的消融与解构。与单纯的“扁平性”不同,“扁平性”仅限于视觉方法的层面,通过扁平性改变观者的视觉方式,常见的形式有观念的扁平、笔触的扁平和色彩的扁平。无疑,扁平化的绘画包含着一种情调和设计,它通过简化的表述,体现了艺术家对绘画艺术的当代认知,由扁平产生的形式美,包涵着丰富的想象空间,面对写实中的扁平感,观者进行的抽象思考超越了对原有物象日常的视觉经验,人们在重新解读绘画时逐渐意识到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的崭新世界。

可预期的是,传统水彩语言在时代潮流的发展下不断发生着变化,水彩画语言也随之变化。当代具象水彩——尽管水彩的具象性并非水彩的长处——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的叙事性和写实性,更加具有视觉语言力量和观念性,更加符合当下绘画的创作理念,展现了艺术家个体的观念与个人情感。《静谧》系列画作通过城中村建筑的叙述,展示今天的具象水彩画不同于传统水彩画。吴琳生的作品说明了扁平性语言在写实水彩画中的应用有助于画家更好的表达观念和情感,画面更加具有当下时代特征。因此,扁平性语言的探索不仅是形式语言的创新,更是作品对画家内心感受的观念表达,这种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具象水彩的重叠交汇,使得“扁平性”语言为具象水彩提供一种创造的方向,为新时代水彩创作带来新的艺术魅力。

新时代水彩创作开始趋于理性化,多元化和人性化的表现,是水彩画家们在经过现代,后现代艺术洗礼后,再次回到具象,对传统进行重新发现:即在具象绘画中融合抽象元素与现代构成元素,由传统内核深处出发,从而揭示出当代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城中村恰恰契合这一诉求。可贵的是,吴琳生的系列画作成为具象水彩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种新尝试,扁平化语言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点,通过主动地弱化诸如立体感,明暗,透视等物质表现因素,使画面保持平面的纯粹性,在点,线,色,面的平面构成中,以二度空间的视像揭示事物本体表达语言,从而展现“绘”与“画”,“水”与“彩”的特殊魅力,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多样化探索。

三、拓展边界:水彩艺术的当代性

水彩画是一个极具开放性、包容性、可塑性的画种,不但可以在中西之间、不同画种之间融会贯通,甚至较之国画、油画等其他画种更具拓展边界的空间与可能,这是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魅力和独特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水彩艺术的一个出发点。事实上,水彩画的历史就是其本体和边界不断被演绎和拓展的动态过程,水彩画的概念也因此而处在不断的发展与重新定义之中。

从当代指向看,吴琳生这组系列水彩作品,给与我们三个启示:

一是关注当代思维观念的转变。吴琳生的水彩创作属于当代观念水彩创作,而非简单的具象绘画。它与传统水彩画创作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创作中引入了“观念”。当代观念水彩创作是在创作中追求观念的表达,尤其在当下数字影像时代,即使通过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画家创作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而是在艺术创作中提炼相关素材,形成个人风格,表达一定的观念和意图,成为新的图式。写实只是一种媒介,作品本身是作为观念表达的外化,在保留物象形态的同时又力求不断超越对象。

二是关注当代水彩表现的研究。绘画中的扁平性是现代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具象绘画的平面化开始于新具象主义绘画对平面性的探索。具象水彩扁平化的表现无疑是对传统水彩表现的革新与拓展,它丰富了具象绘画的表现类型,为新时代画家去关心画面本身,表达抽象和精神追求提供了可能,并体现了水彩创作自身的独立价值。当今,具象写实水彩成为了当代中国水彩的主流,探讨写实水彩的扁平化,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进一步地了解具象水彩平面性的语言形式,推动写实水彩的新发展。

三是关注当代社会现状的思考。如何用水彩艺术传达对当代现状、人文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关注,是时代的命题。通过当代观念的介入使具象水彩在对当代现状的表达上更直接更自由。我们由“扁平性”想到当今热搜的“躺平”一词,对年轻人来说,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可以躺平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这不正是无数生活在城中村奋斗者追求的目标吗?当代观念的介入,既是对传统水彩画表现形式的突破和反思,又是对人的生存状态改变的遐想。

当代水彩画家应该着眼于当下艺术前沿,关注当下的生存和感受,不断去实验当代水彩画创作的可能性,不断拓展当代水彩画在当代观念下的方式和途径,进而更好地推动新时代水彩艺术的新发展。

吴琳生的作品欣赏

吴琳生    静谧(一)(二)   50cm×146cm×2     水彩画

吴琳生      静谧(五)    50cm×35cm     水彩画

吴琳生      静谧(七)    75cm×50cm     水彩画

样报展示

06

论  文

金仁贵

RENGUI   JIN

////

艺术学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林写生创作基地常务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师、广州市海珠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研究。

憨山不憨

—— 浅析王憨山先生花鸟画的艺术风格

文/金仁贵

摘要:当代花鸟画家王憨山先生作品的艺术风格集“文气厚重、灵韵生动、粗犷霸气、稚拙大巧、率真质朴”于一身,其绘画在继承和发扬中国花鸟画优良传统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突破与创新。无论是画面的构成、笔墨的形式语言,还是画面的置陈布势都彰显强烈的个性与独到风格。

关键词:王憨山、花鸟画、艺术风格、突破与创新

日月如梭,不觉间,王憨山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虽然老先生人已去,但其名常闻,画频见,这说明他的艺术精神犹在。王憨山先生是湖南写意花鸟画的大家,也是全国著名画家。他饱览诗书及文学作品,深受儒家文化和湘楚文化的影响,长期生活在乡村,常年与花鸟虫鱼草木为伴。他的绘画以独特的表现形式立足当代花鸟画写意画坛,开创了花鸟画写意表现的新风,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细品王憨山先生的作品,有感“憨山不憨”,其作品兼具“文气厚重、灵韵生动、粗犷霸气、稚拙大巧、率真质朴”之艺术风格。憨山先生的绘画吸取了中国花鸟画许多优良的传统,但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突破与创新,无论是画面的构成、笔墨的形式语言,还是画面的置陈布势都彰显强烈的个性与独到风格。

一、王憨山先生花鸟画的艺术风格

1、文气厚重

王憨山先生的艺术继承了中国画文人画的精髓,其作品文气厚重。他在乡村环境中伴随着《芥子园画谱》、子曰诗云与唐诗宋词一块长大,集文化修养与文化人格于一身。“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是他的艺术信条,从艺路上,他一直以此信条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他曾说:“在我们中国,文人虽不都是画家,而画家却必定要成为文人的。”“因为中国画融诗、书、画为一体,非文人不能及。”他读了很多古典文学作品,读书使得他的画充满书卷气、有文人味、有厚重感。王老先生的作品是诗、书、画的完美融合,属文人画的类型。文人画重“神”与气韵,注重心灵的虚静;文人画重表现而非再现,是“印象”与“表现”的结合,体现的是对描绘物象特征的高度集中、概括与提炼和记录生命的真实。他的每幅作品上都有诗句题款或与民间歌谣与俗语相结合,妙造自然、以物抒情。如“由来将相本无种,虾入龙宫变成龙”(题《虾入龙宫变成龙”》)、“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游莲叶东,鱼游莲叶西”(题《江南好采莲》)、“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题《着意寻香又不香》)、“一竿寒绿影婆娑,雪后萧萧近水坡,倘遇伶伦制为笛,春风吹出太平歌”(题《春风吹出太平歌》)等画中题词都反映了他高深的文学修养。他以文人的情感为花鸟草虫传神写照,注重画面境界的营造。这些文字既给作品注入了学术高度,又使作品充满精神遐想,让他的作品更灿然可观、意境得到升华,使读者通过精神体验和主观感受而感受到作品的精神高度。王憨山先生作品的造型、构图和意境都表现了作者的才情和文化修养。每次读他的作品,都深感有趣更有情、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2、灵韵生动

王憨山先生的作品灵韵生动。他久居乡间,自翊为“田园宰相”,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以生活所闻所见为艺术创作源泉,描述的事物和景致大都来自对土地与乡野生活的切身体验与热爱。通过潜心观察生活和体察人生,他鲜活地描绘着田园生活最熟悉最亲切的场景。他作品的取材大都是直接对景写生,田间地头的蔬菜瓜果,庭前院落的花草树木、家禽、飞鸟,池塘里的青蛙、鱼虾都是他信手拈来描绘的对象,显得生动可爱又充满灵性。如《樱桃熟了》《小鸡出笼》《想看梅时怯上山》《初打春雷第一声》《绿荫豆下正风凉》《听取蛙声一遍》《田间拾得》《新草几竿好钓鱼》《闲看庭前栀子花》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王老先生的作品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特别注重画面物象的精气神。如作品《要比漂亮我第一》大胆运用了随类赋彩的技法和充满童趣的笔墨语境,画面左边题写了耳熟能详的打油诗“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画中公鸡精气神十足,画面装饰美感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王憨山先生以独特的点线面构成方式,高度概括和提炼物象,记录生命的真实,并赋予它们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3、粗犷霸气

王憨山先生的作品粗犷霸气。他的作品直抒胸臆、刚健清新、小题材也能画出大气象,不论尺幅大小,都给人粗犷、霸气十足的感觉。他一贯主张画画“墨要给足,色要给足,给足才有力有份量。”他的笔墨横涂竖抹一气呵成,以大气象大格局、大精神大境界、大虚大实的创作手法拓展视觉张力,给读者一种迎面而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王憨山先生画画前总是要对纸潜心思考、匠心经营,有时候几天都没动笔,构思画面时,修修补补、反复琢磨提炼,但一旦动起笔来,行且坚毅,全身心将情感投入到笔尖上,毫无顾虑、大胆植入,一挥而就,构图、笔墨与书法的霸气相得益彰,让人印象深刻。如作品《逍遥游》和《便觉春光四面来》是憨山先生绘画作品中尺幅比较大的两幅。《逍遥游》中,一只硕大的鹰在天空中俯瞰大地,构图上直取画面和右上角的近二分之一,墨气铺天盖地、直面而来,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浓墨勾勒涂抹出鹰威猛雄健的外形特征与苍劲有力的双翼让人心灵震撼。整幅画构图奇险胆大、行笔粗犷苍劲有力、干净利落、霸气辛辣、苍润相济、声势甚壮。《便觉春光四面来》中描绘了鸡群行走穿过庭园紫藤架下的场景。鸡群横占画面的一半,浓墨特写、笔墨恣肆、大胆取舍、色彩饱满、艳而不俗,用少量的红和大面积的黑形成强烈的对比,粗犷而灵动。整体构图特别注重境界的营造,画面视觉感强烈,画面构成张力十足,充满田园意趣。

4、稚拙大巧

王憨山先生绘画作品的另一大特点是“拙”。品赏他作品的大感觉是稚拙大巧。憨山先生曾经说过“对线条要千锤百炼,大方大圆,至刚至柔,写字需一笔一划的写,这样才有份量,耐看,但我更喜欢拙。”他作画情溢于笔、直起直落、随心所欲、直指性灵,不过份强调笔形的变化。他的画形式简洁,在作品的造型和构图上,喜欢通过特写对物象进行概括提炼及夸张变形处理,重画面的结构有节奏。在艺术风格上,他深受民俗文化的影响,民间木版年画、壁画和漆画给了他很多启示。观他的画发现,其色彩和墨都画得很饱满,用高度概括的线条勾勒的物象看起来像刀刻一样,乍看起来有几分呆板和幼稚,像儿童绘画。他的作品中,用墨用色常取大浓大淡,以给足为要旨。如作品《百鸡图》中的浓墨就像铁板一块、混沌柔和在一起,虚实部分形成强烈对比,突显画面的生动与厚重,给人一种稚拙感。造型上,他的作品重大形和大势,物象多作几何形的夸张,以神似入笔,具有儿童简笔画的稚拙感。如他在作品《一唱雄鸡天下白》中,直接寥寥几笔以一只打鸣的大公鸡入画,鸡冠周围上方太阳作为背景,配以富有个性特点的书法题款,构图饱满且色彩浓艳,公鸡与太阳造型稚拙、厚重又古朴,混然一体,天趣味浓。但王憨山先生作品的拙是“大巧若拙”,他的画简洁直率、爽利大气、不呆板、不滞涩。比如一幅《种得葫芦好炼丹》中,快成熟的葫芦溢出画面占整体上方的三分之一,左边极简的两条中锋行笔竖线代表葫芦棚架,几乎无笔墨变化,一行粗黑的书法题款从上至下,立在棚架下面的两只小鸡就像儿童信手涂抹一般,“拙”意十足。正是这种简洁直率构成了王憨山先生具有独特个性的用笔。

5、率真质朴

王憨山先生的作品率真质朴,其灵动之气韵得超尘之面貌。一方面,他的画都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例如他的作品《士大夫不可一日忘此味》《诛鼠篇》《相知只有中天月》《阵阵蛙声当鼓吹》就是这样的作品。另一方面,他的绘画素材以真实的生活为营养,其作品带有强烈的童真味。他笔下的鸡雏恰似二三岁的幼儿,自在活泼,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新鲜与好奇。他画的雀儿叽叽喳喳,就像村里的儿童,一块玩耍、相互嬉戏,充满着天真烂漫的童趣。构图上出现大面积的黑或白,以空无呈现画外之感想,在空白之中瞬间捕捉物象的型态,体现了源于生活与物象自在悠游的性灵之感。如他的作品《稻熟江村忆鱼肥》构图平中见奇、墨气溢满画面但虚实有度,用痛快的笔墨、斜横竖直表现物象特征,率真而传童心,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情感表现了乡土情怀。作品《二三子》画面的正下方三只小鸡围着一条蚯蚓,左下角盖了一枚四方印章,小鸡的右上方简单题跋几个字,整幅画的大面积留白几乎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二。再如他的作品《无事开门闲看蛙》用笔浓淡干湿、有序变化、单纯质朴、妙趣自然,形成一种流动性物象的动态变化,予人身临其境之感。

二、王憨山先生花鸟画艺术风格突破与创新点的表现

花鸟画历史源远流长,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着极其辉煌的贡献。王憨山先生以古人为师、传统为技,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进行了突破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画面的构成——加强减弱、力求提炼

王憨山先生作品的画面构成加强减弱、力求提炼。其作品的艺术之变发于人心之变,强调个性奔放与情感的真实。在他的作品中,诗、书、画、印的构成更多强调的是结构关系。如他的作品《诛鼠篇》,书法的题跋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强化了画面的块面。画的中心点猫叼老鼠看似弱化了细节描绘,但却高度提炼概括了物象的外形,而不仅仅是起着单纯的物象轮廓线的功能,更多体现了物象外形整体画面的结构线、强悍而有控制,使之成了画面的视觉中心点。画面的印章处理恰到好处,特别是右下角一枚大的印章不但平衡了画面的视觉,而且与整体画面形成了构成关系。

2、画面的笔墨——强骨静气、韵高情深

王憨山先生作品以骨法用笔、意在笔先、趣在笔传,强化表现物体的畅快、明确、概括和变形。如他的作品《绿了芭蕉》,画面中的一群小鸡采用骨法用笔的技法与高度概括和变形的手法勾勒其型态和强化线面的关系、畅快明了;画面的芭蕉彩墨厚重、整体画面生气十足、韵高情深。再如他的作品《红了樱桃》,几条骨法用笔的直线画出其枝干,彩墨相融的墨气描绘其叶,殷红的果实彰显其中,整个画面韵味厚重、静气十足。

3、画面的布局——置陈布势、别具一格

王憨山先生的作品画面布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置陈布势,强调画面布局的“奇”与“险”,突出画面的份量与张力,彰显个性,画面视觉很有冲击力,别具一格。艺术的变革离不开现实的生活,他常说“画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题材但取材要自然、立意在心上。”因此,他作品的布局置陈布势、别出心裁、大虚大实、大奇大巧、视觉感强、很有新意。如他的作品《昨夜蒲塘新雨过》中,画面下方的荷花、青蛙及印章满满占据四分之一的位置,显得密不透风似的,一行书法题跋自上而下,一只即将飞去的蜻蜓挨着题跋上方,青蛙与蜻蜓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感受,与整体画面大面积的留白形成大虚大实、大奇大巧的布局,给人感觉别具一格。再如他的作品《阵阵蛙声当鼓吹》,一大一小的两只青蛙随意轻松勾勒而不失法度,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略施淡彩,注重画面的品味。在画面中间靠下方,一条充满张力、中锋勾勒的直线自上而下溢出纸外,与左边的题跋遥相呼应,画面上的几枚印章处理得虚实有度,构图奇特、别出新意,不拘泥传统绘画原理,让人充满遐想。

三、结语

王憨山先生毕生躬耕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实践与研究,其艺术风格就像一股扑面而来的清风,是中国画至为宝贵的元气与真气。老先生的作品以笔墨技法规律的抽离强化自己富有个性的绘画语境,让笔墨获得了心灵解放、突出妙造自然和抒发情感的独立审美价值;同时他很重视画面的结构与构成关系,在形式上展现既与传统一脉相承又有自己风貌的特点。他画面的构成、笔墨的形式语言和置陈布势等方面的表现在不同程度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标准、规范和尺度,表现在具体的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且更加能给人喜、怒、哀、乐之感,这是他在艺术上的创新成果。他在美学上追求“情”“趣”“真”“奇”“拙”,表现手法朴实稚拙、造型简洁大方、敦实憨厚、气势雄健、墨与色对比鲜明、韵高情深。王老先生坚守寂寞之道,潜心笔墨耕耘,德艺双馨,无论是画品还是人格都值得学习与发扬。

参考文献:

[1]罗世平.王憨山艺术研究[C].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

[2]王鲁湘. 风雨赋潇湘[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7.

[3]郭天民. 王憨山[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4]李泽厚. 华夏美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5]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金仁贵的作品欣赏

金仁贵      江南好采莲      49cm×180cm      中国画

金仁贵     逍遥游      97cm×180cm      中国画

金仁贵     一唱雄鸡天下白      138cm×69cm      中国画

样报展示

徐建韵

JIANYUN   XU

////

中共党员,研究生,山东省临沂市人。广州市城管委原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沂蒙文化书画院院长。

跨界的文艺名人书法

——文艺名人跨界对书法的影响浅析

文/徐建韵

摘   要

文艺圈内名人跨界在当下似乎成为了潮流,也自然引起了爱八卦群体的关注。著名音乐人艾敬、窦唯、丁武的绘画作品,作家莫言、贾平凹的书法作品,演艺圈姜昆、徐静蕾的书画作品,都常被圈内及大众所关注。特别是对于文学界、演艺界名人的书法作品,更是褒贬不一,文学、演艺界的人一片叫好;但书法界认为这只是利用名人效应的炒作,对这些作品不屑一顾,或指责或漫骂!到底名人书法作品算不算书法?名人参与的书法作品对于书法的发展是否有促进?有待于思考。

关键词

跨界    名人书法   帐房先生    束缚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逐渐提高,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书法,也应在传统的书写的方式上,吸收现代审美观,以达到突破与创新,使书法更加多元化。文艺界名人的跨界参与,能为书法多元化表达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及表现空间吗?名人书法作品该不该在书法史上留下一笔?

支持文艺名人书法的观点

文字的功能是记录,书写自古以来服务于文章,书法作品因文章才流传下来。如《兰亭集序》,集是这帮文人自己写的,序更是王義之自己写的,也是因为这个事件,《兰亭序》才得以流传。《祭侄文》是颜真卿书写的,有颜真卿自己的情感在里面,书写情感与文字的情感是一致的,也得以流传,这些书法作品的历史文献价值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名人价值。

颜真卿     祭侄文

历史上的书法许多都是这样留下来的,以前只要是读书人都用毛笔,字都是写得好的,那时那些帝王将相、政治人物、文化名人都能留下作品,但那些私塾先生、帐房先生、江湖道士,他们几乎天天都在用笔墨书写,因此字也写得非常好!但由于他们太普通,书写的内容是没有文献价值的,他们平常书写的笔墨便很少留下来,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文章,只能去机械地抄写、记录别人安排的内容,就谈不上书法成就。现在很多所谓的书法家,每天都在抄写别人的内容,抄习得再好也流传不下去,他们出的作品集,全部都是抄了别人的诗词歌赋,因此这些无谓的书写,谈不上思想感情与阅读趣味,没有属于自己的文章,也不会被流传下来。

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并不是因为当时是写得最好的,而是因为有人喜欢它的文献价值。如李白现存的唯一书法真迹《上阳台帖》,通篇不过二十多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是李白记录了与杜甫、高适一起登游王屋山的情景,因此显得十分珍贵,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李白的书法真迹在宋朝时还很多,包括《岁时文》 《醉中帖》 《饮酒诗》 《乘兴帖》等等。

李  白     上阳台帖

李白的《上阳台帖》起码在唐朝时期书法并不是最好的,也只能算一般般了,但因为其历史文献价值与李白的名人效应而使得宋朝宋徽宗赵佶、清朝乾隆为他题跋,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也想据为己有。

书法作品的流传,有时候与字写得是否漂亮、艺术价值是否高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李清照、苏小小、蔡文姬书写自己的诗文,一定会流传下来,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碑文篆刻,作者都是当时的文化界的名人,或有影响力的权贵等公众人物,他们写的字在当时并不是一定数一数二,只是因为某一事件,机缘巧合而被选择,或者他们的字在当时更能被社会所接受,因此以前的书法作品都是以文章内容或作者的原因传下来的,而非书写的本身。

就拿近代的名人书法来说,郭沫若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作为文艺界的公众代表性人物,他的书法并非一流,甚至还招来批评,按理说不算一个书法家,但他却成为了当时文化名人书法的代表性人物,包括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在内,留下来的墨迹超乎了我们的想象,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有生之年走遍郭沫若题过字的地方,那是不可能的!

反对文艺名人书法的观点

书法最专业群体当属各级书法家协会及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们为专业书法家或职业书法家,也是反对名人书法的主力军。

研究书法,首先要摆脱诗词文章对文字书写的制约,要对文字有充分的掌握。从更现代性的专业化细分,从单字、多字的书写练习入手,分析单字的间架结构、笔法组合、线条墨色等,力求书写标准化、观念艺术化,按专业的要求,符合其本身的审美特点及规则。

隋朝书法家智永,是专业书法家的代表,他创立的“永字八法”对后世的书法研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智永禅师在云门寺书阁内研临书法三十年,每日深居简出,专心习字。他准备了数个一石多的大簏子,笔头写秃了就换下来丢进簏子里。日积月累,竟积攒下十大簏子。他在门前挖了一个深坑,将这些笔头掩埋其中,上砌坟冢,名之曰"退笔冢"。智永禅师还临写了800多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的寺庙,以帮助寺庙中的沙弥们练字。

智  永      真草千字文

东汉的张芝“临池写书,池水尽黑”,晋朝王義之一生苦练不辍,洗砚曾染黑过几处池塘,王献之学书法之时,也曾用尽18大缸清水,历代书法大家,都从勤学苦练中来。

名人书法是指那些在其他领域有非常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涉猎到书法中来,他们中大多数没有进行传统的书法训练,凭着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及对书法的认识来书写,也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但他们的书法作品脱离了传统书法流传下来的审美标准,在倡导传统文化复兴与书法进校园的今天,会误导社会对传统书法的认识,名人书法与专业传统书法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提倡书法文化走进百姓家,就要遏制名人字的粗制滥造、不讲规矩,也要纠正书法审丑及匠人化倾向,因为书法艺术是精英艺术、高雅艺术,不应该被庸俗化、娱乐化、固定化。书法是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传统文化精髓,就应该祛除那些庸俗的所谓书法拜金主义、书法西化主义等现象,净化书法生态,重新确立书法的精神地位,要树立正大气象,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多书写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经史子集,创作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时代精品。要崇尚正大气象,就要体现正脉、正宗、正统;要有大格局大气象,要养浩然之气。就是要坚持从传统经典中取法,自觉抵制旁门左道;要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走个性化发展道路,绝不可追求离奇狂怪、扭捏作态的鄙风;要坚决抵制书法江湖杂耍,匡正社会审美,塑造新时代审美风尚。那些没有传统笔墨功夫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名人字不是书法;那些不辨美丑,不明是非,以怪为美,以丑为美,以卑俗替代“正大”的拙劣的毛笔字,也更不是书法。

文艺名人书法简析

文艺名人书法包涵比较广泛,主要指文艺圈内热衷于题字、书写牌扁、题词等以书法作品示人的文艺界名人。他们中也有部分人饱读经书、满腹经纶,对书法有独特的审美见解,书法的造诣也是非常高的,其书法作品当然也有其价值。文艺名人必竟也是文化人,人生阅历、审美趣味等综合素养也非一般,但对书法的表达肯定是与传统的文人书法有比较大的差异,也不会系统临习传统的经典作品,他们追求书法的个性化、差异化,不遵循书法规律与基本标准。

名人书法群体并不反对传统的书法审美方式,却不受这些观念的束缚与依赖,尝试着构建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形态,为书法的多样性提出一些探索与方向。

结   语

传统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体现在观念的束缚和对传统书法审美方式的过分依赖,书法在现当代文化的大环境中,可以继承书法传统的审美方式,在熟悉传统的书写方式上深入研习,吸收现代审美的新成果,达到突破和创新;也可以打破传统书法本身的审美习惯与传习形态,走出约定俗成的书写规则,成为独立的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水墨表达,或者是综合艺术的一个因子,建构新的艺术形式或艺术形态,真正实现书法艺术在传统固有形式上的解放。解放并非是对传统书法书写规则的背离,而恰恰是弘扬传统书法艺术的源头活水,开渠引流的革新表现。书法不仅可以是中国美学形式的书写传承和延续,而且可以是书法精神的观念重构和弘扬,两者兼而有之。

其实并不是只有跨了界,书法艺术才会有突破、有发展。在传统书法遭遇瓶颈之时,艺术多元化的综合表达,给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和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样报展示

樊  蓉

RONG   FAN

////

生于1989年,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系教师。

作品《水田衣》入选香港理工大学《霓裳·艺嬗》民族传统服饰展;

设计作品《踏浪系列》获琶洲广交会同步交易作品大赛时尚设计类“二等奖”;

设计作品《荔子》系列延伸作品参加广东省第二届美术与设计双年展获“二等奖”。

手工打缆工艺在服装中的自定义设计应用

文/樊   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摘   要

在审美情趣充满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当下,个体对于时尚的理解都有自我的特定语境。服装从理念到穿着的体验都彰显着个人审美追求与品味,可以理解为一种审美哲学。强调个性化,强调与众不同的形象气质,追求原创已是当下的新风尚。自定义手工打缆纹样所呈现的效果,恰好在用户与产品之间搭建一个开放自由的桥梁,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趣味体验。自定义设计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设计过程,同时打缆纹样的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图案上的装饰性设计,也增添了服装的功能性,让服装细节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

关键词:自定义、手工、打缆、纹理

正   文

自定义产品是一种互动体验式的设计产品。体验者在拿到产品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同时结合产品提供方的设计提示对产品做进一步完善性的个性化设计,是一种多角度开放的设计模式,这个过程形象的解释为“自己动手做”,英文“Do It Yourself”,大部分人所看到的是英文缩写“DIY”。所购得的自定义设计产品通常都是原材料和半成品,需要体验者的设计参与行为才能最终完成作品设计,而体验的方式多样化,没有固定规范和要求,因而设计完成后都能够充分体现体验者的个性与审美趣味。例如风靡全球的手绘涂色绘本《秘密花园》,由英国著名插画家乔汉娜·贝斯福创作。书中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随意涂色,又可“探宝”。绘本为黑白的魔幻世界线稿图案,精致复杂,风格唯美清新,该书长期占据英美亚马逊畅销榜第一名,风靡亚洲席卷出一股成人的涂色风潮。这种风潮的背后除去绘本本身的精彩绚丽,更多的是交互体验的良好感受,同样的绘本底稿,但可以自定义上色的自由空间,体验者可以将自己心中的最佳配色填图在黑白底稿上获得满足感。部分人甚至将绘本定义为“解压神器”。

打缆工艺是以服装面料为基础,在其反面或者正面选用某种图案,通过手工或机器以抽皱式的缝合而改变面料表面纹理状态的再造方式。改造后,面料表面呈现出凹凸起伏、纹理结构清晰、整体而富有规律,视觉冲击力丰富的褶皱效果。在服装应用设计中打缆的面积可以是点缀式局部也可是大面积连缀,缝线的手法变换能够使服装面料富有性格和韵味。本文所探讨的手工打缆工艺特点:即是运用手针在面料的正面或者反面根据设定的距离将两点或者多点缝合链接固定,通常这个设定的距离都是稳定的统一距离,手针缝合时,间隔一定的距离将缝合动作规律地重复延续。(图1)当缝合链接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服装面料的表面会呈现出凹凸起伏丰富的纹理。缝合链接一般在三个单元以上,单元重复越多,视觉冲击力越强,装饰的纹理效果越明显。(图2)

图1

图2

自定义设计体验工具:服装专用放码直尺、软尺、褪色笔、手工针、手缝线、纱剪、蒸汽悬挂熨斗等。

自定义手缝体验步奏:

1、基本款服装(图3)

2、在面料反面画好固定等距离的定

3、用褪色笔绘制缝饰缝合的针法线路

4、用配色的手工针线将预设的两点或者多点进行缝合固定

5、整理打缆纹理,使之均匀有节奏

6、完成后用蒸汽挂熨定型 (图4)

图3

图4

手工打缆纹样最为直观的是其强烈却不突兀的装饰性,紧密的抽皱纹理和因为抽皱集中后边缘形成的自然缩皱、外缘有张力的蓬松造型,形成鲜明的疏密对比。由于面料本身作为基础,将两种极致进行对比统一。装饰的局部可以领口、前胸、中腰、袖口、下摆等部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多个部位相互呼应。手工针线的缝合可以再底面保持服装表面的干净,也可选择撞色粗线在面料的表面直接缝合,针脚统一均匀的前提下,整齐的缝线线迹或散开的线头同样具有装饰韵味。横向或者纵向保持颜色的一致,可多个色线搭配,或协调雅致,或个性前卫,或童趣天真。色线的搭配根据面料的风格而定,棉麻质地的面料可搭配粗线绳,丝质缎面可搭配包芯丝光线绳。如手缝打缆从面料的表面入手,仍可以再缝合定点的基本点上装饰纽扣、木珠、亚克力、绳结等小配饰以丰富设计。

自定义打缆在服装应用设计中需要选择相应的款式和面料。因打缆纹样的特点突出:纹理有明显的起伏,面料一般不选择明显的织造肌理,宜选择光滑的丝质缎面织物或者平整的平纹棉麻织物;打缆纹样本身的装饰效果明显,通常选择净色织物;打缆工艺的抽皱缝分处需要耗去大量面料,而相应纹理外则会多出许多松量,会形成较大的缩皱效果,自定义服装款以宽松的O型款和H型款为基础;缝饰纹理需要两点或者多点缝合,对织物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以轻薄柔软的织物为佳。

另外,自定义手工打缆不仅具有个性的趣味体验,同时也有功能的体现。根据不同的人体体型需求,可以选择在服装的不同位置进行打缆设计。从袖口往上应用细碎的打缆工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减短袖子的长度。在胸围线附近的前胸与后背进行打缆设计,可创作A型俏皮活泼的年轻款,也可只在前片胸下部位做打缆创作孕妇装。纤瘦的穿着者可以做在腰部做打缆的应用设计,并向上、下渐变延伸做紧身胸衣叠穿样式,则更为凸显婀娜身姿。若希望穿着更为随性舒适,呈T型或H型款式,可在胯部做打缆处理,下身搭配修身铅笔裤或包臀裙成上大下小的轮廓造型。亦或者希望尽可能保留宽松的样式特点,可将打缆的间隔距离扩大做纵向条纹式的点缀一二等等。或随着个人对流行趋势的理解不同,款式廓形及审美趣味发生变化,可以“重新设定”抽皱缝饰的样式和位置,从而获得理想的新款式,在这点上尤为体现自定义“DIY”设计的亮点。(图5和图6)

图5

图6

同时自定义手工打缆纹样的个性趣味、功能也给设计体验带来一定的要求:缝合的过程中起针落针之间不能带太多的面料,否则容易表面露线;抽皱后缝合时必须保证缝合的统一一致;再者打缆纹样的皱容量不好控制,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计算围度尺寸等等。

自定义手工打缆不仅仅可应用在服装设计上,其应用范围可以非常广泛。配饰、家纺等都可采用,体验的用户也可是多个年龄层共通。个性彰显的年轻女性,身居家中的家庭主妇,甚至可以延伸一个轻松愉快的亲子互动活动。由于完成设计可多个人共同的参与,交互的同时更是创造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而丰富了设计体验过程与体验的方式。正如现今过年家家户户包饺子吃一般,重点渐渐从饺子味道的品尝上,转到了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包饺子的过程中,感受家人团聚的欢笑畅谈的心境。目前,虽然打缆工艺在服装中的设计应用以女性服装为主,但也不乏有在儿童服装、男性服装、或配饰中的局部应用。

结  语

自定义设计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运用打缆工艺为设计点,不仅仅是单纯的图案或面料上的再创造,也增添了服装的功能性和趣味性。这种自由的参与,更是搭建了一个人与产品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而丰富了设计体验过程与体验的方式。自定义设计模式同时属于产品的一种趣味的用户体验,激发设计者更多延展、更多深度、更多维度的设计思考。本人认为设计在探究文化语境、时代语境的同时,需要不断深化设计的个性与趣味化,自定义设计开放式的思考方式和自由体验式的趣味是值得思考的设计话题。

参考书目

【1】陈培青著《女装装饰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5月第一版

【2】Colette Wolff 著《The Art of Manipulating Fabric》krause publications 1996第一版

【3】马克·阿特金森(Mark Atkinson)著 于洋 译《时装系列设计拓展与创意》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年11月第一版

【4】陶音 萧颖娴 著《服装创意设计的50次闪光——灵感作坊》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3年11月第一版

样报展示

07

艺术欣赏

作    者:樊   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作品名:荔·子(该作品曾获广东省美术教师设计双年展二等奖;入选中国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场景描述:

在沿海一线城市,有一群人惬意地感受“中式慢生活”。她们的穿着不会太繁琐,也不会太招摇,会让生活呈现出细致、从容、优雅、柔软、雍容、智慧、练达、朴素大气的品性。就是逐渐放慢生活的脚步,去感知和享受生活的美好。是一种对幸福的理解,慢慢咀嚼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而这种生活态度诠释着这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的独到见解。真诚地爱自然、爱自己、爱中国文化、爱传统手工艺、爱原生态。

样报展示

联系我们
电话:020-87561646
微信:dameishu440071
地址:广州天河水荫四横路34号一栋北602
邮编:510075
(0)

相关推荐

  • 20张古色古香的水彩插画,水彩画用好线条也很重要!

    . 作品欣赏     ................................................................................. ....... ...

  • 美国水彩画家AndyEvansen作品

    美国水彩画家AndyEvansen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画水彩是明尼苏达水彩协会主席和教研讨会主席Andy Evansen的画面颜色清新透气画面里布满阳光 ​​​

  • 视觉纳物 | 陶咏当代清盈水彩艺术

    <绍兴老巷子>78x56cm 2020年 视觉纳物 陶咏当代清盈水彩艺术 文 / 陶咏 把画你眼晴看到的东西归于"视觉纳物".然而,这里的视觉纳物应该是收集生活素材用于 ...

  • 第一次见这么好看的水彩画作,飘逸灵动的画面,太养眼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水彩人物,一说到水彩人物,很多小伙伴都会感觉很难画. 没错,相对于花朵静物风景而言,水彩人物更需要画者学会人的比例结构.表情动作的塑造. 这都是平时日积月累.不断学习,从基础出 ...

  • 【水彩画】当代中国影响力书画家孟宪德

    孟宪德,1970年8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委员,黑龙江省首 ...

  • MoMA#艺术说#第四弹,秋风吹拂,让一切流动

    深受喜欢的优衣库#艺术说#(Art Speaks)栏目又来咯!这一期会有别样的温柔~ 清凉的秋风里,树叶在微风中作响, 梦在星夜中旋转,身体在作品前起舞-- 一切都是流淌的. 运动将艺术带到你我的面前 ...

  • 复古浪漫又奇异的水彩作品

    法国水彩画家 Marc Folly 他喜欢画风景建筑类题材的水彩画 画面拥有强烈的灯光,强烈的色彩 他着迷于水彩的形式 画风全凭自己的心情而定 画时而具象,时而抽象 突出色彩和画面的偶然性 画面复古浪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55期(一)

      目  录   封面人物 张祖泰 新锐人物 刘穗燕 石湾陶魂 黄志棠.范运勇 广州艺博会 北  海.黄锐才 美术教育 吴琳生 论   文 金仁贵.徐建韵.樊 蓉 艺术欣赏 樊  蓉 01 封面人物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第2043期

    目 录 封面人物:吴华先 雅逸翰林:罗殿龙 石湾陶魂:宋 敏.卢建业 论  文:刘  坚 文  苑 封面人物 吴华先 WU  HUAXIAN 湖北省监利县人,1930年12月生,早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第2045期

    目 录 封面人物:魏  华 名家赏析:刘炳清 石湾陶魂:李品康 论  文:冯为远 文  苑 封面人物 魏  华 WEI  HUA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广东省高校陶艺学术委员会主任,国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第2042期

    邓扬威专刊 邓扬威 DENG  YANGWEI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棋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广州名城名人运动会.中国棋文化峰会等活动总策划:曾经举办国内首个数码版画个人作品展,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第2041期

    目 录 封面人物:许钦松 新锐人物:刘  飞 石湾陶魂:童新钰 艺星璀璨:朱建安 论  文:冯为远 文  苑 来稿选登 封面人物 许钦松 XU  QINSONG 1952年生,广东汕头澄海人.国家一级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第2038期

     主题: 木魂书韵 --胡景初·黄伟业书画作品展  主办: 侨城艺术协会 文昌街社区老年协会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时间: 2021年3月20日至 2021年5月10日  地点: 深圳市华侨城天鹅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48期

    广州艺博会专刊 本期艺术家有:(排名不分先后) 许固令.陈克明.戴培仁.党   禺.韩毅成. 黄紫云.李建中.李一杰.理习忠.梁荣新. 林文瑞.刘建忠.老   鲁.马在新.徐月红. 许东生.张泽明.赵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49期(一)

      目  录   封面人物 张道兴 名家赏析 陈半文 雅逸翰林 晏任飞 藏家故事 余贵平 石湾陶魂 李义鹏 文   苑 佛山来稿 简   讯 征文启事+简讯 美术教育 描绘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01 ...

  •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第2035期

    目 录  封面人物:李远东   文苑:  林兆帆.梁成坡.雨   尘  梁玉彩.冯雪颜.黎铭光  谭曦红.游凯萍.汪海林  蓝子华  艺博会推荐艺术家:   林伟权.肖亮生.马流洲   张宗彪.尚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