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和涂山氏的婚变,杀妻灭族下的姓氏权争夺战,象征着母权的衰落
我们都知道大禹是家天下的开创者,自他之后再也没有所谓的公天下,国家权力的继承围绕着家庭世袭下去,除此以外大禹也继承了父亲鲧的遗愿,同当时的母权制度进行斗争,争取孩子的归属权和姓氏权。
在上古时期,因为生育是女性的专属权力,而且当时的婚姻制度也不是一夫一妻,所以孩子的父亲是不确定的,新出生的孩童只能从母来确定世系。即便是我们的人文初祖黄帝,他的孩子们也是遵从母亲的姓氏: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并二人而已。这段话什么意思,意思是黄帝的孩子有25个,但是相同姓氏的只有两个,为什么他们的姓不一样,是因为当时的孩子只能从母姓。
最早的初民甚至不会继承母姓,而是跟从母亲所在氏族的姓,“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儒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黄帝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所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大禹的父亲鲧为了争取姓氏的权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成功。大禹母修己吞薏苡而生禹,因此大禹姓姒氏。
大禹和女娇
到了大禹这一代,父亲们才真正赢得了争夺姓氏权的胜利。大禹对于后代继承自己的姓氏是非常重视的,当时的婚姻制度并非一夫一妻制,男女婚姻实行走婚或者是群婚,这样孕育的后代自然不能确定父亲,因此大禹拒绝这样的婚姻。
他三十而未娶,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姓,他与涂山氏的结合充满了大禹的精心设计。在涂山氏看来,自己和大禹的交往是青年男女互相爱慕的结果,但是在大禹看来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他与涂山氏的结合,首先考虑的是后继有人的问题。
涂山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大禹的妻子的氏族,最早见于文献《尚书·皋陶谟》和《楚辞·天问》,“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尚书·皋陶谟》,“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楚辞·天问》, 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涂山,有涂山氏祖庙。
————引用自头条百科
涂山氏的图腾是九尾狐,是王之证,利于大禹巩固其地位。而他们结合的地点也是大禹煞费苦心选择的邰即姒桑之地,为什么选择此地,是为了儿子出生后涂山氏能够效仿先人,让儿子以出生地姒作为姓,这样儿子就继承了大禹自己的姓氏姒。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相遇,大禹本身对涂山氏没有很深的感情,而他们之间又充满了孩子归属权的问题,因此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干脆避开了与涂山氏的相处,据《吕氏春秋》载“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新婚四天即离家,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方面赞颂了伟大的禹治水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向往父权制的禹与坚持母权制的涂山氏之间的纷争,他们彼此互不妥协,故而实行分居。
到了他们共同的儿子启出生时,这个矛盾更为尖锐,根据《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记载:“禹娶涂山,治洪水,通辍辕山,化为熊。涂山氏见之,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我自身的理解,禹身披本氏族图腾熊率众治水被涂山氏发现,这彻底激怒了涂山氏。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大禹身披自己氏族图腾治水会激怒涂山氏呢?这是因为,禹已经和涂山氏联姻,那么就代表自己已经加入了涂山氏,此时他的部族图腾应该是九尾而非熊,但是大禹并没有身披九尾,这无疑是对涂山氏的羞辱和背叛。
所以涂山氏才会羞愤交加,惭恨而去。当然这里可不是大禹妻子女娇一人去,而是代表着女娇部族一族的迁徙,根据习俗他们还带走了禹的儿子启。这是禹最为重视的后代,自然不能舍弃,于是他放下了治水工程,一直追到了嵩高山下,向涂山氏索要儿子。
母权制的涂山氏自然不会轻易交出象征世袭权的启,两族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斗争的结果是大禹的部族攻破了涂山氏的石堡,灭掉了涂山氏。而大禹的妻子女娇,自然也随着部族的灭亡而香消玉殒。禹以杀妻灭族的代价,争得了父亲的世系权,也就是现如今的姓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