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路上 国宝归来 请到天龙山石窟一睹佛首真容
百年流离,一朝归家,见证伟大。7月24日,“复兴路上国宝归来——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首特展”,在天龙山景区国宝回归馆开展,佛首微笑,情深难老,带着1400多年的美妙。
特展以佛首为核心展品,分为“乱世之殇”和“盛世之归”两个单元,综合运用珍贵文物、历史图片、数字复原、3D打印石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讲述天龙山石窟文物流失与回归历程,展现流失文物调查研究、考古发掘、修复保护最新成果。
天龙山石窟以娴熟的雕刻技艺、细腻的表现手法、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生活气息著称于世,是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的典型实例,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石窟艺术的卓越成就。其中,天龙山石窟的唐代造像,神态高雅、雄健优美、飘逸多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世称“天龙山样式”,是同时期石窟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
上世纪20年代,天龙山造像被大肆盗凿,远离故土、四散飘零。中国石窟寺之劫,以天龙山为最。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对天龙山景区文物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修缮。我国十分重视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追索,开创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的中国模式,天龙山第8窟佛首的回归,就是追索流失文物“中国实践”的新例证。
特展展厅里,回归佛首放置于3D打印的第8窟北壁、东壁、西壁佛龛及造像之间,和“家人”团聚了。第8窟是天龙山唯一的隋代石窟,凿成于隋开皇四年(584),其别具一格的窟龛形制和造像风格代表着隋代石窟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洞窟具有前廊主室的结构。宽敞的前廊雕成面阔三间的建筑形式,立柱、额枋、斗拱,精雕细琢,是隋代建筑样式的真实再现和最佳实例。方形的主室充分利用了建筑的空间,窟内三壁各开一龛,中央为一座方形中心塔柱,这种塔庙窟形制是北朝佛寺重视佛塔建置的延续,十分珍贵。
第8窟造像雕刻精美,形象生动。佛、菩萨和弟子面相圆润,肌体丰满,体现了北齐至隋代造像的特征,为唐代婀娜丰腴的造像风格开了先河。北壁回归佛首面含微笑,祥和慈悲;龛外弟子和菩萨像身姿扭动,富有变化;窟门外两侧力士像威风凛凛、怒目而视,表现了当时高超的雕刻技艺。
回归的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长33.7厘米,宽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佛首肉髻低平,脸庞圆润,双目微闭,嘴唇微抿,笑意含蓄,体现了民族审美和隋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是极其珍贵的石刻艺术精品。
佛首回归,更好地诠释天龙山石窟造像的原始语境,真实再现天龙山辉煌的石窟艺术,为研究天龙山石窟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隋代太原地区佛教、美术等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关链接
观展指南
7月24日起,天龙山景区全面开放。
国宝回归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可通过“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票务订购”栏目预约参观券。未预约游客不得进入展馆。展厅日最大承载量不超过800人次,最大瞬时承载量不超过60人次。
为确保天龙山景区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和通畅,即日起,天龙山公路(西山旅游公路至天龙山景区段),除公交车、景区内部车辆外,禁止其他社会车辆通行。前往天龙山景区的社会车辆,统一停放于窑头村游客中心停车场、晋祠停车场。游客可乘坐专线公交车进入景区,也可从天龙山景区窑头村入口沿柳跖沟步行进入景区。
参观时,请携带好两码一证(健康码、行程码、身份证),服从工作人员引导,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身份验证、实名登记。景区内严禁烟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宠物进入景区;石窟区禁止游客使用无人机等移动设备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