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历史上的今天
由于审核的原因,很多史实没有列入,请见谅!
大别山神话,发布文学作品,传播历史知识,追踪热点问题,展示搞笑视频,关注,会有更多精彩哦!小编:宋高攀
1039年7月16日(农历1039年6月23日),元昊被宋摘夺国姓。
元昊墓,元昊被宋摘夺国姓
公元九世纪末,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曾出兵助唐,镇压黄巢起义。唐僖宗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进爵夏国公,赐李姓(与皇帝同姓,称“国姓”)。北宋建立后,党项旅里服于宋。宋太宗时,赐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姓名为赵保吉。
1032年赵保吉(即李继迁)之孙赵元昊(即李元昊)被立为皇太子。元昊立志要摆说宋朝的控制,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措施,订定官制、军制、法制,创制西夏文字;下令废除唐、宋的赐姓,一律改用党项姓等。
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立大夏国,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1039年,请求宋朝承认夏国,册封帝号。孰料,宋朝于7月16日(六月二十三日)下诏削去他的爵位,摘夺他的国姓,并募人去擒元昊,宋夏关系日益紧张。
1054年7月16日(农历1054年6月9日),东西教会决裂。
公元1054年教会势力分布图
1054年7月16日东西教会决裂,教会分为二部:东方的为希腊东正教,西方的为罗马天主教。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因西方注重律法,东方注重知识。两方对于神学的意见也不同。西方说,圣灵是从父和子降临的;东方说,圣灵单是从父降临的。带来最后分裂的主角是罗马教皇利奥九世和康士坦丁堡大主教米迦勒‧瑟拉留,他俩都拥有坚强的个性,而且坚决要达成各自的目标。
瑟拉留关闭所有康士坦丁堡的拉丁教会,抛弃所有无酵饼,而且命令所有拉丁修道院要采用希腊教会的礼仪。利奥九世发出严重抗议,声言唯有罗马才能够接受最崇高的尊敬和顺服。他愿意宽容希腊教会,让他们有自己的习俗惯例,但罗马教会的教义是不容更改的。
国王在康士坦丁堡召开调停会议,希望解决彼此的纷争。然而教皇的使者受到不友善的待遇。瑟拉留更把教皇的名字有在祷告和弥撒中群众提及的名单里删去。教皇的使者为了报复,在主后1054年7月16日,在圣苏非亚大教堂祭坛上,宣佈革除瑟拉留和他的跟随者的会籍。四日后,在同一地方,瑟拉留作出相同的行动,将教皇与其追随者逐出教会。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终于发生了。
自此之后,东西方教会分道扬镳,各自为政。希腊东正教的属地大体是俄国、巴尔干半岛及亚细亚的西隅。罗马天主教则在其余各地,而主要属地是欧洲西南,和美洲南部。
── 黄迦勒《教会历史》
1216年7月16日(农历1216年6月30日),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逝世。
英诺森三世 Innocent Ⅲ(约1161年—1216年7月16日),罗马教皇(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在位)。
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国王如不能诚心侍奉基督的代理人,就不能正确地治理他的国家;国王拥有肉体上的权利,祭司拥有精神上的权利,由于精神统治着肉体,教皇也应高于国王——英诺森三世
自从8世纪矮子丕平送给教皇一个国家之后,这个教皇国便成为欧洲制衡力量的其中一环。到了耶稣诞生后第1000年之际,教皇国的权势和影响渐入高峰期,格列高里七世进行了一系列提升教皇地位的努力,并曾逼得德皇亨利四世跪在雪地里三天三夜;乌尔邦二世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挑起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这个疯狂的年代里成了整个西欧的精神核心。但将这一切带入登峰造极的,则是号称“万皇之皇”的英诺森三世。
英诺森三世原名赛尼·洛泰尔,出生于有德意志血统的罗马贵族世家,曾学过神学和教会法,写过著作《论人的贫苦条件》,后来凭着他的叔叔——教皇克莱门特三世的关系成为教廷高级人员。38岁时终于当选为罗马精神世界的最高领袖。他称自己是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存在,位于神之下,人之上,扮演着神人之间沟通的角色。他说:“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国王如不能诚心侍奉基督的代理人,就不能正确地治理他的国家。”、“国王拥有肉体上的权利,祭司拥有精神上的权利,由于精神统治着肉体,教皇也应高于国王。”
这些言论是英诺森三世向世俗王者开战的檄文,但他并非因此而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统治者,类似的言论实际上在他之前已存在过。
1683年7月16日(农历1683年6月22日),清朝水军和台湾郑氏水军在彭湖海面爆发激烈决战。
1683年7月16日,清朝水军和台湾郑氏水军在彭湖海面爆发激烈决战。
1683年7月16日,清朝水军和台湾郑氏水军在彭湖海面爆发激烈决战。战斗打响后,施琅率领的清水军迅速利用有利的西南风向条件,以“五点梅花阵”战术,即多艘战船围攻郑军一艘,集中兵力作战。当天清军击毁郑军大小战船近200艘,歼灭其主力1.2万余人,收降近 5000人,缴获许多船只和武器装备,很快攻克澎湖列岛。刘国轩只率领少数战船突出重围,逃回台湾。此战役一举歼灭了郑军jīng锐部队,并打开了台湾岛的门户,台湾全岛人心震动,从而使台湾郑氏集团被迫接受招抚。
澎湖海战
1741年7月16日(农历1741年6月4日),丹麦航海家维图斯·约纳斯·白令发现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现在是美国50个州之一(第49个州),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维图斯·白令(Bering,Vitus Jonassen)原籍丹麦(1681.8.25~1741.12.19)。1704年起在俄国海军服役。由于他才能出众、效忠沙皇而深受彼得大帝的赏识。在17世纪和18世纪之交的30年中,赫赫有名的俄国彼得大帝吸收了西欧的科技和文化,雷厉风行的对国家实行一系列改革,使俄国逐步富强起来。同时彼得大帝疯狂地推行扩张政策,企图打通到北美、中国和日本等国的航路,进入世界的各个海洋。
1741年他从这里向美洲进发.一场风暴将他指挥的两条船分开了,白令本人看到了阿拉斯加的南岸.在回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路上,他还发现了属于阿留申群岛的一些岛屿,但这时他已重病在身,无法指挥他的船了.他们漂泊到科曼多尔群岛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在那里白令和他船上的其他28名水手病死.今天这个岛被命名为白令岛.
1898年7月16日(农历1898年5月28日),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诞生。
“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宜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 中国物理学之父叶企孙
叶企孙(1898.7.16~1977.1.13) 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1936年任会长等。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
1918年7月16日(农历1918年6月9日),末代沙皇“血腥的尼古拉”被处决。
“血腥的尼古拉”是俄国最后一个沙皇(执政期从1894—1917年)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的绰号,这个绰号是与他的双手沾满了国内外人民的鲜血相联系的。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残忍。他在1905年1月9日以“工人想摧毁冬宫、杀害沙皇”为借口,下令向彼得堡请愿的工人群众开枪,当场被子弹打死、马刀砍死和军马踩死的有1000多人,受伤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彼得堡街头洒满了工人们的鲜血。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流血的星期日”。这一血腥暴行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导致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而这次革命像晴天霹雳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绅士们的酣梦,宣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风暴的来临。
1907年6月3日,尼古拉二世又下令解散国家杜马,逮捕社会民主工党的杜马集团,使全国陷于反动分子恐怖之中。他对外推行扩张政策,1896年攫取了中东铁路建筑权,1898年强占旅顺、大连,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并乘机侵占中国东北。1904—1905年进行日俄战争。在1918年7月16日终于被人民处决。
1945年7月16日(农历1945年6月8日),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背后有何内幕。
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爆炸成功
1939年,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就已在德国取得成功。二战前夕,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推举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加强利用核裂变过程来制造超级炸弹。罗斯福总统采纳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加速了研制原子弹的进程。1942年开始实施以“曼哈顿工程”命名的庞大计划,由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全面负责研制原子弹。该计划投资25亿美元,动用10多万科技人员和工人,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加紧研制。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其威力相当于1500—2000吨TNT炸药。原子弹问世是本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由此,人类进入了核时代。
1969年7月16日(农历1969年6月3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logo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当地时间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13时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2分钟后进入地球轨道。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航天器开始向月球航行。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在转向后与登月转接器(Lunar Module Adaptor)中的登月舱连接。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 injection,TLI)将航天器射向月球。
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1994年7月16日(农历1994年6月8日),彗星木星相撞。
哈伯太空望远镜于1994年5月17日拍摄到的照片
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Shoemaker-Levy 9, SL9, D/1993 F2)是一颗于1994年7月中下旬与木星撞击的彗星,也是人们能首次直接观测太阳系的天体撞击事件。它引起了全球不少主流媒体的关注,也吸引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观测。透过这次事件,人们能知道更多木星及其大气的资料,以及木星扮演著内太阳系的“清道夫”角色,以强大的引力来清理“太空垃圾”。
这颗彗星是由美国天文学家尤金和卡罗琳·舒梅克夫妇(Eugene and Carolyn Shoemaker)及天文爱好者大卫·利维(David H. Levy)三人于1993年3月24日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共同发现的,那是他们发现的第九个彗星,因此依据国际星体命名规则依照三位的姓氏命名。
原本此彗星脱离位于太阳系外侧的小行星带进入太阳系成为周期性彗星,根据电脑推算运行轨道的结果显示出在1992年7月8日距木星表面4万公里时因受到强大的引力而分裂为21个小碎块,并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94年7月16日20时15分开始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陆续墬入木星大气层,撞向木星的南半球,形成了彗星撞木星的天文奇观。
多块碎片的撞击威力中,以碎片G的威力最大。它于7月18日07时32分 (UTC)撞向木星,威力达六万亿吨TNT炸药(其当量相当于全球核武器储备总合的750倍),所造成的疤痕比地球直径长。因发生地点十分遥远,对地球并无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