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视点】高朝先:浅谈禅理诗无我别趣

【云帆视点】

高朝先:浅谈禅理诗无我别趣

作者简介

高朝先,赣鄱散人,古稀老者,惯以诗词创作为乐,以理论研究为趣。偶遇兴致所赐,间或亦以散文、故事、寓言之类逗乐时光。

无我,是诗词艺术之高境界,对于禅理诗,除了同样作为诗词艺术的境界意义外,又有因佛法的特殊意识形态而生别趣。本文就此谈点个人读写禅理诗的初浅体会。
禅理诗是哲理诗的一种,说的是禅理、禅意,是佛教理念与诗人情感的艺术融合。禅理诗之无我,不仅有通常意义下“无我之境”要求,而且往往以“空”、“寂”、“闲”为意境,表现诗人一定的超越现实与自然的“脱尘拔俗”,并且由此产生出许多于常理所不能解的别趣。
一说“空”。先看王维的一首《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的是一种落日残照景象。这种景象,于常理,是表现没落与消沉;但于禅理,却是以“复照青苔”为意象的无限生机。其无我之境在于诗人超出常人的意识,反映出佛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理。“空”,是佛教理论中的人生最高境界,又是用以观察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论。其“空”是指主观意识,“色”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在佛家看来,主观对于客观,认为有,则有,认为无,则无,而且包括人的“我”之自身。所以佛教既以“一切皆空”为理念,又以一切“色相”为存在。其中在“空”的方法论上与唯物主义有相近之处,那就是“空”的“可能有”与“可能无”,是与“色”的矛盾对立统一。如,空杯子可能有水、可能没有水,空房子可能有人、可能没有人,用于诗的境界,则有“有我”与“无我”的差别。如上诗,前二句是“空山可能有人”,是“人语响”的自我意识;后二句,落日,则可以见复照,也可以不见复照,是“空”与“色”的无我意识,其中蕴含的就是一种禅理的别趣。
二说“寂”。同样,先看袁枚在《隨园诗话》中记述的一首《题活埋庵》的诗:“谁把庵名号活埋,令人千古费疑猜。我今岂是轻生者,只为从前死过来。”庵寺中的僧尼与常人一样,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说是“活埋”呢?于常理,实是“费疑猜”;但于禅理,却正是超越自我的所在,而且很有一番别趣蕴含其中。原来佛法有个“六道轮回”的说法,认为人生只是修行过程中无数生死轮回中的一个轮回环节。例如,一个人如果做多了坏事、恶事,死后会入地狱道、畜生道等,只得重新修人道,直至修成正果。所以佛家认为,任何众生本没有什么“生”与“死”,生是为了死,死是为了生,生与死的关系是一种“灭”与“度”的关系,既然如此,当然可以称人生如死一样的“活埋”了。这里于诗要说的是佛家对“死”的称谓和由此而产生的诗的意境。佛家对众生的亡故不称“死”,只称“往生”,或称“圆寂”,修行得好,叫“真寂”。苏轼在《东坡志林记真君签》中说:“居士以忧患之余,稽首洗心,归命真寂。”是说一个人的直接往生西天。南朝梁萧统在《令旨解二谛义》中说:“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是说人们对“寂”的不同认识。禅理诗以“寂”为境描写人生,超出凡尘,自是无我之大义,创作中又因“寂”与“死”的相同与不同关系而妙趣横生。
三说“闲”。禅理诗以“闲”为美,却不指“闲暇”、“悠闲”之类。禅理诗之“闲”,意义在于“一心思佛”,在于“心住一缘,离于散动”的禅定,并且由此产生了禅理诗“虚静生思”的审美观。禅理诗“闲”的美学原理源于佛法中的“六根清净”。所谓“六根”,即指人体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感觉器官,所谓“清净”,即指无论在任何客观环境下都能处于“无意识界”的清净离染。所以古代许多表现禅林僧舍、山水田园的禅理诗,在情感上都以表现清幽绝俗顿悟体察之“闲”为美。这里我们还来看一首诗佛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于常理,此诗也许可以理解为隐逸之作,但于禅理,却是表现诗人“识心具性,自成佛道,无念为宗”的禅定和“净心”。禅定是完全的忘于自我,而且与通常所说“动”与“静”关系成风马牛不相及之别趣。
追求“空”、“寂”、“闲”三种境界,是禅理诗无我别趣的缘由所在。但是,今人写禅理诗却有创新,这种创新,是在使作品富于禅理、禅意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多表现佛法与“世间法”在情感与艺术上的对立统一。所谓世间法,是相对佛法而称的社会与自然法则。因为在千百年来佛教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虽说佛法有与世间法相对独立存在的一面,但佛法却离不开世间法,换句话说,也就是佛法依世间法而存在,没有世间法也就没有佛法。所以新禅理诗的创作非常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在表述佛法与世间法的对立统一中,又产生了许多“有我”与“无我”的别趣。如曾获“世界和平杯”大赛金奖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释一诚大师《祈祷世界和平》:“一瓣心香礼上天,祈求四海息硝烟。人间遍种菩提树,地上多开幸福泉。但愿生灵情有价,应知战祸苦无边。和平岂可凭空降,要靠群黎遏霸权”。既富于禅理,又紧联现实,尤其两副对仗联,每联前一句说的是佛法,后一句说的是世间法。诗是一个怪物,本来属相互对立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竟然在一首诗中得到了如此完美的结合。这种鲜有之别趣,或许也叫“无理而妙”吧!
写禅理诗不是僧人的特权,任何人都可以写禅理诗,而且禅机无处不在,禅理无处不存。然而,写禅理诗,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常识,必须了解佛法正义及其基本原理,熟悉僧人生活和佛门仪规,尤其必须认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可将佛教看成是封建迷信。同时做到广集禅思,净立禅心,妙悟禅理,由此方得禅理诗之无我境界和成别趣。本人有一首《行香子·游九华山》:“九月新秋,结伴同游。九华路,翠叠红浮。梵音圣境,处处仙丘。看人遮岭,烟遮日,愿遮愁。    菩提树下,善恶同修。谁知晓,来世情由。钱权盛会,弱肉强谋。任清风许,腥风过,腐风悠”。上片从佛法切入,写人们终年朝拜九华山的热望,下片则从世间法切入,表现现实生活中朝佛者的不同心境,而且融入对人们司空见惯腐败现象的针砭,两相对照,有矛盾,又有结合。本诗立意不算好,却也可以说是两种不同观世法则对立统一的运用。
(原载2013年第11期《中华诗词》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云帆诗友会】微刊投稿须知

参看往期精彩:

【云帆·2021】父亲节 诗词大会

【云帆辛丑端午诗会】云帆诗会总第472期

【云帆】2021 母亲节诗词大会

【云帆】青春诗会 || 2021

【云帆】2021 女神节诗词大会

【年度盛典】云帆·辛丑迎春大团拜

【云帆】庚子重阳节诗词大会

今月曾经照古人 || 云帆·庚子中秋节诗词大会

【云帆】庚子·七夕诗词大会

【云帆】2020·父亲节诗词大会

2020·云帆女神诗词大会

【云帆】2020·母亲节诗词大会

【云帆】2020 || 迎新诗词大会

【年度盛典】云帆·庚子迎春大团拜

【年度盛典】云帆己亥迎春大团拜暨平台创建三周年特辑

首届“云帆诗友历年佳作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公示

【诗事快讯】云帆诗友会2019年会在庐山召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二)

己亥深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三)

己亥暮春·云帆庐山工作室雅集

已无峰可仰   且喜道能居 ——匡庐仰止八家吟

打开如下接,可赏读高朝先先生更多精彩作品:

【当代散曲】高朝先南散曲作品小辑

【云帆品读】高朝先:云帆·辛丑谷雨诗会佳作选评

【云帆视点】高朝先:切莫轻言南散曲——兼评“南散曲不定型说”

【云帆视点】高朝先:怨刺诗写作浅说

【云帆视点】高朝先:到位与到味

【云帆视点】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高朝先:实例点评话改诗(上)

高朝先:实例点评话改诗(中)

高朝先:实例点评话改诗(下)

【云帆品读】高朝先:共同的心声——“云帆”挽袁隆平诗选读

【云帆视点】高朝先:无我是诗词艺术之高境界

云帆团队

顾问(以接受邀请时间先后为序)

熊东遨 熊盛元 杨逸明 李树喜 钟振振 周啸天 邓世广 张海鸥 周燕婷 星汉 江岚 抱朴书生 方伟 丁欣 段维 林峰(香港) 胡迎建 魏新河 陈仁德 刘能英 南广勋 马建勋 周达 杨子怡 王玉明 凌泽欣 黄友富

法律顾问

李清安

策划(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风笛 罗琦 扈超峰 李军 何其三 李静 韦树定 邢涛涛 韩保汇 小乙

诗教

阿朱 段维

外联(排名不分先后)

吴瑾 静如 左启顺 袁晓宏 陈兴 孙文 曹江宁 非也

编审(以年齿为序)

安全东 崔德煌 半隐庐 抱朴书生 宋善岭 萧雨涵 郎晓梅 崔杏花 唐颢宇

美编

张小红 牛应萍

收稿

牛应萍 木兮 邹志洪 雷彦 赵文涵 翰墨童 可观

执行主编

璐雨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