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诗人,又堪称武士的大师

李白

李白就是这种才华横溢,又武艺非凡的牛人。在《旧唐书·李白传》中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此处传记中提到,李白为人洒脱,豪放不羁,从小就喜爱纵横之术,经常击剑,行侠仗义,热善好施。或许有人会说,李白喜欢玩剑,未必剑术就玩得好。其实在许多唐宋史料中,都提到过李白精通剑术。在李白的《干韩荆州》一文中,李白写道:吾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身不满七尺,然心雄万夫。青年时期,李白曾有一段时间遍访诸侯,渴望得到他人推荐。这韩荆州名为韩朝宗,乃是唐朝名臣,当时担任荆州长史、襄州刺史、东南道采访使,相当于如今的省部级高官。此人不但身份颇高,且有爱才之名。李白希望通过韩朝宗推荐,进入朝廷的视野。写给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的信函,其中列举的必然是是事实,若禁不起核查,反而会适得其反。从信函中可见,李白不但剑术高超,并且在十五岁时,剑术已经大成。他凭着剑术,曾经拜访过许多豪侠,见过许多高官。在一些笔记中还流传李白在十一二岁时就曾经当街杀人,为此还避入山中。后来更得遇大隐士传授武道,因此,其剑术,轻功都极为高明。在李白的诗歌中,曾经描述李白登上黄山天都峰顶的奇观。史料明确记载,李白是黄帝之后第一个登上黄山绝顶的人。那时的黄山非常陡峭,根本没有道路通达山顶。明朝时,徐霞客组织了一个百人攀登队伍,结果只是爬到了半山腰,就无功而返。李白的师父非常有名,叫做裴旻,人称裴将军,乃是盛唐赫赫有名的第一剑客。当时人们公认世间有三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在裴旻的后人留下的诗文中就曾经提到,李白曾经投贴拜裴旻为师,其剑术得到裴旻指点。李白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剑术高超,来到长安后又得到名家指点,自然剑术不凡。

陆游

陆游出生于公元1125年,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即陆游比辛弃疾大了十五岁,所以,按年龄大小,先从陆游开始。陆游生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个神童级别的人物,十二岁即可作出一流诗作,成年后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著有诗集《剑南诗稿》、词集《放翁词》,晚年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在尚存九千三百余首,被后人誉为“南宋诗人之冠”。此外,还著有《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数十个文集存世。现在,收录入中学课本的陆游诗作,大多表现为忧生伤世、悲愤国事,如《书愤》里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再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当然,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在小学课本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通过这些诗作,虽说陆游的才华毕露无遗。但,也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是个长年卧病在床的糟老头子,弱不禁风。

陆游高寿,享年86岁,上面提到的诗作,都是80岁后的作品,长年卧病、弱不禁风,有什么好奇怪的?问题是,青壮年的陆游,那是很生猛的。生猛到什么地步?说起来惊破英雄胆——杀虎,而且不止一次杀虎!公元1172年,已经四十七岁的陆游应川陕宣抚使王炎之邀,投笔从戎,到汉中抗金前线戍守边境。陆游后来曾作有一首《怀昔》诗,记录了自己在凤州打虎的经过。诗的大意是:在某次执行巡察各防守驻地的过程中,天色将晚,一行人沿着山路驰马赶赴大散关,山涧中的冰块一块块冲下,漫天飞雪笼罩着大山,突然跳出一头饥饿寻食的雌虎,陆游不假思索,“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用剑将猛虎刺杀,血溅了自己一身。除了《怀昔》诗记录这次刺虎过程外,陆诗还有其他不少作品都提到了这次“刺虎”、“猎虎”的情形。陆游的另一首诗《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还记载了另一次杀虎经历。从宋至清,秦岭山南地区一直有老虎为患。陆游某次从四川阆中出差返回汉中途中,在沔阳驿(勉县老城)停留了一晚,次日清晨乘马西行,行走一个多时辰,到达长木铺(今宁强县桑树湾一带),下马早餐时,得知北山(当地人把秦岭叫北山)有恶虎伤人。身为军人的陆游,决心要为民除害,就带领当地驻军30人上山猎虎。陆游在诗中写:“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从诗中可见,这次猎虎,用的是戈。同样,陆游在《剑南诗稿》《谓注文集》中也用了多首诗词来追忆到这桩打虎轶事,如《步出万里桥门至江上》的“腾身刺猛虎”;《建安遗兴》的“刺虎腾身万目前”;《忆山南》的“怒虎吼山争雪刃”等等。从这一点上说,陆游绝对称得上打虎英雄、武林高手。

辛弃疾

辛弃疾为南宋词坛巨擘,后称赞他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文学思想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这样评价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作品除了收入语文课本深为大家所熟知的《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外,其文《议练民兵守淮疏》、《美芹十论》、《九议》“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都可称为一时之杰作。所以,辛弃疾的文学才华是没得说的了。

下面说说辛弃疾的强悍武力。辛弃疾原籍山东济南,他出生时,靖康奇祸已过了十几年了。后来宋金议和,以淮水为界,即从某种意义来说,辛弃疾属于金国人,或属陆游诗中反复吟咏的泪尽于胡尘的“遗民”。但辛弃疾不甘于做一个泪尽于胡尘的“遗民”,他于二十一岁时加入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曾单兵独骑追杀窃帅印叛变投敌的小头目义端和尚。耿京的事业做得很大,特意派辛弃疾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辛弃疾历尽劫难,终于谒见到了宋高宗赵构,得到了朝廷的委任,兴高采烈的北上复命。然而,行至海州途中,惊闻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偌大义军烟消云散。辛弃疾怒不可遏,“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奏淮”,他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济州敌营,把叛徒张安国擒返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辛弃疾这武力指数,应该不会逊色于关羽、张飞吧?!

夏完淳

少年英雄夏完淳

诗人柳亚子非常敬慕夏完淳,为他的气节和文采折服,写下了“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 即十八岁——作者注),头颅如许负英雄。”的诗篇。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他十四岁跟随父亲及陈子龙参走上抗清复明的战场。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兵败后,夏完淳流亡于江汉之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夏天,被捕下狱。被捕后,他坚贞不屈,拒绝诱惑,赋绝命诗,遗母与妻。当他的岳父在生死面前动摇的时候,他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得他的岳父保全晚节。他在狱中谈笑自若,写下《南冠草》”。临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刽子手被他的气势吓得战战兢兢,不敢正视。十七岁的夏完淳慨然赴死。

文学少年夏完淳

夏完淳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短短的17年,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在明末文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夏完淳在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如“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等,气势磅礴,奔放、壮美。

《即事三首之二》: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一身存汉腊,满目渺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他的《别云间》表达的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年仅十七岁的少年英雄牺牲了,这是明朝的悲哀;十七岁的文学少年,死了,这是文学史的悲剧,写至此,我不禁长叹息以掩涕兮!

敬请点赞关注哦

(0)

相关推荐